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疾病历史记录古老的医学奥秘,癌症备受世人关注。所有的癌症都起源于人体正常细胞,这是癌症特别令人恼火和反常的地方——它最初来自我们自身。癌症不是外敌入侵,而是一场内部叛乱。抗癌战争实为一场与我们自己的战争。《癌症密码》汇集了医学博士杰森·冯关于癌症的研究结晶。冯博士结合大量实例与数据,指出了癌症研究目前前两种理论范式的不足之处,并以进化论的视角提出第三种范式,回答了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癌症?是什么导致了癌症?癌症治疗的希望在何处?我们对癌症的理解正在慢慢地经历一场革命。癌症的“种子”存在于所有人体内,但改变“土壤”的力量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核酸检测运用了基因技术吗?为什么有人千杯不醉,有人一杯就倒?不爱吃香菜是因为挑食吗?为什么有人吃再多也不会长胖?长寿能遗传吗?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小小的基因里,了解基因就是了解我们自己!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解了生命的奥秘,人类的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这本书讲解了和基因相关的17个主题,结合人文和哲学领域的观点来讲解生命科学,不仅介绍了大众关注的基因问题,还融入了关于生命的哲思,启发着我们去思考自己的生命观和世界观。
“当人类变成化石的时候,这些顽强的北方物种将依然屹立不倒。” “林木线”是生态学、环境学及地理学中的概念。它显示了树的生长极限。 在过去五十年里,全球北方森林一直在向北迁移。英国知名非虚构作家本·罗伦斯在2018到2020年间,穿越加拿大、西伯利亚、挪威、格陵兰岛和阿拉斯加,具体追踪了六种能够经受高纬度严寒的树种。他还与生态学家和博物学家交谈,拜访当地居民,观察树木,讨论巨大的地质变化。 这是一次充满惊奇和敬畏的旅程。本书结合报告文学与近期新的科学研究,讲述了即将消失的最后一片森林,以及它对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上帝的手术刀》一书主题聚焦于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热门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说是国内第1本系统讲述基因编辑技术这一革命性研究进展的大众科普读物,给很多人带去了对新技术和人类未来世界的想象。 这本书从孟德尔神父的“豌豆实验”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的文学讲述手法,在全书中埋下层层伏笔,抖出一个又一个重磅包袱,将基因科学的发展简史向读者娓娓道来,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学之树下摇着扇子讲故事。其内容之深入浅出、讲述手法之驾轻就熟,令人手不释卷。 新版《上帝的手术刀》在首版基础上新增内容近百分之二十,王立铭教授精挑细选了诸多蕞新进展和典型案例,为读者悉心梳理了自首版上市以来基因编辑领域的三大重要变化:基因编辑技术的持续进化、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基因编辑技术的监管日趋完善和成熟,将帮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外航空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全书共分9章,从航空复合材料概论开始,分别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航空复合材料树脂基体、航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陶瓷基和碳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测试、功能复合材料和智能复合材料技术,最后给出了航空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展望。 本书可供复合材料领域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你想在花园里开辟一个属于你的小种植园,或是在阳台上种菜吗?那么,快来读读这本书吧! 它会教你观察大自然、打理土壤,教你播种、种植、陪伴植物成长并最终收获成果。最后你就能怀着愉悦的心情大块朵颐! 园艺,简直就是变魔术!
《人类历史上的动物映像》以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为线索,结合大量珍贵的绘画、实物等历史图片,以及各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与动物相关的内容,讲述了数千年历史上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发展。书中详尽梳理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是如何对待、描述和表现动物的,这些描述和表现是如何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的变化而改变的,而且探讨了动物在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以动物映像反观人类社会的新鲜视角。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探讨了植物学为何在林奈时代的英国被推崇为适合女性的科学,成为女性重要的文雅活动。希黛儿也剖析了19世纪科学职业化和专家文化影响下女性植物学实践遭受排斥的过程。本书为我们理解植物学、理解女性打开了新的视野,提醒我们唯有了解女性的植物学实践,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当时的植物学文化。
观赏树木泛指在木本植物中树形、枝干、叶片优雅美观,而以观叶、观姿为主者,包括针叶树类、阔叶树类、竹类等,其中有灌木类及乔木类,有常绿性、落叶性或半落叶性。本书详尽介绍 252 种常见植物的学名、俗称、商业名称、形态、花期、适合种植的土壤、生长特性、繁殖方法和栽培重点等方面的内容。观赏树木分为第 9 辑和第10 辑,总共介绍了五百多种,涵盖现有栽培的大部分种类。
