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IATF16949详尽诠释了汽车用IATF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特别是其中的许多难点释疑,可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该标准。同时,本书着重介绍了有关实施的应用问题,对与该标准配套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实施新标准的策划,做了简明、扼要并便于操作的论述。全书分为3篇,共18章。其中,第1篇为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解读,介绍了它的发展沿革和质量管理基础、术语。第2篇为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分析,针对该标准的条款,加以详读,尤其着重对新标准中更改和增加的内容,做了补充说明。第3篇为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指南,阐述了贯标的策划,核心工具、其他重要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方法。
随着 中国制造 的崛起,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强,技术更新也不断加快。《机械工人实用技术手册》丛书应形式的需求,进行再版,本套丛书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相配套、内容新、资料全、操作讲解详细,本书是其中的一个分册。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装配钳工相关知识,机械传动、气压与液压传动,装配钳工专用工具设备,大型、畸形工件的划线,机械加工工艺,机械装配工艺及自动化,机床夹具的设计与制造,特殊孔、难加工材料孔的加工及典型钻头,高精度工件加工及超精加工,机床电气控制及数控机床,机床的安装调试与维修保养。 本书可供从事模具制造、装配、机械维修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阅读使用。
机电商品是进出口商品类别中贸易量最大和新商品最多的一类,机电商品归类也是实际归类工作中疑难商品最多、归类差错和归类争议较多的一类,本书便是围绕机电商品归类中会遇到这些实际问题答疑解惑的。 本书可读性强,系统性好。本书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述形式,按相应的章节,分类解答了归类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书中商品图片丰富。本书图文并茂,结构图、示意图、原理图,以及实物图,约550张。图片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性强,可增强读者对商品的直观认识。特别是对于工作原理较为复杂的商品来说,配有工作原理图,可使读者在更好地理解商品本身。此外,还可省略较多的文字描述,所以,图片丰富是本书的最大优点。 本书是《品目注释》和《税则》的有利补充。本书对部分《品目注释》和本国子目描述不详细、不具体的商品都补充了便于理解和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96—2021·代替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了运行中交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判据和方法等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96—2021·代替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适用于750kV及以下的交流电力设备。
《ISO/IEC 17025:2017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理解与实施》总结回顾了全球实验室认可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详细阐述了实验室认可国际标准发展过程与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修订过程、实施要求和主要变化;结合实验室认可工作和实验室活动的全过程,从认证认可和计量学等多学科、多维度逐一对ISO/IEC 17025:2017的全部条款,分 要点理解 评审重点 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详细解读。作者结合多年实验室认可和计量学专家工作实践,系统讲解了实验室管理体系策划建立、量值溯源、计量确认、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期间核查、质量监控、风险应对等核心内容。本书内容系统、科学翔实,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可帮助实验室从业人员和技术机构快速提升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自1932年4月起,梁思成、林徽因利用8年多的时间,先后赴山西、河北、陕西、山东、四川、浙江、云南等地考察古建筑,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资料和图片。本书作者魏新、白郁,多次重走梁思成、林徽因的考察之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书中他们以轻松流畅的笔触,按照不同的考察线路分23个章节依次展开叙述,图文并茂地全面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历史与文化内涵,并与梁思成、林徽因当年的考察笔记展开古今对比,予以全面解读,有助于大众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些国之瑰宝。
本书全景式展现了芯片行业关键的几十年发展历程,以详细的数据分析和严谨的史实考证为基础,以台积电、联华电子、三星、英特尔等关键企业的发展为线索,铺陈出整个行业的发展脉络。其中,以颇具代表性的中国经验台积电为主轴,展示了其如何从半导体产业基础相当薄弱的中国台湾,通过开创晶圆代工商业模式,不断抓住行业衰退和技术迭代的机会,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逐步甩开联华电子、击败三星电子和赶超英特尔,取得全球芯片制造技术领先的地位,成长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如今,中美之间的贸易、科技冲突频发,其发展路径,亦是中国芯片、中国制造,甚至全球科技产业的一个缩影。本书对于中国大陆如何发展自己的芯片制造业、追赶世界半导体领先技术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紧密结合光伏电站现场的运行与维护工作,采用问答的形式对光伏电站的运行及生产管理的相关技术、案例等进行了系统性介绍。本书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光伏电站的运维基础、运维管理、设备图解及维护巡检、设备缺陷和故障处理、安全管理和预防控制、远程运维平台、生产运行指标、能效管理与效率提升、电站性能检测与预防性试验、电站后评价等内容。
