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车大图集》是一本通过绘图方式,全面展示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和动车组的科普图书。书中包含自1949年起中国铁路自主生产和进口引进的235种中国铁路主型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其中包含67种动车组、59种电力机车、77种内燃机车、11种蒸汽机车、10种主型客车及多款铁路专用车辆,涵盖 大部分现役的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同时本书也收录了大部分已经退役的经典车型,浓缩了中国铁路装备的发展脉络。 在全面展示各型机车车辆动车组外观和涂装的同时,本书还对收录的各型铁路装备的概况和基本技术数据进行了简要介绍,让初探铁路的读者对中国铁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用视觉呈现的方式对奔驰在我国广袤大地上的钢铁巨龙留下深刻而直观的印象,对我们日常乘坐的各型动车组及客车有一个视觉上的共鸣。
本书聚焦于汽车人机交互的评价方法,旨在减少驾驶分心,降低操作负荷,优化体验设计,提升用户价值。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主要介绍汽车人机交互的发展及其评价的现状与挑战,指出行业中需要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可量化的汽车人机交互评价方法,并提出了三维正交评价体系。第二部分是对评价指标的全面阐释与深度讨论。其中,第4章介绍了7个一级评价指标的由来。第5~7章介绍了3个理性的评价指标,分别是有用性、安全性、高效性。第8~11章介绍了4个感性的评价指标,分别是认知、智能、价值、审美。第三部分介绍了该套人机交互评价体系在汽车研发流程中的应用,包括实际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测试评价与真实的产品研发流程相融合,实现高效的设计迭代。本书适合智能座舱及人机交互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方
本书源于德国亚琛大学的同名课程,示范性地介绍了内燃机开发过程。而其开发过程和模型差不多都可以运用到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开发中。本书阐述了如何通过各个过程的优化,不仅在内部的研发与制造,同样在系统供应方面对过程进行改善,以实现创新性的价值。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开发流程概述、项目规划和产品前期开发、量产开发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书适合内燃机产品开发人员以及开发项目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参考使用。
《IRIS 02:2009轨道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RIS标准核心工具与方法及文件案例》全面介绍了轨道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RIS 标准的核心工具、方法和文件案例。《IRIS 02:2009轨道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RIS标准核心工具与方法及文件案例》共分四章。章介绍了IRIS管理体系中常用的方法与工具,以及IRIS分析方法的介绍;第二章介绍了IRIS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第三章介绍了RAMS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的相关内容,以及LCC的概念、模型、分析与评价;第四章介绍了IRIS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及文件案例。《IRIS 02:2009轨道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RIS标准核心工具与方法及文件案例》适用于轨道交通行业(铁路、城轨、地铁等)的质量管理、设计制造、运用维修人员和相关的大专院校师生及科研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IRIS标准的培训教材。
本书系统阐述交通大数据在地面城市交通中的广泛应用,涵盖 4 个方面的内容。 部分(包括第 1、2 章),主要介绍交通大数据相关背景、研究意义、基本特征定义和分类方法,是深入研究交通大数据不可或缺的先验知识;第二部分(包括第 3~5 章),以文本类型的结构化数据为基础,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相关知识构造交通流量预测、交通拥堵预测、流量热点分析等模型;第三部分(包括第6、7章),通过视频和图像等媒体数据提供交通场景的视觉信息,以车载监控和道路监控为应用场景实现对驾驶员和车辆的监管;第四部分(包括第8、9章),主要介绍模型可视化呈现工具,以及交通大数据安全结合区块链的相关研究。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交通运输相关专业及从事两者交叉方向研究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和相关技术开发人员的参考用书。
《铁路信号设备故障案例分析及处理方法》根据近年来沈阳铁路局发生的电务设备典型故障案例,结合现场故障处理经验编写。《铁路信号设备故障案例分析及处理方法》按故障类型分为道岔转辙设备、信号机、轨道电路、电码化和其他设备,每部分阐述相应设备的故障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铁路信号设备故障案例分析及处理方法》适用于电务人员故障处理培训学习使用。
本书以实用性为原则,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翔实地阐述了中欧班列运营组织中的重点问题。全书分为“中欧班列发展概述与宏观分析”“中欧班列基础设施与配套支撑”和“中欧班列国际运输与操作实务”三篇。篇从发展概况、市场分析、平台公司经营、中欧班列与国际物流四方面对中欧班列进行总体分析;第二篇从设备设施与技术标准、运输协定、内陆铁路口岸建设、海关监管与保税物流四方面阐述中欧班列开行的配套支撑条件;第三篇从作业流程分析、集装箱运输管理、集装箱货运安全风险与损失处理、集装箱货物装载加固四方面详细梳理了中欧班列的实际操作流程。
在机动车时代,城市步行环境恶化和公共空间缺失是突出的城市问题。对于交通换乘站点周边的城区,机动车交通、轨道交通与高密度发展的城区能否相互整合并建立起良好的步行环境和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对城市设计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步行与换乘的交集》结合2013年“中奥四校建筑系联合城市设计营”的课题研究和设计成果,探讨了上述问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趋势和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有所启迪。 其中,《流动的城市性》和《弥合城市空间的步行系统节点》这两篇论文探讨了机动车时代步行空间没落的原因、当今的城市空间发展趋势以及通过设计进行改善的可能性;《变化的社会政治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则通过分析历史中“城市生品质”的转变,阐释了当代城市空间新的内容和形式基础;《智慧城市是人性城市》、《南京新街
本书从田野调查和史料分析入手,以生产性方式保护为基础,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历史沿革、技艺特点、匠师史略、文化空间、保护实践等。本书从保护廊桥入手,多角度全方位开展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普查、挖掘、保护与研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手资料,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探讨和实践项目的保护机制,为保护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这一民间文化遗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