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无人机飞行安全与有效管理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本书重点围绕民用无人机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攻关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五条应对措施:第一,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无人机管理现状,厘清概念内涵,为行业发展及有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通过分析无人机对飞行安全、公共安全和空防安全的影响,梳理总结当前管理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第三,通过总体设计管理系统架构,探索攻关无人机合作监视、感知避撞、身份识别、电子围栏、综合反制等关键技术;第四,通过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研究提出我国无人机全流程管理目标思路和对策措施;第五,通过分析解读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为合法合规飞行提供政策指引,营造科学飞行、安全飞行氛围。 本书力求体现无人机飞行安全与管理的理论指导性、制度规范性、实践操作性和普
本丛书讲述了大量的事实和技术的细节,内容包括了探测任务的概念设计、工程设计以及航天器制造情况,也包括了任务实际执行、取得数据的分析过程以及终科学成果情况。本书还介绍了航天器上仪器的细节,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仪器完成任务。
随着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四艘“神舟号”飞船,中国宇航员跃上太空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世界的目光聚集于中国即将升空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就在这个时候,本书作者成为众多媒体的采访对象。这是因为在整整24年前——1979年,作者担任了影片《载人航天》的编导,受到“中国宇航之父”钱学森的热情帮助和指导,并带领摄制组进入戒备森严的中国航天训练基地,拍摄了当时的中国宇航员的训练。出于保密的需要,影片只在很小范围内放映。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一艘又一艘“神舟”号飞船上天,当年中国训练宇航员的情况也就解密了。作者找到当年影片的珍贵镜头,回忆在中国航天训练基地的难忘见闻,还专程前往北京,再度来到中国航天训练基地,访问基地的摄影师鞠浪,他提供了诸多从未公开发表的照片。此外,为了反映世界载人航天的历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人类利用深空探测器对太阳系开展的无人探测,深入浅出地详细描绘了整个人类深空探测发展的历史,对每个探测器的设计、飞行过程、取得的成果、遇到的故障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太阳系无人探测的 观察者指南 。全书尽可能多地使用 *手 材料,从会议论文和报告到科学新闻发布的任务结果,既包括任务成功与失败的记述,又包含一些迄今未讲述的故事。 本书的引入以及翻译都是由我国常年工作在深空探测一线的青年科研人员完成,既对从事深空探测事业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是准备投身深空事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会给对太阳系以及航天感兴趣的爱好者带来崭新的感受和体验。
《国家地理图解万物大百科》由美国国家地理权威出品,世界很好科普创作机构西班牙Sol90公司基于《大英百科全书》精心编撰内容,全套书共18册——《哺乳动物》《鱼类与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恐龙》《无脊椎动物》《植物、藻类和菌类》《鸟类》《火山与地震》《环境》《岩石与矿物》《天气与气候》《生态学》《能量与运动》《宇宙》《太空探索》《空间站》《遗传和演化》《人体1》《人体2》,内含10000多幅精美图片,并搭配简洁详实的注释说明,全方位解读了纷繁多彩的大千世界。套系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关键学科,包括动植物、人体、宇宙、地球、科技等,明确的分类利于学科学习。除了令人惊叹和着迷的图示图解,书中的每个主题都尽可能贴近生活,帮助小读者清晰地理解复杂的原理。通过本套书全面精彩的讲解,读者将会获得对科学自信而坚实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人类利用深空探测器对太阳系开展的无人探测,深入浅出地详细描绘了整个人类深空探测发展的历史,对每个探测器的设计、飞行过程、取得的成果、遇到的故障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太阳系无人探测的 观察者指南 。全书尽可能多地使用 □□手 材料,从会议论文和报告到科学新闻发布的任务结果,既包括任务成功与失败的记述,又包含一些迄今未讲述的故事。 本书的引入以及翻译都是由我国常年工作在深空探测一线的青年科研人员完成,既对从事深空探测事业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是准备投身深空探测事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会给对太阳系以及航天感兴趣的爱好者带来崭新的感受和体验。
这本书是国内马百科全书,介绍了英国马协会认可的、世界各地近200个马的品种和类型,并配有超1000幅高清彩色照片。本书还概述了马的进化、解剖学知识以及马在历史、艺术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提供了饲喂和护理马匹的专业建议。对所有热爱马和马术的人而言,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真正全面的指南,也是一份珍贵而精美的礼物。
本书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横断山区,特别是本区高海拔地区种子植物1000种左右。书中为物种所配图片为本研究组(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组)近10年的积累,确保照片准确、精美。每个物种配以拉丁学名和中文正式名称、关键特征描述以及生境和分布信息。文字描述采用中英双语。
《中国方颜叶蜂属志》由钟义海,魏美才,李泽建著
本书是一本面向普通昆虫爱好者的“昆虫学教科书”,有别于普通的昆虫学教科书和常见的昆虫图鉴。本书将不涉及普通昆虫学课本中用主要篇幅介绍的解剖、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内容,从普通昆虫爱好者入门认识昆虫、了解昆虫基础知识的角度着手,主要介绍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基本的分类原理和方法。本书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采用了世界近期新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 、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的物种照片。适合于昆虫爱好者阅读。
《植绥螨系统学及其对有害生物的治理》由吴伟南,方小端主编。
通过10年+野外观察和1000张+超精细科学插画,作者马克·卡瓦丁全面、前沿、深入地解析了鲸类动物的方方面面,帮助读者了解鲸类动物,读懂它们的一举一动。作品共收录了收录鲸目动物下全14科90种的鲸类动物.物种介绍涉及了1.物种学名词源的介绍、2.分类信息、3.外形特征拉线图、4.鉴别特征、5.相似物种、6.体长和体重、7.分布信息、8.行为、9.潜水特征、10.摄食习性、11.生活史、12.牙齿特征、13.群体构成、14.天敌、15.照片识别、16.种群的丰度、17.发声的特点、18.目前的保护状态、19.全球各地的生态型等大量独特内容,无疑能够使读者获得对鲸目动物最全面的认知。此外作品还收录了140+张野外生态照片,解开鲸类动物的神秘面纱,直击它们玩耍、捕猎、遨游的第一现场;和180+张图表,使分布和体型一目了然;还赠送超大尺寸(540*520mm),内涵90种鲸豚的大海报!