本书分5个主题——“模拟云的层积”“规划一片森林”“塑造地平线”“居住在天空中”“用雨来建造”展示了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的概念性建筑设计探索,通过精炼的文字描述、细致且来源丰富的插图、尺度广阔的模型及实景照片等,生动直观地呈现了这些概念设计在“尺度”上的突破,令人对设计师的联想力和推导力惊叹不已。书中大量内容摘选自2019年设计师在上海PSA的“自由建筑”个人展,将展览作品轻盈、纯粹而深邃的特质在纸面上予以重现,富有趣味且引人深思,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一定的收藏价值。
本书针对国外典型的电网大停电事故,分析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结大停电事故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对我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建议。包括2003年美加“8.14”大停电事故,2006年欧洲“11.4”大停电事故,2009~2018年巴西大停电事故,2011年日本“3.11”大停电事故,2012年印度“7.30”“7.31”大停电事故,2015年土耳其“3.31”大停电事故,2015年乌克兰“12.23”大停电事故,2016~2019年南澳大停电事故,2019年阿根廷“6.16”大停电事故,2019年英国“8.9”大停电事故,以及其他国外大停电事故。
本书在2011年出版的《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一书的基础上,增加了水友普遍关心的与好氧生化处理配套的厌氧生化处理部分的内容;同时,优化整理了多年来与网友交流的经典问答,以进一步提高该书的实用性。本书共分十章,包括活性污泥法概述、物化处理系统概述、厌氧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活性污泥性状分析法、活性污泥法运行工艺判断实例分析、活性污泥法运行故障的应对方法、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控制、活性污泥法运行工艺故障处理方法交流实例及工艺控制管理者素质提升概要。本书可供从事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从结构本体出发研究建筑形态生成方法。本书注重技术逻辑、结构内生形态以及与建筑系统要素的关联和互动。结构形态及空间配置的非预设和非确定的找形思维是本书的主线,通过找形打破传统结构范式和选型的思维,使结构技术和逻辑成为建筑形态生成的独特源泉。本书全面梳理结构找形的历史和技术发展脉络,研究结构与建筑形态产生和演绎的技术逻辑和规律,并总结凝练了找形的具体路径,同时在挖掘结构形态多样性基础上推演建筑形态生成方法。本书基于传统方法和数字化平台演示操作了大量实践性设计案例,完整构建了基于结构找形的建筑设计的系统思维,并形成了建筑设计的结构性方法,对建筑设计有直接指导和应用价值,同时对结构工程设计也有借鉴和启示作用。本书可作为建筑学、结构工程学及相关专业设计、科研以及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是关于ISO/IEC的规范指导手册,阐述了ISO和IEC在开展技术工作中所应遵循的程序:主要是通过技术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的活动制定和维护国际标准的程序,为那些关注技术文件制定的所有人员提供了指南和工具。第12版本纳入了2013年第11版出版以来各技术管理局同意修改的内容,力求助力标准的应用推广、产业推动和国际交流合作。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为全国电力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实现技术及解决继电保护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概述,第2、3章介绍电网的电流保护、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第4、5章介绍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和自动重合闸,第6、7、8章分别介绍电力变压器、发电机和母线等集中参数元件的保护,第9章介绍数字式继电保护的硬、软件基本知识。该书的多数章节采用故障特征分析→基本原理→实现技术→相关知识四个层次的叙述方法,讲解常用的继电保护理论与技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电气类专业本科教材,还可作为研究生、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五行,源自我国古代先民对宇宙自然构成要素的朴素认识,对古代科技和文化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今人在研读古代科技文化典籍时会遇到较多与五行相关的史料,需要对古代五行学说有正确的认知。本书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角度出发,依据相关古典文献,以现代视角全面梳理了五行学说的思想起源、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演变,揭示了五行学说与我国古代天文学、物理学、中医学、社会学、艺术学等的关系,从正反两方面剖析了五行学说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主要影响。本书史论结合,严谨有据,有助于读者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适合研究和爱好中国古代文化的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从电力电缆材料特性、生产工艺特性以及施工运行特性出发,详细介绍了电力电缆出现缺陷的原因,分析了对应于这些缺陷的试验方法、要求和环境,并且从电力电缆试验标准发展的过程,阐明了目前试验标准形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书还结合基本理论,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电力电缆故障的分析流程及典型案例。