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通过对丽水市辖区范围内流域面积5km2及以上的河流进行调查,采用文字、表格和图件的形式记述各河流的各项基本特征值,包括河流的流域面积、河流长度、起止点高程、平均纵坡和主要河流流域内的社会经济和水利设施基本情况等。 本书可供水利行业的相关人员参考。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 200 m3,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多年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和众多的人口数量决定了我国水资源供需发展态势会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始终处于紧缺状态。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水污染问题突出以及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矛盾突出,走节水型社会之路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逐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问题,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生活
本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气象水文模拟、预测、预报及水资源评价与监测的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对水资源评价与监测的实践需求,分别应用WRF模型和RegCM3模型对区域中短期和季节降水进行模拟预报;构建了水循环气一陆耦合模型,对区域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地表过程、土壤过程和地下过程进行了整体模拟,并以此为关键支撑,构建了基于气一陆耦合模式的水资源评价技术,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提出了区域“天地一体化”水资源立体监测与数据同化方案,并对区域水资源定量评价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水文水资源、气候气象学、水利规划与管理、环境管理和水资源系统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水利规划与管理、水文气象监测
本书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设计和决策实施的生产与科研任务为基础,首次针对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可调水量、调水影响和调水安全等水文水资源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本书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可靠,分析科学合理,定性定量准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性。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好水和能源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有众多的国际河流,如何解决好国际共享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需要寻求可持续的解决办法。结合国际典型案例,了解国际上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国际共享河流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不断总结提炼,是更好地实现国际共享河流水资源利用“双赢”的有效办法之一。本公报是中国大坝委员会系列译丛之一。相信该书可为同行提供的借鉴,以期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国际动态,从而对我们解决面临的挑战性问题有所裨益。
《水源地保护规范研究》(作者王研、唐克旺)是在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水源地保护规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编写而成。本书系统梳理了外水源地保护标准,论述了水源地保护标准体系以及水源地保护规范草案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提出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草案。本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国外水源地相关标准现状、我国水源地保护及其标准现状、水源地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水源地保护关键标准研究和建议、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研究等。《水源地保护规范研究》可供水利、环境保护、卫生、标准化等部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作者在近15年来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基础上撰写而成,书中以世界广泛关注的跨境资源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几年国际上的研究进展,着重对国际河流流域的特点和合作开发中跨境资源环境问题,特别是跨境共享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平分配与协调管理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国际河流共享水资源的水权、国际水法原则、水资源分配模式与指标体系、水冲突求解方法、流域综合开发与管理理论等一系列前沿科学问题。 本书是我国本全面反映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专著,具有基础性、前瞻性与应用性,可供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科学、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的科研与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书以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作者近10年在该流域长期定位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凝练,系统探索了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全书共分20章,包括石羊河流域基本情况、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来用水变化的影响、基于SWAT的杂木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径流对变化环境响应的模拟、流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模拟、流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与入渗性能的空间分布规律试验、农作物与沙生植物耗水测算方法及时空变化规律、农田水热平衡与水分传输过程及其模拟、流域灌溉水利用率估算与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需水、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主要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调亏灌溉、作物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分上、下两篇共15章。其中,上篇共7章,在绪论后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渔业资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鱼类种群鉴定方法,年龄和生长,摄食与肥满度,繁殖习性与繁殖力等;然后介绍鱼类集群、洄游的基本规律,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水体富营养化、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同时,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演变特点以及保护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在第六、七章主要介绍渔业资源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以及渔业资源生物学实验的方法和手段等。下篇共8章,在绪论后主要介绍海洋渔场环境与鱼类行动的关系,优良渔场形成的基本原理,利用人工鱼礁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原理及方法;同时,阐述了渔情预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渔场图的编制;最后,分
《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一书旨在从理论和方法上,较全面、系统地总结长江委在流域规划、工程设计和防洪调度、流域管理中,解决水文水资源专业问题的经验,以大量实例,剖析、论述现行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同时,结合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展望,介绍、阐明新方法的前瞻性和可行性。本书有助于承前启后,推动水文、水资源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促进水资源永续利用。 本书系长江水利委员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丛书之《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分册。共分14章,集长江委几代水文职工和水文水资源科技工作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