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原因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专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多沙粗沙区自然环境特征及社会经济概况;重点支流无定河、黄甫川、三川河、窟野河及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原因分析;2000年-2020年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趋势预测。本书可供水土保持、河流泥沙、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从历史文献中爬梳史料,扼要叙述我国以传说中大禹治水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利事业发展概况。作者将我国水利发展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1)初步发展期,(2)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大发展期,(3)向江淮流域发展期,(4)北方水利盛衰起伏,南方持续发展期,(5)向东南沿海及珠江流域发展期,(6)全国水利从普遍开展到衰落期。每一时期又系防洪治河、农田水利、航运工程三大部分,其余如海圹、海堤、城市水利、水力利用、提水工具、治水人物与文献等亦多有涉及,读后可对我国四千年来的水利发展史获得一个系统清晰的概念。 本书比较注意工程之兴废,似工程技术史而又不完全是;稍有及政治经济与水利之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但远远不够,不能成为从经济发展看的水利史,仅能为关心这一问题的专家提供资料而已
本书以黄河防汛抢险技术为主,并吸收了各大江河的技术与经验,在总结传统技术的同时,对抢险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具以及机械化抢险队伍组 建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全书共分十三章,主要内容有洪水与灾害,防汛组织工作缺席,防汛抢险料物及工具设备,工程地质与土工合成材料应用准则,防汛机动抢险组建与管理,险情巡视与监测检查,堤防,河道整治工程、穿堤建筑物及凌汛等各类险情抢护原则和方法,堤防堵口技术,以及防汛抢险新技术试验研究等。
本书以基于知识的现代创新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知识、知识工程与创新的关系,论述了知识工程如何继承和发展了知识管理和传统的知识工程(专家系统)的基本要义,并且进一步发展成为适合于制造业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的现代知识工程,阐述了知识工程的定义、意义、内涵、实施方法学、实施案例等。本书具有理论创新、知识工程软件创新、案例新颖、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本书面向所有“知识工作者”——对技术创新、知识工程和知识管理有兴趣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企业高层领导、普通职员),咨询人员,教师,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等,也适用于一般的读者群体。
《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一书,既是记述“75.8”这一历史性重大事件的史料书,又是总结、研究洪水规律、防洪方略及抗洪抢险的活教材。本书在搜集、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雨情、水情、水文测报、洪水调度、抗洪抢险、洪灾及抢救、经验教训、洪灾反思、黑色八月的记忆及灾后防洪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论述,具有资料翔实、论据可靠、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等特点,为防洪治水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和工作参考。
续修《河南黄河志》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是河南黄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自2002年正式启动以来,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河南黄河志编纂委员会,设立了史志年鉴编纂办公室,抽调专人从事该项工作,二于2008年圆满完成了《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编纂出版任务。 本届修志是继l986年部《河南黄河志》刊行出版后开展的第二届《河南黄河志》续修工作。志书上限为1984年,下限一般截至2003年(个别部分稍有前展或后延),前后20年时间。这20年也是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续志内容包括三部分:续载、复载、补遗。续载是主体。复载部分,如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等在上届志书的基础上有所补充。补遗,是对上届志书缺失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时限与本书规定略有不同。 《河南黄河志》(1984~2003)的篇
本书系《中国堤防工程施工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注浆法的定义、适用范围、工法原理、施工材料与设备、施工工艺及流程、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并通过典型案例加以说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新的工艺技术以及我国目前注浆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书可为从事水资源堤防工程者直接应用,并为从事土木建筑、交通洪航、铁路桥隧、围海造陆、地基处理以及中职、中国和高等院校的师生提供有益借鉴。
本书是部介绍世界江河与大坝的综合性工具书,同时也是一部内容丰富、数据齐全、信息密集、论述简明的水利水电应用科学技术著作。 全书分3篇,约200万字。篇为江河篇,凡长度1000km以上、河口流量1000m3/s以上和流域面积10万km2以上3个条件之一的独立河系,均作为一个条目介绍。第二篇为大坝与水电站篇,凡坝高100m以上、库容30亿m3。和装机30万kW以上3个条件之一的工程,均做为一个条目介绍。第三篇为信息数据篇,给出了当今世界上重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各种分类统计数据和世界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特性的统计数据。为方便读者使用,本书编制了详细的英文索引,在统计表中附了参见页码。 书中各条目的介绍详简不一,随条目本身的技术经济指标而异,详者多达数万字,而简者只有百余字。各条目的基本内容是:河流条目介绍了该河的地理位置、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对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和领导人,尤其是周恩来、李先念、江泽民等的治水思想和实践作了细致的探究;二、对新中国治水史的若干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探讨;三、探讨了新中国治理黄河、长江历程中作出卓越贡献的王化云和陶述曾的治水人生。书稿追溯与考察中共领导治水事业的历史,系统深入地总结历史经验,汲取教训,鉴往知今。
本书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三峡、葛洲坝两大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及围堰设计、施工、运行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外已建水利水电工程截流围堰以及在河道流水中直接修筑土石坝设计、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全面介绍有关设计施工方案比选、设计计算、科学试验、原型监测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内容。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实例丰富、资料翔实,特别适合于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工程项目业主单位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是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的重要参考资料。
《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一书,既是记述“75.8”这一历史性重大事件的史料书,又是总结、研究洪水规律、防洪方略及抗洪抢险的活教材。本书在搜集、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雨情、水情、水文测报、洪水调度、抗洪抢险、洪灾及抢救、经验教训、洪灾反思、黑色八月的记忆及灾后防洪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论述,具有资料翔实、论据可靠、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等特点,为防洪治水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和工作参考。
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寒区冰情,介绍了寒区冰塞冰坝类型,分析了冰塞冰坝的成因。结合黑龙江和黄河流域的冰情监测技术,介绍和展望了冰情监测技术的发展,总结了黑龙江冰情特点,详细介绍了历次典型冰坝。结合实际,着重阐述了冰凌输沙过程,冰情预报理论及其在黑龙江的实际应用。首次提出了冰凌气候的概念,并对此作了大量的论述和分析。 本书内容丰富,冰情预报方法来自于基层工作实践,经过在冰凌灾害预报上的检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从事江河冰凌防治、水电工程建设、寒区水资源研究等工作的水利、水文工作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适合广大水利工程、水资源及其广大水利读者参阅,亦可作为高等学校寒区冰情研究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
2005年颁布、实施的《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部分:土建工程》(DL/T5113.1-2005)(简称《评定标准》),是当前水电水利工程(涉及水利和电力行业)施工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本书是应用该标准的学习辅导材料。 全书共六章,包括三部分内容。部分(章)介绍验收评优体系;第二部分(第二章)介绍《评定标准》的质量评定表格填写基本要求;第三部分(第三~六章)按照专业进行质量评定表格应用示范。 本书由参加DL/T5113.1-2005起草的专家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使用,对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