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 共15章。球墨铸铁铸态组织及其形成;成分与性能;原铁水熔炼;球化处理;孕育处理;浇注与补缩;热处理;常见铸造缺陷和异态组织;珠光体球墨铸铁;铁素体球墨铸铁;奥氏体球墨铸铁;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低碳当量球墨铸铁;薄壁球墨铸铁;厚壁薄膜铸铁。该教材可供材料科学与工程、铸造专业的师生选用,相关的科技人员参考。
《三用工作船推进系统经济性论证指导书》系统阐述了三用工作船推进系统基本概念、功用、特点,以8000HP、12000HP、15000HP三型典型三用工作船推进系统配置方案为例,详细介绍了推进系统选型设计方法。给出了推进系统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性及综合评价的论证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三用工作船推进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指标,经济指标,拖曳功率,动力定位与推进,主推进系统型式与特点,推进系统的配合特性;分别从技术与工程经济分析的角度,分析了主推进系统的技术特性和经济性能,后综合技术和经济指标,阐述了三用工作船主推进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及综合论证结果。 《三用工作船推进系统经济性论证指导书》可作为相关航海院校及科研机构等技术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三用工作船的船东、船员以及船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
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对GB7258-2012的修订,适用于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所有机动车,但不包括有轨电车及并非为在道路上行驶和使用而设计和制造、主要用于封闭道路和场所作业施工的轮式专用机械车。 GB7258-2017于2017年9月2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7年第23号》发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为使该标准的使用者能够正确地理解、执行该标准,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要求,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组织人员编写了《国家标准GB 7258-2017条文释义》。 GB7258-2012自2012年9月1日起实施以来,在加强机动车运行安全管理、提高机动车运行安全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近几年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来看,GB7
本书以科学实践为基础,同时吸收外先进技术,反映了当前本学科研究的基本状况。书中主要分析研究了汽车内燃机排气系统噪声和消声器设计,基本内容包括噪声的基础知识和测量方法、汽车噪声发生机理及其控制途径、消声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设计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汽车、内燃机工程方面的科技人员、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和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人员参考。
《水下无人航行器》介绍水下航行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控制理论、数学建模、参数的系统辨识,在充分分析该领域新的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超空泡、AUV、ROV、鱼雷四种典型的水下无人航行器提供翔实的分析过程和仿真实例,针对不同控制对象提供相应的控制模型和控制方法。 《水下无人航行器》可作为从事水下航行器的研究和设计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高速公路运营标准化管理:湖北京珠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践与探索》与2007年出版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湖北京珠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创建与实践》一书配套使用,共同构建起完整的湖北京珠高速公路管理模式。《高速公路运营标准化管理:湖北京珠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践与探索》对标准化的收费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服务区管理、机电管理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同时对各所、站、队的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考核体系、管理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高速公路运营标准化管理:湖北京珠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践与探索》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与分析并重,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高速公路运营标准化管理:湖北京珠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践与探索》适合于从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为中国铁道出版社既有图书品种、特色品牌图书。根据2016年5月15日新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图调整信息,重新编订出版旅客列车时刻表,收录我国国有铁路范围内开行的高速动车组(G字头)、动车组(D字头)、城际列车(C字头)及普速列车等长期开行的图定旅客列车的运行时刻信息、空调信息和全程参考票价信息,供读者阅读和使用。
《新型水下航行器-仿生机器鱼的设计与制作》介绍仿生水下航行器的几种基本类型,简要分析目前外一些比较典型的仿生机器鱼案例。根据研究团队多年来在仿生水下航行器领域的探索和实践,着重对如何设计和制作仿生机器鱼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主要内容包括仿生水下航行器——仿生机器鱼的外形结构设计、机器鱼动力的常用传感器、动力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以及通信技术等。
