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我院——我国个河口海岸专门研究机构(河口研究室)建立50周年。为纪念我院成立50周年,从2007年9月17日开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术研讨等系列活动,其是包括承办“国际IMBER/LOICz陆架边缘开放科学会议”——全球、区域变化和人文活动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承办“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人暨学术研讨会”,举办“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50周年庆典大会”,举办“陈吉余院上河口海岸研究6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等等。为更好总结我院50年历程,我们印发了《实践与创新——河口海岸50年》一书,献给为河口海岸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
全书共分十个部分,包括导论、正文八章和结语。首先,在分析界定水资源制度创新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干旱区水资源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水资源制度创新应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针对我国干旱区水资源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就水权制度、水价制度、水利投资制度、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节水技术开发制度、水资源法律制度和水资源非正式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相应地提出了具体的制度设计。为了使研究具有典型性,研究成果更具现实可行性和针对性,本书还以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全书的主要研究结论。
本书分析比较了北美五大湖区、芬兰湖区、日本琵琶湖、瑞士日内瓦湖区,以及中国的太湖湖区和洞庭湖区等外各大典型湖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模式,系统总结了他们在开发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启示。结合对鄱阳湖区的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综合研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的对策建议。 本书是一部系统总结外典型湖区开发利用模式的专著。
《山西省特大干旱年应急水源规划》对山西省特大干旱年水资源状况及问题分析、应急对策措施和抗御特大干旱的非水源工程措施,以及应急水源规划区的基本情况和规划实施效益与投资评估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山西省特大干旱年应急水源规划》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配置、管理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手册介绍了欧洲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流域综合管理的关键原则;第二部分是欧盟水政策领域的行动框架指令及其附件;第三部分摘选了一些欧盟水框架指令共同实施战略指导文件。 本手册能够帮助我国广大从事水资源管理的政府官员和科技工作者了解国际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做法,对关注我国水问题的各界人士有所裨益。
本手册介绍了欧洲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流域综合管理的关键原则;第二部分是欧盟水政策领域的行动框架指令及其附件;第三部分摘选了一些欧盟水框架指令共同实施战略指导文件。 本手册能够帮助我国广大从事水资源管理的政府官员和科技工作者了解国际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做法,对关注我国水问题的各界人士有所裨益。
水资源脆弱性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影响的结果,而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加剧水资源的供给压力及脆弱性。本书从不同角度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进行了系统梳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并提出了降低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调控对策。在理论方面,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不确定性,从水质水量水生态综合管理角度,引进集对分析理论,提出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多属性评价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模型和四维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动力学模型。耦合VIC模型,模拟HadGEM2-ES模型下未来RCPs情景下流域降雨、蒸发、径流量的变化。全面分析了黄淮海各流域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
本手册介绍了欧洲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流域综合管理的关键原则;第二部分是欧盟水政策领域的行动框架指令及其附件;第三部分摘选了一些欧盟水框架指令共同实施战略指导文件。 本手册能够帮助我国广大从事水资源管理的政府官员和科技工作者了解国际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做法,对关注我国水问题的各界人士有所裨益。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基础,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已经编制和实施了很多涉水规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由于各类涉水规划内容往往分属不同的专项规划,对涉水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协调。本书以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应用为基础,对滨江地区水资源评价、预测及合理配置、节水减污、应急供水体系、水环境的评价、模拟和预测的理论和计算、水环境保护对策制定、水文计算方法、防洪安全校核、防洪减灾对策、水系规划模式、水生态保护、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水权及水市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相关研究实例进行了分析。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科研技术人员、高等学校师生及相关管
本书介绍了概率统计的基本理论与在水科学技术中常用的近代方法.概率部分,包括Bayes定理的应用、亚正态分布、分位数变换及多元Gamma分布等;统计部分,包括参数估计的理论与各种近代方法、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空间资料分析等在水科学中的应用,并附有大量实例.本书还首次介绍了水文集合预报的概念与方法,以及水文预报检验的价值、理论与方法。 本书可供水文分析、水文预报、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气象、气候、水文地质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大学生、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中长期水文预报不仅对水库调度、防洪减灾等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洪水资源利用、水权管理等方面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中长期水文预报一直是水文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课题。本书在继承和发展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文学及水资源、水文气象学、系统工程、概率论、模糊数学、计算数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对中长期水文预报成因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特色在于对中长期水文预报成因分析方法的系统化、实用化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书可供从事中长期水文预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
