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水工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新拌及硬化混凝土的性能、碱—骨料反应、混凝土的施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全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大量的试验数据,这些试验数据来源于三峡工程等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在理论上有创新,在使用上有突破,代表了我国水工混凝土研究的进展,促进了水工混凝土应用技术的发展。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述精辟,文图并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内容不仅涉及水工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和各项物理力学性能,而且还有大量的工程实际应用等,可供从事水工混凝土研究及混凝土建筑物设计、施工、监理的技术人员学习使用,同时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结构素描的起源相对较晚,它不同于传统素描概念早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基本确立,而是直到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结构素描教学,结构素描的理念才正式提出来,并且任教学的实践中日益显现出它的开拓性和重要性。但是这种素描方式,或者说是理解方式,引入我国已是上个世纪80年代,直到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到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之中。结构素描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结构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注重干直观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由于结构素描是以理解、剖析结构为终目的,因此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结构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所以
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隐患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等研究成果的汇总。全书共分八章,章为概述;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绍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隐患病害的现场无损检测、渗流检测,构建原位监测的感知系统,以及现场检测与原位监测成果的集成融合理论和方法;第五章介绍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冻融和温度交变、溶蚀和碳化等老化的机理和规律以及组合老化机理;第六章介绍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寿命评估理论和方法;第七章介绍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健康诊断理论和方法;第八章介绍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诊断的预警系统。本书可作为水工结构、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力学和安全工程等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管理和科研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以
本书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将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检测、评估及修补方法与工程实例有机结结合,论述了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产生的原因、检测技术与方法、水工混凝土建筑的评估方法与程序,以及缺陷修补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大量工程实例,系统地介绍了水工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隧洞渗漏、抗冲磨、防碳化,表面保温、裂缝处理、冲蚀坑处理、大面积防渗及结构补强加固等方面的技术与应用。本书可为从事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和其它混凝土建筑物的检测、评估和修补的科研、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高等院校的有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型专业方向,主要涉及水利、信息、控制、计算机及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李怀忠、刘晓俊、李爱云编著的《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以水利工程为平台,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信息、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为手段,重点介绍水利信息化方面的多学科专业知识,以土石坝自动化系统开发研究为重点,共包括七个部分: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水库水质自动测报系统、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闸门远程监控系统、水库库区视频监测系统及信息中心管理系统等。《水利工程自动化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可供从事水利自动化的技术人员,有关水利工程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供水工程、环境保护等有关的技术人员,以及有关院校的研究人员、博士生
本套丛书,以大量的很好范画为参加美术高考的同学们提供一个提高“实践能力”的解决方案。书中不仅指出了大多数同学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更对许多很好作品作出了逆向思维的指导评价,力图引导同学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做得更加仔细深入,从而为同学们积累实践经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提供更多可能的途径。
《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应用》总结了作者近20年来在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领域中的主要成果,其中不少是国家“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的最渐成果。《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应用》共分七章,包括:概述、混凝土的抗冻性、混凝土的渗漏溶蚀、混凝土的抗裂性、混凝土的水质侵蚀、混凝土的抗冲磨技术、水工钢筋混凝土的防碳化技术。书后还附有水工混凝土工程老化病害典型图例。 《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许多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新技术、新材料,如:HBC低热高抗裂新型大坝混凝土、高抗冻超抗冻混凝土、柔性全封闭抗冲耐磨混凝土、大坝保温防渗抗裂技术及防碳化技术、混凝土抗冻性的定量化设计及坷施工等,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水工混凝土及其他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及应用的发展。 《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应用》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