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和科技标准司,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对《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进行修订再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正式出版了,这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的增补和完善,是全国环境监测科研、监测方法研究、监测方法标准化成果的总结,是广大监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为适应环境监督管理和国家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排放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需要,在第四版中增加了许多监测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与第四版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在本版中监测分析方法分为三类,即:A类方法为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或与标准方法等效);B类方法经过国内较深入研究、多个实验室验证,证明是较成熟的统一方法;C类方法为国内仅少数单位研究与应用过,或直
本著作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AJY002) 我国碳排放总量确定、指标分配、实现路径机制设计综合研究 和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长城学者 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CIT和TCD 20140321) 碳排放与博弈计量研究 的研究成果,该著作采用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投入产出、计量经济理论、可计算一般均衡等方法,深入研究我国碳排放总量的确定,指标在不同时期、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以及碳排放目标的实现与机制设计问题,并利用动态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研究,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指导与借鉴。
建立先进的空气和废气环境监测体系要做到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能够及时跟踪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在此,本书编委会组织力量对第四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出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以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书主要修订和增补的内容为: 1.对第三篇“空气质量监测”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编写者为天津环境监测站冯剑秋。 2.第五篇增加了第七章“空气污染应急监测技术”。编写者为重庆环境监测站张卫东、龚宇、李新宇、吴莉萍、高飞。 3.增加了第七篇“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及其在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分析中的应用”。编写者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白志鹏、冯银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从实用的角度着手,汇总了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中的各项技术内容,包括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的基本知识,土壤污染物的采集、预处理和项目分析,固体废物的采集、预处理、有害特性鉴别、有害成分分析,生活垃圾特性分析以及常用监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后还介绍了各类土壤与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及监测要点。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可查阅性强。可供从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适合于相关专业职业技术人员培训时参考。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巨大威胁。选择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开发的典型区域为例,包括福州罗源县石材矿开采区、江西赣南稀土矿主要开采区、湖北大冶铜绿山多金属矿产开采区、山西平朔露天煤矿开采区以及辽宁鞍山铁矿开采区五个区域,利用多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并结合其它基础数据,调查并分析上述矿产开采区域分布及十年变化、矿产开发区生态破坏与生态恢复状况,分析植被破坏与恢复、尾矿堆放与分布情况以及居民点变化情况,分析典型区域矿产开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区生态系统质量十年间变化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风险。
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危害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目前,“全球因空气污染每年死亡超200万人”。迫使“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向污染宣战”。 2015年1月1日起,环保部实时发布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这将积累海量大气环境数据。如何利用海量数据资源,借鉴新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大气污染新的科学规律,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选题旨在利用AQI高频海量数据资源,在运用传统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时间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数据挖掘等学科在处理高频海量数据方面具有的优势和科学分析方法,充分挖掘西部多个城市群各城市空气污染的独特规律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空气污染的关联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并进一步设计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治的费用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下册)》共有27章,分别介绍并探讨了空气中VOCs和SVOCs的来源、污染现状、变化趋势及评价;溶剂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环境空气和废气中多环芳烃。氯农药、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类、以及醛、酮类化合物监测分析方法的标准化;空气和废气中(口恶)英类污染物、阿特拉津的监测分析技术;ICP-MS分析方法及在颗粒物元素测定中的应用:大气降尘及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与评价技术;汞的自动在线监测和温室气体自动监测及酸沉降监测;光化学烟雾及颗粒物粒径谱的监测技术:遥感遥测技术在空气及污染源监测中的应用;颗粒物监测新进展和技术;空气和废气监测新技术新方法进展;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表征技术;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全国环境空气背景监测站网络设计与建设运营;空气重磅站建设与监测分析;
《环境监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阐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评定方法与技巧,对环境监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难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下篇选择环境监测领域有代表性的项目,提供了50个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环境监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可供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和阅读。
暴露参数是用来描述人体暴露环境污染的行为和特征的基本参数,是决定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准确性的关键因子。当前我国尚未发布暴露参数手册,相关研究基础也很薄弱。本书是*本针对暴露参数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总结,书籍在分析国内外相关进展的基础上,集合了作者现场调查的工作经验和部分研究成果编写而成。
环境评价作为一门集技术程序与方法学的学科体系,其理论、方法和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书内容涵盖建设项目、区域开发和战略政策三个层次,总计15章。第1章、第2章和第3章介绍了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评判依据和标准及其制定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与管理程序;第4章至第6章介绍了环境评价主要的方法学:工程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和清洁生产评价;第7章至第11章分别论述了建设项目中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辅以案例说明;第12章至第15章重点介绍环境评价的进展,如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等。
《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为六篇:第一篇土壤质量及评价;第二篇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第三篇理化指标与肥力测定;第四篇无机元素测定;第五篇污染物测定;第六篇土壤生物毒性监测。本书覆盖了土壤理化指标及污染物80个大类,共计500余个指标,147个监测方法。首先编入的是国家和行业土壤监测标准方法,同时还把现代土壤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如多元素的ICP-MS,多组分污染物分析技术GC-MS,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等)也纳入其中,以便推动我国土壤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本书提供的监测方法,供环保工作者、科研人员和相关人士参考。