《环境变化条件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应用》在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基础上针对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并对每一个河道功能区段,根据假设的取水口位置,引用段首控制法和段末控制法的概念,提出了两种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方法,并结合黑河流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计算;在这一过程中考虑生态价值提出了基于生态理论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黑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研究和实践。 《环境变化条件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应用》可供从事水文水资源相关专业的科研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依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干旱半干旱牧区饲草料地高效用水技术研究”的试验和研究成果编著而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牧区自然条件及发展问题、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典型牧区自然生态特征分析、饲草料作物需水规律和水肥关系、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饲草料地高效用水技术的集成示范、人工草地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和灌溉饲草料地遥感ET监测等。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分设水资源评价和供需平分析、防洪减灾对策、农业用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城市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北方地区水资源配置和南水北调、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等7个课题,经过43位两院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近两年的紧张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8个专题报告,并在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以下称《报告集》)共分9卷,汇集了该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 本书为《报告集》的第3卷,共分4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国防洪减灾对策研究综合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对策;对我国洪水、风暴潮、旱涝等灾害的发生规律、发展趋势、防御对策及城市防洪的防洪减灾系统
本书从原理、设计理念、工程应用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运行管理经验等方面,对人工湿地水体净化技术、喷泉曝气水质净化技术、人工沉床水质净化技术、人工浮床水质净化技术、投菌法改善水质技术以及五项技术集成的链式生物生态净化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供了已运行的多个工程实例。《城市水环境改善与水源保护技术》可供相关科研院所、工程设计单位以及其他各类从事水处理、水生态、水环境和水景规划等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水生态工程等与水处理相关专业的研究牛、本科毕的参考书。
本书共分为3篇。篇包括4章,从气象、水文实测资料人手,评判出了湖南省(丰水区域)的缺水期,并对形成缺水期的机理作了分析。第2篇包括4章,运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和生态环境需水理论,建立了河流需水流量模型,利用模型求解,确定了湖南省主要河流各河段在缺水期的需水流量及其相应的来水保证率。第3篇包括8章,针对缺水期河段需水流量和发生的水污染突发事故,提出了满足各河段需水流量的水资源调度方案和水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包括建立城市供水第二水源、缺水期水资源调度信息系统以及缺水期水资源调度经济补偿机制等。 本书可供水利部门、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经济计划部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水资料是国家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21世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将长期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水资源突出的矛盾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资源形成与变化更加复杂,不健康的水循环问题愈来愈突出;由于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供水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矛盾愈来愈突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水与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书为《水资源经济学手册—原理与实践》,其内容涉及到当前水资源经济学领域许多前沿问题、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进展,对如何应用经济学方法解决现实中复杂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问题以及与水相关的环境问题等多个方面,有比较好的系统性论述与总结。
水利部已提出了在2010年以前基本完成主要江河的初使水权分配、初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水权体系和用水权交易市场的目标。本书阐述了理解水权和限定水权政策的差距与隔阂。与国家法律对水权的正统解释不同,它在水权方面提供了广泛的思路,承认在有关水的权利主张上可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它表明,水权不是静止的,而是几乎同水本身作为流动的资源一样,是随着协商而变化的。它使涉及水分配的研究者和基层实践者的工作融为一体。书中的案例研究说明了水权、水权冲突和解决方式的多样性。它们突出了用户直接介入水权协商的重要性。本书不权提供了其主要原则,而且提供了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典型案例。 该书内容适应了我国全面建设节水形社会、提高用水效率、有效保护水资源、协调用水矛盾,对我国建立水权体系和用水交易市场具有可借
《2004: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是一部反映水利行业进行治水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年度研究报告,从宏观、战略的高度反映了水利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指导性、性、时效性和实用性,是指导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参考书,是外关心、关注水利的人士和机构了解中国水利的重要窗口。 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分别撰文,从可持续发展水利、节水型社会、水利现代化、淮河抗洪与治理、水利体制改革、水权制度与水资源管理、跨流域调水、西部水利与生态建设、事业进展、国际水利十个方面对2003年度水利发展进行了轮廓性地概述,并对2004年水利发展做出了展望,对一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04:中国水利发展报告》全面反映了本年度我国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
1999年以来,在以往大量前期工作成果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水利部在会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编制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水利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提出了未来5~10年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建设重点及保障措施,描绘了新时期水利发展的宏伟蓝图,逐步形成了以全国总体规划为纲、流域规划和专业规划为支撑、各类规划相互衔接的水利发展规划体系.“十五”计划对推进全国水利发展将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对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为便于全国各有关部门和水利工作者及关心水利建设的人士了解我国水利发展有关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日本水资源规划的思路和做法,充分考虑到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突出体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目前全国各流域正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对各流域原有的资源规划进行重新修订,值此,翻译出版《日本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很有咨询,相信日本的经验对我国正在修订中的流域规划具有的借鉴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