本书可供电力电缆试验、运行维护和故障分析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译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52年出版的《20实际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第二卷《构图原理》(全书共四卷),作者托伯特·哈姆林。《20实际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第二卷,共22个章节,前面11章介绍了建筑的构图原理,包括建筑美学、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建筑色彩等,对于建筑的个体、群体、室内、外观的形式美的原则做了具体的阐述,后面的章节主要叙述各种结构型式及材料与建筑形式的关系等。由于前11章是以人对建筑物的实际感受和心理反应为基础来谈论建筑形式的美感的,对于建筑构图来说是更具普遍意义的原则,可以略去后面各章自成整体,译者将它译出,独立成书,取名《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整个世界范围内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雅各布斯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以充满激情的文字,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是什么使得街道安全或不安全?是什么构成了街区,它在更大的城市机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有些街区仍然贫困,有些街区却获得新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雅各布斯具体阐释了城市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取向,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尽我们所能去理解城市的生态,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雅各布斯的杰作是一部以人为本治理城市的蓝图。时至今日,它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ISO/IEC 导则规定了制定国际标准和其他出版物应遵循的基本程序,融合的 JTC1补充部分包含了ISO/IEC导则第1部分和JTC1专用程序。本书融合的JTC1补充部分包含了2016年出版的第12版ISO/IEC 导则第1部分。同时,另有些文件进一步提供了指导规则,本书阐述了ISO和IEC在开展技术工作中所应遵循的程序:主要是通过技术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的活动制定和维护国际标准的程序,为那些关注技术文件制定的所有人员提供了指南和工具。第12版本纳入了2013年第11版出版以来各技术管理局同意修改的内容。
《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2018年版) 》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为基础,根据关务水平测试要求专门编写的工具用书。是根据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中税则税目的调整进行全面修订,税则税目数共计8549 个,与进出口税则保持一致,同时对2017 年版本书中的个别疏漏也进行了全面更正。 本书特新增以下内容:一、在相关的类注、章注下增加了 编者注 , 对进出口商品归类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分析,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此部分内容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作为商品归类的法律依据。页下注内容统一摘抄自具有法律效力的《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因其部分内容适用于解释三级、四级子目,为方便理解,将部分注释内容标注在三级、四级子目处。二、增列了15 个进出口报关单填制时需要使用的代码表,供读者学习和参加测试时查阅使用。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精选了能够展示中国建筑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10个传统营造技艺项目,系统整理和记录了这些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第二辑)每个项目一个分册。各分册根据营造技艺的特点,介绍其历史、形制、结构、做法、工序、相关文化习俗、传承等内容。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可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技术依据,对相关地区文化的形成给予建筑层面的诠释,旨在深化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促进传统营造技艺传承。
本书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指出的“我国18~44岁男性、女性平均身高”为我国人体工程学准则而编著。住宅空间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基于人的身体、认知和文化的特征,通过合理的空间功能布局,实用的居住、生活环境来提高人类生活的便捷性、安全性、效率性和感性的应用学科,人体工程学也被称为人为因素学。若在居住场所的设计阶段没有系统地考虑人为因素,将可能导致生活使用上的不便及空间上的拘谨,还可能导致部分空间区域的功能损失或丧失,甚至是严重的财产及生命损失。一个错误的居住空间或工作场所被制造出来后,纠正和恢复它的合理性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从住宅的空间功能布局,居住者所使用的物品、产品、工具和工作环境的设计阶段即考虑要满足人为的因素。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医院建设的投资与管理;医用建筑的整体规划;门(急)诊部的区域规划;医技系统的建筑规划;住院部的建筑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