科举出身的一介儒臣,创办了中国钢铁工业,显示了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相契合在当时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在历史转型期一次凝重的闪光。 《前编 光绪十五年》结合典型事例具体阐述光绪中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有关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背景。 《本编 荆天棘地千秋业》以原始档案资料为依据,采用考证、叙述、论说等方式,全面翔实地展现张之洞创办中国钢铁工业的全过程。同时,实事求是地考证了百年来受非议的购炉、选址、质量、效益等问题的由来及真相,对评价张之洞这一事业直抒己见;并通过这一过程,揭示张之洞与慈禧、李鸿章、盛宣怀、翁同龢、刘坤一等人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揭露晚清政局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艰巨性、局限性及其必然的历史命运。 作者视野广阔,兼有史才、史
本书是《钢铁材料手册》第5卷—不锈钢。书中全面介绍了不锈钢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生产工艺、基本技术特性及不锈钢外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一本帮助读者在掌握和理解标准的 同时,也能对不锈钢的生产和基本技术特性有较深了解的综合性的参考资料。本书可供冶金、化工、石油、机械、航空航天和外贸等部门,以及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有关人员参考。
双金属复合管的服役效能不足是长期困扰工程界的技术难题,如何在产品研发、生产和工程应用层面统筹解决其中的技术与理论问题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书内容以双金属复合管的关键力学机理与实际工程应用技术的密切联系为重点,从产品设计、制造加工、铺设安装及工程服役效能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介绍,特别针对复合管结构的弹塑性力学响应、内衬薄壳的多级屈曲失稳演化及工程应对措施等重点内容逐一进行深入阐释。本书展示了双金属复合管在 外的 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有助于我国在该领域工程技术水平的提升。本书适合从事油气储运、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感应炉冶炼的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详细地论述了工频感应炉、巾频感应炉、真空感应炉、等离子感应炉和增压感应炉的冶炼设备和基本工艺,详细地介绍了感应炉冶炼的脱氧、脱硫、脱磷、去除杂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以及合金元素控制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本书为我国全面介绍感应炉炼钢的专门著作。适用于从事特殊钢与合金生产、科研和金属材料研究的人员参考,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主要讲述如何控制焊接变形。内容包括焊接变形的规律和梁、柱焊接弯曲变形的计算,焊接板结构箱形梁腹板预拱度计算,减小焊接变形的方法,焊接变形的机械矫正方法、火焰矫正的机理和火焰矫正的实际操作方法。本书适合于从事焊接结构设计制造的技术人员和焊接工艺人员、铆焊技术工人阅渎,并可作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第3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压铸技术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压铸合金及压铸件设计、压铸工艺、压铸机、压铸模的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设计、成形零件设计、侧向轴芯机构设计、推出机构设计和压铸模总体设计等。《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第3版)》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实用性。《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模具、材料成形与控制等机械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是《实用焊接工艺手册》(第二版),此书版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手册章至第五章介绍了常用的熔焊与热切割的工艺内容,包括焊条电弧焊、埋弧自动焊、钨极和熔化极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气焊与气割、电渣焊、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和碳弧气刨等工艺知识;第六章至第十三章介绍了各种常用材料的焊接工艺,包括碳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和耐热钢、铸铁、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异种金属等材料的焊接工艺。附录部分还为读者提供了有关名词术语、常用符号及意义和有关标准的查阅等内容。本书内容简洁、实用性强。不涉及焊接冶金、焊接电源原理、焊接结晶过程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为焊接现场所需要的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过程及工艺参数、焊前预热温度、焊后热处理等具体的工艺内容。本书是广大焊接工作者的工具书,也可作为焊接现场管理人
《难变形合金锻件生产技术》共五章和一个总结,217幅图和50个表格。在章中,论述了难变形合金的锻造特点;在随后的四章中,分别叙述了高温合金、钛合金、不锈钢和铝合金锻件生产技术,示出了常用难变形合金的工艺塑性图、变形抗力、三向再结晶图实例及锻造的热力学参数和典型锻件的锻造实例。在总结部分,对比了高温合金、钛合金、不锈钢和铝合金等难变形合金的锻造特点;论述了材料的工艺性能与锻造工艺和设备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计算机技术与锻造工艺相结合、制坯工艺、辅助工艺和工艺材料在难变形合金锻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锻压设备使用性能研究的建议。
《压力容器焊接实用手册》介绍了压力容器焊接必需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压力容器常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各类不同金属材料的焊接工艺与特点、石油化工领域中几种类型设备的焊接要求和在役压力容器的焊接修复,以及压力容器的焊接热处理等内容。详细介绍了焊条电弧焊、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以及碳钢、低合金钢、低温用钢、各种类型不锈钢、异种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焊接等方面的知识。 《压力容器焊接实用手册》可供压力容器和设备、结构件等技术领域的设计、技术管理、生产运行维护等方面工程技术人员及中高级技师阅读,也可供石油化工行业相关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查阅。
