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实际,从实例入手,阐明社会科学统计方法,致力于实例和统计软件的一体化。主要内容包括抽样和测量、描述统计、概率分布、统计推断:估计、统计推断:显著性检验、两组比较、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分析、线性回归和相关、多元关系概述、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多组比较:方差分析(ANOVA)、组合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定量和分类预测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逻辑斯蒂回归:构建分类响应变量、高级统计方法概述。本版增加了许多新练习,强调实际数据的应用。每章后包括配套课后习题及拓展综合练习,便于读者对统计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巴南区丰盛古镇为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始建于宋代,明末清初因商贸业发达而兴场,为古代巴县旱码头之首,素有“长江旱码头”之称,其独特的巴渝古商业文化气息充蕴于古街古巷之间,结合历史上“九龟寻母”自然山水格局的城镇建设,体现了典型的巴渝传统人居环境营建思想。借古鉴今,本书对丰盛古镇聚居形态、建筑空间、特色资源等方面进行翔实的调查、分析,并基于区域发展视角,从古镇保护与古镇发展两方面,针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巴渝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和古镇生存发展问题做出可资借鉴的探索,并为相关后继研究积累有益的素材。 本书适用于城市管理工作者、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景观、人文艺术等相关专业人员、教生阅读和研究的资料。
本书汇集了曼海姆教授的各类著述。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其所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第五部分是其最初发表在阿尔弗雷德·菲尔坎特所编著的《社会学袖珍字典》中的“知识社会学”词条。部分是他特地为英语读者所写的介绍本书的文章。第二至第四部分论述了知识社会学领域的中心问题,并举例说明了这一被应用于近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最重要方面的新兴学科,最后一部分则试图系统地对这一新科学所关注问题作一概述。本书的前四部分与最后一部分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相当详尽地阐述了其各自的主题,而后者由于最初是为百科全书所写的一篇文章,因而仅仅是一个框架性的概论。
《大学译丛·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马克思的社会学的基本要点》是在马克思的思想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写就的。作者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把各种各样的社会学论述剥离出来,按照其逻辑联系加以整理,并且追溯其确切的基本思想,全面完整地阐发了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大学译丛·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马克思的社会学的基本要点》分两个部分,部分简要介绍了古代的历史和社会哲学学说。第二部分全面阐发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及应用,从六个方面着手进行阐述,分别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基础;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建构历程;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内部构成;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主要特征;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应用实践;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的现实启示。通过研究,本书较为准确、系统地从学理角度梳理了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概念、内涵、特征、建构基础、建构历程及应用实践,从而为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社会网分析讲义》(第三版)包括以下内容:社会网分析的理论架构;社会网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角色;社会网研究的类别;自我中心社会网资料的收集;整体社会网资料的收集;图形理论与社会计量学;中心性分析;小团体分析;社会资本的定义与衡量;角色分析;网络动态学;大数据与社会网。概括来说,本书在第二版基础上修改了一些人名或名词;删了三个研究范例,加了三个新的研究范例,合并了两章为一章,又增加了一章——大数据与社会网。
由卢永彬、刘亚娟、张丽莎编著的《下一站社企(公益与商业的30次相遇)/点赞社区与公益系列》分为三部分,包括”上篇过去.传承”,介绍靠前的社会企业如何尝试着将过去与当下、现在与未来相连接,拾起文化中的瑰宝、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分为非遗文化、戏剧人生、环境保护、可持续时尚四个章节;”中篇现在.融入”介绍与生活相关的社企形态,包括美食、生命体验、各类弱势群体的保障及如何融入社会等,具体分为美食与生活、科普体验、群体关怀三个章节;“下篇未来.创新”介绍社会企业家们如何搭建底层技术,输出社会创新的原力,具体分为公益孵化、公益咨询、培育成长三个章节。本书适合大众及公益从业人员阅读,用于借鉴经验并拓展思路。也适合喜爱公益事业,探索社会创新的人士阅读,特别是面临就业、择业、创业抉择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