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华、叶海仁编*的《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方法》根据当前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以环境统计学原理为基础,全面阐述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环境监测设计与优化标准操作程序,系统地论述了环境监测边界、监测参数、采样站点、采样时间频率等的设计与优化方法,分析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势、限制和操作方法,提出了环境监测设计的文件说明格式。 本书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环境管理者、环境研究人员、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教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恢复生态学导论(第3版)》是在《恢复生态学导论》一、二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外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实践进展撰写而成的。 《恢复生态学导论(第3版)》基于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阐述了恢复生态学概论、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退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恢复、各类型退化生态系统(森林、草地、湿地、水体、农田、废弃矿地等)的恢复实践、生物入侵与生态恢复、全球变化与生态恢复、恢复生态学中的人文观、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恢复、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恢复、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恢复生态学导论(第3版)》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资料新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可作为生态学、林学、农学、地学、生物学以及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政府有
《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手册》主要介绍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只是,包括“大气污染主要源头是什么?”“这些污染物会给公众带来什么样的伤害?”“治理污染国家有什么法规?”“落实好这些法规、要求,公众需要怎样配合、怎样参与、怎样支持?”等。
宇宙起源及地外天体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地球气候变化与古环境变迁、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等。
张利民主编的《黄渤海重点海域贝类养殖环境安全评价及其监控体系》通过黄渤海重点贝类养殖海域现场监测工作,着重研究、识别黄渤海重点贝类养殖海域水环境、沉积物环境及养殖贝类体内的主要污染因子,分析主要污染因子时空变化规律,判断重金属、石油类、微生物、氨基脲、农药、多氯联苯等环境因子对养殖贝类质量的影响,开展甲基汞、铅、镉等五种不同重金属在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和文蛤体内的富集与代谢规律研究,分析污染因子在养殖贝类体内的富集效应,提出了适养品种可行性建议,建立了重金属在扇贝、牡蛎和文蛤体内转移模型。
环境评价作为一门集技术程序与方法学的学科体系,其理论、方法和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书内容涵盖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和战略政策三个层次,总计15章。第1章、第2章和第3章介绍了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评判依据和标准及其制定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与管理程序;第4章至第6章介绍了环境评价主要的方法学:工程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清洁生产评价;第7章至第11章分别论述了建设项目中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辅以案例说明;第12章至第15章重点介绍环境评价的进展,如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等。
《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响应模式研究:兼论海河干流整治的对策措施》通过资料收集、现状调研等手段,对天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沿岸产业结构布局、海洋总体功能区划、海岸带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了天津市开发建设对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等基础要素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关联研究情况,以库兹涅茨理论为依据,建立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联模型,对天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变化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并提出了缓解环境压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以天津主要入海河流—海河干流为对象,分析了海河干流的限排总量,为分析经济发展与排污量、河流纳污能力之间的关系,评价天津区域的环境政策提供依据,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调整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为海河干流开发布局与环境保护提供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与路径选择》以笔者曾刚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为依托,从复合生态系统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等学说和分析方法的视角出发,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并结合东部中等发达的山东莱芜、东部发达的上海奉贤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的大量田野调查资料,从一体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生态特区、人地关系协调等方面,论述了我国不同类型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路径选择。 此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与路径选择》还介绍了美国伯克利和克利夫兰、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等国外生态城市、生态岛屿建设经验,并阐述了域外经验对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本书系统阐述了变质岩的类型、特征、成因机制和工作方法,可归结为三部分:篇为变质岩岩石学的基础,主要介绍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和基本概念;第二篇主要介绍变质作用类型及相应岩类的基本概念;第三篇按照等化学系列分别介绍了各变质岩类的成机制。另外,本书对洋底变质作用与蛇绿岩套岩石学、地幔岩石学,冲击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产物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不同化学类型岩石的变质作用,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以反映变质岩研究的新成果;书中后附有相关术语的英中文对照和视剖面的计算机模拟步骤,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地学工作者,教学和科学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厦门湾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的内容来源于国家海洋局“908”专项“我国近岸典型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908-02-02-03)的研究成果之一,是该任务的子课题“厦门湾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的研究成果。 《厦门湾海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容量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1)解决了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中一直未能解决的保证率问题。 (2)解决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与环境容量本底值不匹配的问题。 (3)解决了海水水质标准与污染源统计不匹配的问题。 (4)基本解决了海湾污染源评价和估算的问题。 (5)在数值模拟计算中计算了厦门湾各个排污口的响应系数和浓度贡献率,并剥离了点源、非点源与河流三种来源污染源(包括湾内和湾外来源)的浓度贡献率,为明晰各种污染源的贡