《型钢孔型设计》一书是根据1990年冶金有色系统高等专科学校教材出版规划和压力加工专业型钢孔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包括孔型设计基本知识、延伸孔型设计、三辊开坯孔型设计、简单断面型钢孔型设计、复杂断面型钢孔型设计一般问题、复杂断面型钢(工字钢、槽钢、钢轨、轮辋钢和窗钢)孔型设计、连孔机孔型设计等七章,内容力求结合型钢生产实际。介绍的孔型设计方法力求简明、实用。本书除作为高等专科学校压力加工专业教学用书外,还可供从事型钢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冷冲压技术》共十一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冲裁、弯曲、拉深、冷挤压及其它冲压成形等冲压基本工序。叙述了自动模与多工位级进冲压成形与模具、非轴对称板料零件的成形与模具,论述了冲压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冲模设计的基本方法; 《冷冲压技术》是高职高专模具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钢铁技术发展趋势丛书》之一。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日本轧制技术与研究的变迁;型钢轧制技术的发展和历史变迁;高度成长期以后的型钢新轧制技术的开发(Ⅰ) ——型钢新轧制工艺的自主技术开发时代;高度成长期以后的型钢新轧制技术的开发(Ⅱ)——为实现型钢轧制的连续化、自动化及高质量化,计算机控制时代的到来;型钢轧制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可供从事型钢生产、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手册是一本中外常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速查工具书。其主要内容是我国新发布的不锈钢和耐热钢新牌号(含旧牌号和统一数字代号)、化学成分极限值及其新修订的产品标准中的力学性能,与俄罗斯、日本、美国、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不锈钢和耐热钢标准中相关内容的对照表。还对理化性能试验取样、制样及试验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并将中外不锈钢和耐热钢相关标准目录、不锈钢和耐热钢新旧牌号对照、中外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近似对照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本手册内容新,数据翔实可靠,实用性强。 本手册可供机械、冶金、化工、电力、航空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在校生参考。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工业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材料已成为当代技术进步的关键之一。工艺、材料以及现代化管理往往成为新技术产品成败的关键,工艺和材料直接影产品的性能和寿命。 《中外常用金属材料手册》作者力图解决这一难题,为广大材料工作者及有关人员提供解决这一难题的工具,历经十多年的奋斗,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在广泛收集外有关资料、现行标准的基础上对原编《中外常用金属材料手册》进行了全面的修改、补充和完善,重新编写了这本大型工具书,以节省为查找外金属材料有关问题,而造成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上的浪费。原编《中外常用金属材料手册》自1990年正式出版以来,在全国累计已发行了6万册,得到了有关专家和读者的好评。由于标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材料标准也不例
本书德文原版首版发布于1976年,至今已经40年了。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本书与时俱进,每两年更新一版。本版书对过去两年新出现的数控(NC)技术做了及时的补充和详尽的说明,特别是对“工业4.0”战略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其中涉及的重要技术内容为分布式数控技术、局域网、数字化产品开发和制造等。 本书共分为8章,全面地概括了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分别为:章数控技术导论,包括数控加工的发展历史、数控技术的发展里程碑等内容;第2章C机床的功能,包括位置信息、辅助功能、数控功能、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等内容;第3章C机床的电气驱动系统,包括C机床的进给驱动系统、C机床的主轴驱动系统等内容;第4章数控机床的类型,包括数控机床、增材制造、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及其操纵技术等内容;第5章数控加工刀具,包括刀具的结构、刀具的
本论文集包括综述、铜器、矿冶遗址、铁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为了使读者便于查找,汇集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师生,近5年在14种杂志、9种考古专著中发表的冶金史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共39篇。作者们与文物考古人员密切合作,结合古代文献、考古材料,对出土金属文物及冶金遗物进行检测与技术分析,阐述并揭示冶金技术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综述篇的文章是该所师生30余年研究工作的总结;对外处边疆的新疆地区青铜文化、云南古滇文化、四川巴蜀文化民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分析数据及图片资料丰富、翔实。 本书适于从事科学技术史、考古、冶金以及相关专业的工作者、大学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简单地叙述各种线段求实长的方法、几何形体的截交线和截面实形的求作方法;较详细地介绍相交构件的结合线及其求法、复杂结构件和各类立体弯管的展开和放样、钢结构件变形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和工艺编制的有关知识;同时对钢结构强度和压杆稳定性的计算、简单钢结构件的设计、大型钢结构产品的装配、检验及各种较新的工艺方法也作了程度的分析和介绍。另外,书后还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题量适当的复习题,以方便广大读者对本书内容的理解、巩固,以保证对冷作技术较全面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