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矿区废弃物中筛选的微生物脱硫菌和解磷菌,通过分离、纯化和扩繁培养后,再强化接种到废弃基质中,结合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能充分挖掘废弃物中含有的有效成分来恢复植被,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起稳定的生态系统。 《微生物对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介绍了煤矸石、粉煤灰的基本理化性状,脱硫微生物的分离筛选、生理化特性、脱硫效应和用于煤矸石脱硫的效率比较,丛枝菌根与根瘤菌联合接种对废弃物的生态效应,以及解磷细菌对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微生物对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微生物生态修复和环境评价等领域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首先介绍了纺织印染基本工艺流程、主要原料染料助剂的化学性质、印染工艺清洁生产技术,阐述了印染废水的污染特点及性质、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及工艺流程的选择;接着介绍了印染废水单元处理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的原理、应用特点及设计方法、组合工艺路线,以及印染废水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然后列举了印染废水一级达标典型工程实例,提出了印染废水处理站设计及工程技术经济分析、调试运行、试验研究方法、出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相关的外印染废水处理的新技术、清洁生产新工艺等。
本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粉煤灰的特征和危害,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及概况;粉煤灰的来源、收集和排放,粉煤灰的储存、运输及优化加工;粉煤灰的成分和性能;粉煤灰在房建材料中的应用;粉煤灰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粉煤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粉煤灰在工程填筑中的应用;从粉煤灰中回收有用物质;利用粉煤灰生产功能性新材料方面的应用;粉煤灰综合利用标准。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煤化工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鄱阳湖资源与环境研究》旨在揭示鄱阳湖生态与环境演变的客观历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重大进展,通过野外考察、定点观测和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分析鄱阳湖水文情势、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现状及动态变化;摸清临湖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估算鄱阳湖入湖污染物总量;提出符合鄱阳湖实际和江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相关建议。《鄱阳湖资源与环境研究》成果对于促进鄱阳湖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本书共包含2688组数学模型和定量指标。这些模型和指标是在归纳和总结资源环境领域发表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的10种CSCD期刊和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收录的9种SCI索引国际期刊的基础上,选编的比较实用和有科学价值的精髓部分。其中地球信息科学444组,自然地理学669组,人文地理学414组,生态学1159组。是迄今外本最为全面的资源环境数学模型手册。
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环境科学工作者和政府的一个难题。这些年来,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事件层出不穷。中央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工作,陆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绿色发展等理念战略,试图从源头扭转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这些理念战略是非常好的,然而我们的环境要保护好,在实际行动中还必须配套以经济、科技、法制建设的支持。可以说,目前环境保护既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建立在对生物多样性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了评估各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促进各国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的实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的初期,公约缔约方大会就决定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在一些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编制国家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中国是被选国家之一,原国家环保局作为项目的执行机构,自1995年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共同开展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于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于1998年中英文版同时出版。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丛书》分为上篇、下篇:1-7章为上篇,8-13章为下篇。上篇主要介绍环境工程及其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按照一个环境工程项目完整周期的各个环节(时间段),分别系统地介绍组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设计、施工、监理(包括建设监理、环境监理)、竣工验收、试运行和后评价等内容:下篇围绕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目标,重点介绍环境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安全生产、环境、风险、信息化管理等内容,并介绍了三个典型案例。附录专门介绍了环境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水生生态毒理学实验》介绍了水生生态毒理学实验中,浮萍、颤蚓、摇蚊幼虫、淡水螺的应用和实验方法,介绍了这些物种的生物学特点及在实验室进行培养的方法以及各物种的毒性实验方法,包括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最后介绍了一些水生微宇宙的建立及实验方法。 《水生生态毒理学实验》适于科研机构相关实验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学生阅读参考并可用于教材。
本书根据物理、化学、生物学、毒理学、工程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以危险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原则,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相关理论,并辅以工程实例加以讲解。全书共十五章,内容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在内容的安排上,侧重于介绍危险废物的基本概念、危险废物毒理学基础以及风险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应用;以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重点阐述了危险废物收运贮存管理的基本原则、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基本原理和运营要求。其中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焚烧处理、稳定固化处理、安全填埋处置和污染修复等过程。 本书以“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的理念为主线,阐明当前国际上危险废物管理的通行技术、管理法规和范例以及中国在此方面的现状与差距及可借鉴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鄱阳湖资源与环境研究》旨在揭示鄱阳湖生态与环境演变的客观历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重大进展,通过野外考察、定点观测和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分析鄱阳湖水文情势、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现状及动态变化;摸清临湖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估算鄱阳湖入湖污染物总量;提出符合鄱阳湖实际和江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相关建议。《鄱阳湖资源与环境研究》成果对于促进鄱阳湖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为推进我国“建设设计及其理论”学科的发展,作者参考了欧、美等国高校中开设的“环境行为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作者为清华大学建筑学研究生讲授“环境行为概论”课程的讲稿,撰写成本书。 全书共分5章。章述及环境行为学定义与几种学派的论点。第2章介绍了“环境”对行为影响的三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人类对聚居地的基本需要;领域性问题;微观、中观、宏观空间层次上人的行为以及所涉及的个人空间、邻里单元、城市意象问题。第3章深入分析了现象环境、个人环境与文脉环境三方面的问题,其中涉及关于密度、拥挤、西方强迫拆迁给居民带来的负面效果。第4章介绍了当今西方对建筑环境的一些美学探讨。第5章介绍了环境行为研究方法之一“观察”的方法。 本书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开设“环
《矿区污染源头控制: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去除》是一部关于矿区污染源头控制之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去除研究的专著。在全面介绍了酸性矿山废水的形成及其环境影响、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农业废弃物吸附剂改性利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对玉米秸秆、稻草秸秆、花生壳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改性制备,高效吸附重金属的廉价生物质吸附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可从源头控制酸性矿山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是矿区污染源头控制的可行技术。
天津污灌区是我国的污灌区。污水灌溉在解决天津农业用水不足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将大量有毒重金属带入土壤中,污染土壤环境,进而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的健康。《天津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及土壤修复》总结作者课题组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天津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形态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评价污灌区土壤的环境质量与潜在生态风险,研究污灌区内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及可能的健康风险,分析不同盐化程度下阴、阳离子对土壤主要污染物镉的形态的影响以及碱性盐化过程中镉的地球化学行为的机理,探讨碱性盐化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天津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及土壤修复》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重金属地球化学的研究,对于天津污灌区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天津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及土壤修复》适合于从事环境保护、土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