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和提高续驶里程的迫切需求,推动了铝合金材料在车身、底盘、动力系统等零部件上的广泛应用。本书涵盖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零部件正向开发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铝挤压、铝压铸、铝冲压和铝连接铝合金核心技术的材料、工艺及工程应用。书中以正向开发的铝合金车身项目为主要案例,将铝合金原材料选择、零部件生产工艺、CAE仿真分析、零部件试验、整车试验和碰撞维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 串联在一起;既对汽车用铝合金材料及工艺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又列举了众多铝合金零部件开发设计的案例,具有针对性和实战意义;系统性地为主机厂一线工程师和铝合金零部件开发相关的工程师及项目管理人员展示了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零部件从材料和工艺选型到系统匹配,再到试验验证的详细过程。 《新能源汽车铝合金材料工艺及应用》适合汽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成为热点。研究地铁列车振源模型及地表振动响应规律,以减少地铁振动对沿线居民、建筑及精密仪器的影响,正是本书阐述和解决的问题。本书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得到了车轨耦合模型,并验证了相应软件包TMCVT的正确性。针对北京地铁5号线实际运营中的振动问题进行了大量现场实测工作,并采用数值模型和实测数据相互验证的方法,揭示了列车运营地表振动衰减规律。
电动汽车标准与法规是电动汽车产品研发和管理科学化和法制化,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报废正规化的重要保证。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电动汽车标准与法规的制修订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管是数量和质量都在国际上名列前茅。《电动汽车工程手册—标准与法规》篇系统地总结了电动汽车中国标准与法规、国际标准与法规、先进国家标准与法规的体系、特点以及重要标准的内容,并进行了重要标准和法规的比较研究,详细介绍了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界面与通信、功能安全、存储与运输、维修与保养、回收利用、抢险与救援等方面的相关标准与法规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限值指标和试验方法等。
本书采用了300多幅数码照片、操作图、电路图、故障检修树等,生动介绍了仪表及其使用技巧、元器件的识读及检测技巧以及控制器的外形等;以16种具有代表性的充电器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其电路结构、原理和故障检修技巧;书后附有20多种电动自行车常用充电器集成电路,为维修提供方便。 本书叮供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维修工人学习,亦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汽车维修工人日常维修诊断基本技能相关知识,以图解形式介绍,主要涉及汽车故障诊断基础知识、发动机故障诊断、电控系统诊断、底盘诊断、电气系统诊断等。可作为汽车维修工人提高日常诊断技能的参考用书,也可供汽车维修相关培训机构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汽车行人保护开发技术》针对汽车行人保护的要求和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内容涵盖了我国行人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其改善措施、欧洲行人保护法规、EuroNCAP行人保护测试规程和全球行人保护技术法规,详细介绍了行人保护冲击器有限元模型的开发方法,系统地提出了汽车行人保护仿真开发的建模要求、仿真分析技术和设计方法。书后附录部分介绍了关于行人保护冲击器的规定、标定方法,前防护装置的测试方法和EuroNCAP行人保护测试评价规程6.0的原文翻译。 《汽车行人保护开发技术》内容全面,读者可以迅速掌握行人保护的知识。书中内容融合了多个实车开发项目的工程分析经验,可操作性强。《汽车行人保护开发技术》可作为理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研发机构的相关人员
本书带您亲历368km/h极速比赛的感觉,书中包含28条现有和经典的F1世锦赛赛道的介绍。通过谷歌地图高清卫星图像,车迷们可以欣赏他们喜欢的赛道、维修区和看台的每一个细节。 本书记录了每一条赛道的丰富历史,包括赛道举办的精彩的比赛和成功的车手们。为了让您对于传奇赛道拥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布鲁斯?琼斯在每个赛道选取了8个重点弯角,包括银石赛道的贝克斯弯(Becketts),蒙扎赛道的帕拉波利卡弯(Parabolica)和美洲赛道的连续弯等等,并详细解释了它们带给车手怎样的挑战。
本书收录的一汽大众车型大多为近几年的新车型和一些新款高档车型,收录的每一个汽车维修案例都力求经典、丰富,并提供正确的诊断思路和解决方法,具有很强的维修指导性。目的就是希望这些维修案例能够直接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有效地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 该书按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车身系统进行分类,每个系统又按不同的车型进行分类,有很强的条理性,便于读者按需阅读。 本书收录了全新迈腾、速腾、CC、全新高尔夫、新宝来、新捷达等多款车型的故障诊断维修案例。适合广大大众维修一线技术人员使用,同时也可作为职业院校以及大众培训机构使用。
本书为汽车开发制造指导手册,以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及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工作的专业人员为对象,帮助他们在汽车设计和制造汽车时建立明确的思路,并了解汽车从开发策划到设计、制造、实验等一系列的开发过程。为使内容更加具体,本书以日本全国学生方程式大赛参赛车辆为例,对汽车的开发和制造流程进行讲解。 本书主要内容有:车辆基准目标的设定、制订车辆计划和车辆总布置、车辆开发的日程安排、车辆运动性能、对车身构架的认知和钢丝模型、悬架及转向系统的设计和轮胎特性、发动机性能的提高及消声器的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电子/电气元件的设计和制作以及品质的检验、车辆计划和布局的评审、制造工艺基础实习、测量、驾驶技能和安全驾驶、车辆运动性能测定及参数变化时的影响。
本书结合目前外先进的工程机械底盘结构与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多年的科研与教学经验,对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分类及发展进行了讲述,对轮式与履带式工程机械行驶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别对工程机械的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和行走系的结构与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讲解。本书图文并茂,结构完整,通俗易懂,适应面广。 本书可供从事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专业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程机械类专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