产业共生是循环经济在产业层面上的实践应用,正在成为我国循环经济特别是区域循环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产业生态化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实现途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关于产业共生的研究角度过于分散,缺少系统理论框架,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而缺乏理论知道反过来又导致研究实践具有的盲目性。 《产业共生系统演化与共生效应研究:以金昌为例/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丛书》充分考虑区域产业系统发展特点,研究产业共生,以期完善和补充产业共生研究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情景暨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路线图》内容分为总论篇和专题篇两大部分。总论篇介绍了本研究的目标、思路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从中国到2050年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分析出发,勾勒出我国中长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图景,进一步结合对我国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和碳排放空间的约束分析,设定了实现既定两个“百年”发展目标的三种不同资源环境代价的情景。深入分析了工业、建筑、交通等主要终端能源消费部门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发展的驱动因素及未来变化趋势,形成不同情景下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发展变化图,并通过比较不同情景之间节能减碳潜力的大小、构成、来源,分析不同时间阶段各主要低碳发展路径的贡献度,以及各重点领域的主要减碳措施,形成到2050年中国低碳发展的路线图。专题篇分别对工业
宇宙起源及地外天体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地球气候变化与古环境变迁、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等。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绝不仅仅是危机与灾难的历史,同样也是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的默然再生的历史。《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形象的叙述了纷繁交织的人与自然关系所带来的极其广泛的文明、文化和生物的后果,同时展现了这一相互关系如何以及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烙印。由此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尽管人们不断致力于一个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环境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时时呈现出不稳定和大量令人惊奇的现象,并因此需要人们时刻注意和小心。
盐类涉及以锂、钾及盐碱地为代表的战略矿产和土地资源,盐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农业粮食安全等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盐类产业已经出现了发展不足的问题,本次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盐类工程科技中青年研讨会”的召开,对于促进我国盐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以“中国盐类工程科技的机遇、挑战、发展”为主题,围绕盐类地质、资源调查研究与油盐兼探,盐类化学化工,盐类矿山、采选、工业设计,盐类产业战略,盐湖生物与盐湖农业等5个专题展开讨论,呈现了我国盐类产业战略态势,阐述了我国盐类产业面临的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国中青年专家在钾、锂、硼战略矿产的勘察,高镁锂比卤水提锂,稀释成硼,锂、钾产业化工业设计、盐湖农业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同时也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加强产
《中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总结外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适合我国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的体系框架与技术方法,重点阐述了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的技术步骤及方法,并以全国及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黑河、东江、太湖、巢湖、滇池、洱海十大重点流域为对象,开展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的技术应用示范,为全国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供从事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管理的科研人员、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恢复生态学导论(第3版)》是在《恢复生态学导论》一、二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外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实践进展撰写而成的。 《恢复生态学导论(第3版)》基于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阐述了恢复生态学概论、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退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恢复、各类型退化生态系统(森林、草地、湿地、水体、农田、废弃矿地等)的恢复实践、生物入侵与生态恢复、全球变化与生态恢复、恢复生态学中的人文观、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恢复、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恢复、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恢复生态学导论(第3版)》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资料新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可作为生态学、林学、农学、地学、生物学以及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政府有
《环境管理与政策丛书: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与实践》为中国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的总结,全方位总结了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计思路与实践现状,包括了中国排污权交易的技术路线、实施路径、交易机构以及交易平台的种类、优缺点、使用条件、发展方向、应用情况及典型案例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能源经济及环境政策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编写在结合资源(能源)与环境经济学教科书已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侧重于汇总一些较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其中可耗竭性资源理论阐述、可再生资源中的森林碳汇经济分析、环境经济分析的效率标准与环境质量福利指标、排污权交易研究的综述、资源与环境规制理论、跨区和跨国污染转移理论等一些相关内容阐述,体现出了《能源经济及环境政策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特色。
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绝不仅仅是危机与灾难的历史,同样也是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的默然再生的历史。《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形象的叙述了纷繁交织的人与自然关系所带来的极其广泛的文明、文化和生物的后果,同时展现了这一相互关系如何以及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烙印。由此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尽管人们不断致力于一个人和自然相融合的环境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时时呈现出不稳定和大量令人惊奇的现象,并因此需要人们时刻注意和小心。
《环境试验》较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室环境试验和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涉及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活性物质环境、生物环境、机械活性物质环境、辐射环境等试验,自然环境试验涉及大气环境、海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试验。全书共28章,主要介绍了每种环境试验的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效应、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试验设备、有关技术与应用等内容,具体试验包括高温、低温、温度变化、低气压、太阳辐射、湿热、霉菌、盐雾、酸性大气、流体污染、流动混合气体腐蚀、二氧化硫、水、砂尘、爆炸性大气、风压、积冰/冻雨、正弦振动、振动、冲击、碰撞、稳态加速度、跌落、倾斜与摇摆、振动—噪声—温度、温度—湿度—振动—高度和各种自然环境试验。
一、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基本知识,包括膜生物反应器的类型;膜生物反应器所用膜的分离机理、有关性能指标、结构、膜孔;制膜材料和制膜工艺:MBR运行的影响因素与膜污染控制等。 二、对相关品牌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元件与组件的设计与运行参数进行了介绍。 三、对浸没式中空纤维膜与乎板膜生物反应器在工程应用中的设计要求、设计参数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设计与运行参数进行了介绍。 四、选取了一些代表工程,对其工艺设计与运行参数进行了介绍。 五、介绍了目前外工程量较多且在业内被公认为品牌的部分膜生物反应器生产商。《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可供膜企和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设计人员、污水处理厂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