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所思所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构建了一个具有五种基本能力的人类自我系统,奠基了社会认知理论。人类的行为是自我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人类行为又分别影响了外界环境和自我信念。本书系统地阐明了他的理论框架,并分析了大量可用该理论来解释的知识。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序 章 人性和因果关系的若干模型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特质论 三、激进的行为主义 四、社会认知论 五、互利互惠的决定主义 六、决定论和生活道路的偶然决定因素 七、自由与决定论 第二章 观察学习 一、示范观察学习现象的区分 二、观察学习的多重过程分析 三、从发展的角度分析观察学习 四、抽象的观察学习 五、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第三章 亲历学习 一、亲身经验的信息分析 二、亲历学习与意识 三、亲历学习中的认知子过程 四、结
王国维自视其《殷周制度论》为经史二学上的大文字,但其藏经学于史学的进路一再被遮蔽。本书由史而经,由王国维而上及历代诸儒,对西周王制要素的继统法、封建、禘礼,尤其是宗法等,进行了翔实而具有系统的阐发,试图在规模、广度与深度上呈现西周王制的几本架构、制度基础、精神原则和理念根基。本书的特色在于:基于经史之学的进路,立足于儒家思想的大视野,对西周王制做了别开生面但又根植于经典的诠释,尤其是对继统法、宗法等进行了集大成性的研究,对《殷周制度论》与三代王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可能进路,也为中国思想的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恢宏的视野。
作为一位思想优选者、研究者、讲故事的人,她的研究成果被广为传播,《奥普拉秀》、CNN、ABC、NBC、美国公共电视网、《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都争相报道。2009年,布琳?布朗被美国很好不错女性刊物《休斯敦女性杂志》评为“2009年拥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我们常常困扰于那些负面的经历和情绪,如脆弱、羞耻、恐惧和自卑,甚至认为正是这些不完美让我们深陷于疲惫,阻碍了我们的成长。 但在布琳?布朗看来,正是我们自身的脆弱赋予我们力量,“在充满危机和不确定的路上,当自我拉扯、纠结、恐惧缠绕你时,人生不完美的‘礼物’不期而至,拥有它们会让你全心投入生活。”请跟随布朗的步伐,俯拾人生旅程中的10个“礼物”,开启全心投入、全力去爱的人生吧! 《脆弱的力量》是靠前本从脆弱、羞耻感的角度探讨爱、归属感与人生的著作
入号九年的大盛魁伙伴古海在被开销后会走上怎样一条道路? 他与大盛魁之间又会再起怎样的恩急瓜葛? 固守陈规的大盛魁是否难逃衰败的梦魇? 本土商业史上一场空前的大战一触即发……
当前的社区治理模式重构还没有完全打破旧知识体系的束缚,呈现出新的社区治理实践与旧的社区治理知识的矛盾。究其缘由,很大程度在于对社区治理旧知识体系的反思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采取一种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对社区治理的知识体系进行再省思。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社区自治、社区情谊和社区管理的知识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的分散化的社区治理知识体系已经不再能够为新的社区治理实践提供可靠的知识基础,以“社区合作治理”为中轴的新知识体系建构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当然,社区治理新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建立在社区自治、社区情谊和社区管理知识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之上,并实现基本理念的转换。通过对社区治理知识体系的历史反思和逻辑澄清,可以从知识论层面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研究,并为当前社区治
在社会创新的宏大背景下,《透视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探索中国社会发展路径》作者周红云、宋学增聚焦于“社会企业”这一点,这一概念在欧美盛行多年,这种企业模式在中国快速成长,尤其是近10年来中国社会企业是如雨后春笋一般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作者对社会企业的关注度和关注点具体而有社会意义。书稿分别撰写了中国社会企业的理论研究、关于社会企业的认知调查、中国社会企业的实践研究(案例与模式)、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估、社会企业的中英比较研究、社会企业的多维理论模型和中国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发展的导向与建议。“社会企业”在中国来讲,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而且它作为可以把学界和企业界联系在一起的选题,可以吸引众多读者的关注。作者行文详实,案例十分贴切,可读性比较强。
当今如此具有现实意义的可持续性概念(等于造就未来的能力),也“呼唤着”尺度。这个概念的意思是:只有对于一个把未来后代的福祉视作义务的人,才能看管好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以至永葆人类再生的潜力。但它反过来说也适用:只有从更深层的原因出发,能够爱惜地保管好世上自然的人,才能够同时为后人、后代考虑。所以,这涉及对人的维度和自然之维度上的尺度的探寻。只有理解这两个维度,才使我们描绘为生态学的这个词汇的完全意义成为可能。司徒博就是在这样一种生态学概念的意义上,保护生态免受任何自然主义的伤害,同时也免受人类中心论的伤害。他的研究,鉴于他所使用的认识方法,是跨学科的和多元论的。问题史的那几章尤其让人受益,因为这几章是探究自然科学、伦理学史和当代伦理学中的尺度和适度品行。
本书精选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林斯的三篇论文,由王铭铭教授选编。 《关于资本主义的诸宇宙观》为萨林斯在拉德克利夫-布朗讲座的演说,关注的是太平洋群岛及其近邻亚美大陆的人民如何以互惠方式改造了资本主义的“冲击”,西方物品和西方人如何被整合成了本土权力。 《甜蜜的悲哀》这篇长文的主题是启蒙运动以来出现的西方经济行为模式背后的远古宇宙观背景,萨林斯力图通过此一探讨反思在人类学界以至整个西方社会科学界中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论点,如“罪恶”“需求”“权力”“秩序”等。 《人性的西方幻象》指出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被“人性”的幽灵困扰:人是被迫受制于自身兽性的奴仆。萨林斯认为这种观念不过是一种幻象,这一幻象同样起源于文化,而通过修昔底
这是约翰·霍普金斯非营利部门比较项目研究成果的部分内容,约35万字,由美国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贾西津、魏玉等译。该书对西欧、北美洲、亚洲、中欧和东欧、拉丁美洲等22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完成了系统的资料收集,内容包括:这些组织的基本规模、结构、收入基础以及这些内容在不同的国家的表现有何不同:什么因素促进或阻碍了这些组织的发展:这些组织实体的特殊属性是什么。 本书适合非营利组织研究和工作人员、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方面的师生利热爱非营利组织事业的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民政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丛书》介绍了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理论知识、技巧和方法等,适合民政领域基层从事矫正社会工作的人员学习使用。矫正社会工作指社会工作实于矫正体系中。它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矫正社会工作包含四方面含义:一,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二,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第三,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第四,矫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