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危害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目前,“全球因空气污染每年死亡超200万人”。迫使“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向污染宣战”。 2015年1月1日起,环保部实时发布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这将积累海量大气环境数据。如何利用海量数据资源,借鉴新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大气污染新的科学规律,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选题旨在利用AQI高频海量数据资源,在运用传统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时间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数据挖掘等学科在处理高频海量数据方面具有的优势和科学分析方法,充分挖掘西部多个城市群各城市空气污染的独特规律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空气污染的关联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并进一步设计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治的费用
本著作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AJY002) 我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 和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长城学者 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CIT和TCD 20140321) 碳排放与博弈计量研究 的研究成果,该著作采用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投入产出、计量经济理论、可计算一般均衡等方法,深入研究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确定,指标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以及碳排放目标的实现与机制设计问题,并利用动态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研究,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指导与借鉴。
《环境试验》较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室环境试验和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涉及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活性物质环境、生物环境、机械活性物质环境、辐射环境等试验,自然环境试验涉及大气环境、海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试验。全书共28章,主要介绍了每种环境试验的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效应、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试验设备、有关技术与应用等内容,具体试验包括高温、低温、温度变化、低气压、太阳辐射、湿热、霉菌、盐雾、酸性大气、流体污染、流动混合气体腐蚀、二氧化硫、水、砂尘、爆炸性大气、风压、积冰/冻雨、正弦振动、振动、冲击、碰撞、稳态加速度、跌落、倾斜与摇摆、振动—噪声—温度、温度—湿度—振动—高度和各种自然环境试验。
盐类涉及以锂、钾及盐碱地为代表的战略矿产和土地资源,盐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农业粮食安全等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盐类产业已经出现了发展不足的问题,本次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盐类工程科技中青年研讨会”的召开,对于促进我国盐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以“中国盐类工程科技的机遇、挑战、发展”为主题,围绕盐类地质、资源调查研究与油盐兼探,盐类化学化工,盐类矿山、采选、工业设计,盐类产业战略,盐湖生物与盐湖农业等5个专题展开讨论,呈现了我国盐类产业战略态势,阐述了我国盐类产业面临的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国中青年专家在钾、锂、硼战略矿产的勘察,高镁锂比卤水提锂,稀释成硼,锂、钾产业化工业设计、盐湖农业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同时也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加强产
《转型发展中的大学图书馆研究》,本书内容:为了提高图书馆馆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促进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从2009年开始设立馆内研究项目,鼓励馆员进行学术研究。从2009年到2011年图书馆共有21个研究项目批准立项,其中2009年10項,2010年10項,2011年3項。
本书在阐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紧扣环境评价工作实际,通过典型案例、针对性习题、实训,力求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技术。本书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概论、环境保护标准、工程分析、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水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噪声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评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公众参与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环境监测类专业学生教学用书,也可供各地检测站和环境工作者参考使用。
《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核工业采用的各种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主要内容涉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类,预处理和中间贮存,压实和焚烧技术,水泥固化技术,沥青固化技术,聚合体固化技术,水力压裂处置中放泥浆技术,a废物处理技术,极低放废物处理技术,放射性废物运输,辐射防护,以及我国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的进展情况。同时,《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最后部分简要介绍了外关于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环境管理与政策丛书: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与实践》为中国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的总结,全方位总结了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现状,包括了中国排污权交易的技术路线、实施路径、交易机构以及交易平台的种类、优缺点、使用条件、发展方向、应用情况及典型案例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