蜚蠊是一类古老的昆虫,广义上包括蟑螂和白蚁。而狭义的蜚蠊通常仅指蟑螂,它们常以卫生害虫的角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德国小蠊、美洲大蠊、东方蜚蠊等,是名副其实的“家居小强”。然而这些蜚蠊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蜚蠊生活在野外的环境当中,充当着分解者的角色,不仅没有害处,还是大自然的“清洁工”。我国具有丰富的蜚蠊种类,目前已记载7科400余种。然而,目前国内依然缺乏系统性的蜚蠊目昆虫鉴定资料。经过长达17年的野外考察和系统性研究工作,作者研究团队积累了大量蜚蠊的研究样本,基本厘清了中国蜚蠊的种类情况。基于这些标本和本底数据,历时两年写作,《中国蜚蠊大图鉴》由此诞生,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我国蜚蠊目昆虫的彩色大图鉴。全书共收录中国蜚蠊目 7 科 65 属 310 种,收录的蜚蠊种类均配有特征文字描述,并列出
本书编制了河南维管植物各门的分科、分属及分种(变种)检索表,收录河南维管植物204科、1205属、3656种(其中包括常见栽培植物560余种)、42亚种、559变种及变型,对河南植物区系自然分布的分类群、外来归化种及栽培逸生种,均记录了其分布范围或产地。本书是一部检索鉴定河南维管植物很实用的手册式单卷本工具书,可供植物学及其相关应用学科(农、林、牧、园艺等)的教学或科研人员参考,尤其适宜于大专院校师生野外调查或实习使用。
本书是在完成《新疆托木尔峰重量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本底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公开出版专著为重要成果。书中对该保护区的地质地貌、地质分类、植被大致分类作粗略的介绍,重点放在对陆生脊椎动物的介绍,介绍动物种数统计、分类,介绍其体表特征和坚定性特征,叙述其保护等级,繁殖特点,分布范围。旨在将托木尔峰重量自然保护区特有的脊椎动物介绍给读者,借此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管理。同时,吸引广大动物爱好者和环保仁人志士莅临新疆托木尔峰重量自然保护区,领略天山南麓中段现代冰川、山地、荒漠、草原、森林生态系统的魅力。
《福建植被志》由李振基等著
《中国秦岭珍稀濒危植物图鉴》共收录中国秦岭珍稀濒危植物176种(含种下等级),隶属66个科,138个属,以近期新的被子植物APGIV分类系统顺序进行编排,同科的珍稀濒危植物连续排列。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0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0余种。每种珍稀濒危植物均配有高清彩色图片,文字部分包括学名、中文名、别名、所属科属、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中国及秦岭分布)、生境、保护价值、保护措施等信息,并配有800余幅能反映珍稀濒危植物生境和形态特征的彩色图版,便于读者图文对照查阅使用。
《中国境外重要病媒生物》共17章,介绍了各类病媒生物的分类和基本形态特征,对157种重要的境外病媒生物,包括鼠、蚊、蜱、蚤、螨、蝇、白蛉、虻、蚋、虱子、锥蝽、蜚蠊、蠓、臭虫和蝎子等的鉴别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医学重要性进行了描述;对43种重要的虫媒传染病从临床表现、宿主动物、传播媒介和地理分布这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此外,还全面介绍了交通工具上病媒生物的采集方法和DNA条形码鉴定技术。 《中国境外重要病媒生物》内容新颖、翔实,适合卫生检疫一线工作人员和援外医务工作者参考阅读,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科研人员也可参考使用,更会成为从事病媒生物研究人员的一部非常实用的学术专著和工具书。
《东北野花生态图鉴》由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周繇教授历经数十年时间完成,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系统研究东北地区野生花卉资源的专著。全书共收录各种类型野生花卉73科、286属、560种、25变种、21变型,配有作者亲自拍摄彩色图片2256张。整本书的分类是按照近期新的APG分类系统进行的,充分展现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全书共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具体介绍了东北地区自然概况、东北地区野花的分布、东北地区野花的观赏类型及东北地区野花的园林用途等;在各论中,系统介绍了每一种野花的中文名、学名、科名、属名、别名、识别要点、花期、果期、生境及分布范围等。 本书是国内外研究东北地区野生花卉资源的重要参考文献,是有关部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进行野生花卉资源保护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广泛适用于园林学、林
本图鉴采用目前近期新的、世界公认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系统(PPG I)”,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中国580种蕨类植物形态特征,每个物种均配有精美彩色照片约2000张,以便读者对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认识和应用,属于专业工具书并兼顾科普性著作。内容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应用价值及主要识别特征;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各种蕨类植物的名称(中文名、拉丁学名)、主要识别特征、生境分布、应用及保护价值,并配1~4张反应生境和主要鉴别特征的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现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识别要点、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以及及无花之美,让专业内人员更好把握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的关键,也帮助初学者或非专业人员了解、识别、保护和应用石松类和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