本书通过系统阐述生物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发展前景,引领读者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与科学的魅力。首先,本书从结构功能观、物质能量观、稳态平衡观到进化适应观,逐一揭示了生命现象背后的统一性与复杂性,展现了生物学如何以独特视角理解世界。其次,书中介绍了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逻辑与非逻辑思考方式,以及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帮助读者理解科学家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书中展望了生物学的未来发展与就业前景,鼓励读者在生命科学的新纪元中探索无限可能,为生物学的繁荣贡献力量。本书适合中学生和对生物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你知道吃货最爱的树枝是什么吗?你想像行家一样采集植物吗?你知道花与“红娘”是如何斗智斗勇的吗?你知道哪些植物离乡背井变“恶魔”了吗?你知道做菜时快速选择正确植物的窍门吗?……别小看了不言不语的植物家族,它们可没那么简单!《植物不简单》是以上海自然博物馆精选展品展项、主题教育活动为依托,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读物。内容包括植物分类那点事、叶子真奇妙、被忽略的“光棍”、花朵成长记、外来植物“特工队”、生态万象挑战赛等章节。
本书覆盖了多旋翼飞行器设计的大部分内容,共十五章,包括多旋翼飞行器基础知识、布局、动力系统、建模、感知、控制和决策等部分。旨在将多旋翼飞行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设计原则组织起来,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具有基础性、实用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本书可以用作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教材,或者作为该领域研究的入门指南,还可以作为多旋翼飞行器工程师的自学教材。另外,本书也可以作为其他无人飞行系统乃至无人系统的补充阅读材料。
人类视觉在暗处比深海鱼类更敏锐,甚至能感知到单个光子?人类嗅觉比出色的猎犬更强大,能区分至少1万亿种气味?失明者可以用耳朵“看见”周围空间,也能凭借手的触摸成为画家;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几乎都掌握着生物时钟,我们无意识散发的信息素决定了独一无二的偏爱……从“视听触味嗅”到疼痛感、愉悦感、方向感、平衡感、时间感、欲望和本体感觉,“感知”是我们体验外界的必由之路,然而我们其实一直都低估了感官的能力。本书将探究12种拥有非凡感知的动物,并以它们作为对照物,发现人类感知并理解世界的方式和潜能。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在人类神经科学案例中认识一些“异类”,他们所引起的科学变革将为我们展示人体运转和人类生存的怪异与迷人之处。在当今这个变化越来越难预测和知觉越来越麻木的世界中,本书将科学事实与近乎
本书是关于世界上体型优选的猫头鹰——毛腿渔鸮的科学人文图书。作者乔纳森·斯拉特从事鸟类学博士研究项目时,在俄罗斯的林海雪原开展了长达五年的科学田野调查。他以生动、准确,富于文学性的笔调,将自然观察的经过全程记录下来,为读者详细出描绘一幅毛腿渔鸮在远东冰原上的生活图景。同时,书中也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普通人和毛腿渔鸮这一珍稀鸟类的共生共存关系。可以说,本书全面展现了远东冰原上的生灵、人类、居住地、自然景观及文化风貌,是一本集人与动植物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思考等于一体的科普人文图书。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晰。但有一个领域,依然云山雾罩,现有理论也多含糊其辞,甚至矛盾百出——这个领域就是审美和艺术。关于审美和艺术,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少困惑,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艺术家,甚至包括那些哲学家和美学家。如果你心中也有困惑,不妨打开本书,和作者一起寻找答案。本书围绕“美是进化的奖励”这一核心主题,力图展现美的起源和演化的主体面貌,回答并解决其中的关键问题。全书分为四大单元 ,第一单元“美的起源和演化”,是基础部分,回答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美?如何美?什么是美?如果把美的演化史比喻为一棵大树,第一单元是其中的主干;第二单元“艺术的本质”,聚焦艺术,回答艺术和审美的关系,艺术起源、艺术审美和进化的关系;第三单元“审美和艺术的困惑”,着力于分析和
本书围绕四维航迹运行中如何实现精准定时到达这一目标,全面阐述基于四维航迹运行的大型客机飞行引导技术,内容覆盖飞行计划航段解析、四维航迹规划和重规划、四维航迹飞行误差估计、基于四维航迹运行的飞行引导指令计算、飞行管理着陆系统(FLS)进近引导等飞行引导全过程。 本书共12 章,主要内容包括飞行计划航段解析和过渡路径的构建、基于航迹运行的四维航迹规划、四维航迹各个航路点的要求到达时间(RTA)分配、四维航迹冲突探测与消解、四维航迹飞行误差估计和误差管理策略研究、基于四维航迹运行的推力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及架构设计、基于四维航迹运行的飞行引导指令计算、飞行管理着陆系统进近引导技术等飞行管理和飞行引导技术领域的前沿问题,对新一代飞行管理系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读者若要查询本书各章相关彩色插图,尤其是
动物们显然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但它们是如何知道的?在《动物如何导航》中,屡获殊荣的作家大卫·巴里描述了动物导航的前沿科学,正是这些发现让科学家们解开了蝴蝶、鸟类、甲壳类动物、鱼类、爬行动物甚至人类自身的导航寻路之谜。通过采访动物行为学领域的很好专家,结合诺贝尔奖得主和科学家们的突破性发现,本书为我们展示各种动物的惊人导航技能:蜣螂依靠银河系的星光导航,蚂蚁和蜜蜂利用偏振光模式导航,海龟、龙虾和飞蛾利用地球磁场导航,还有靠嗅觉返回出生地的鲑鱼,可以游几千公里同时保持稳定路线的鲸类,穿越整个海洋后还能在小岛上找到巢穴的鸟……动物导航的种类多得惊人,它们使用人类不具备的感官和本能寻找自己的路,这是充满奇迹的非凡壮举。动物的导航天赋为人类对方向感的探索带来启示,而在与这些非凡生命繁
走进你不知道的植物世界,思考生命真实的存在! 捕蝇草是怎样知道何时该闭拢叶子?它们真的能感觉到昆虫微小而细长的腿吗?樱花树是怎样知道何时该开花的?它们真的能记住天气吗?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不断惊异于植物的多样性和形态。著名生物学家丹尼尔·查莫维茨在《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一书中,对植物如何体验世界给以我们严谨而引人入胜的简介。 作者通过介绍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把植物的感觉和人类对比,展示了植物是如何分辨上下,如何知道邻近同类已遭饥饿甲虫的侵害;以及植物是否欣赏齐柏林飞艇乐队的音乐,或者巴赫旋律优美的连复段。 作者考察了植物的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视觉甚至记忆,难能可贵地对我们踏过的草丛、嗅过的花朵、爬过的树木给予高度关注,带领我们走进植物的内在世界。 新版《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