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系统收集明代中后期各种版本的日用类书,厘清其撰者、文献来源及版本翻刻之过程的基础上,以明代书坊刊刻的诸种日用类书如《便民图纂》《致富奇书》《万宝全书》等为经,以其中的耕作、蚕桑、树艺、占候、牧养等各门具体农学知识为纬,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剖析日用类书中的农学知识,考察促使其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编纂者如何根据民间社会的需求将它们进行采集、加工与“编码”,这些农学知识在之前已有知识基础上做了何种创新,以及它们的读者受众群体是谁等重点问题。目的是分析日用类书与传统农书中的农学知识在知识获取、生成、传播与应用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以及探究明代中后期社会转型与农学知识书写之间的相互关系。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国家发展大局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亟待大力发展、振奋兴起。本书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就是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本书共分5章,分别介绍乡村产业基本要义、乡村产业的历史与发展、乡村支柱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路径、乡村产业与相关要素。最后还有4个附录,列出了相关政策文件和评论员文章。
巴渝八旬茶叟游学武夷山五年整,踏遍碧水丹山各茶区,访问茶农,夜宿茶山,查阅史藉,品茶问道。返渝以后将所见所闻,所学所思,集成洋洋廿万余言,为广大爱茶读者献上一束韵味悠长,暗香犹在的武夷山花!本书包涵着形而下的制茶科学知识和形而上的茶文化探索,从地理人文环境和工匠精神主客观两个层面回答了“武夷岩茶香从何来”的设问,集武夷山历史文化和武夷茶自然科学于一体,是一本有关武夷岩茶“岩骨花香”史实、典故、艺文、制作品饮的经典力作。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随着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快速发展,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数量连创新高,品种权侵权案件也有所增加。为帮助品种权人提高维权能力,阙旭强和冯万伟牵头编
本书收录的是近3年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内容涵盖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农垦使命任务及实现路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业社会化服务、农垦品牌培育和改革发展分类指导等重要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也可作为一个多方位了解农垦、研究农垦的窗口。
本书介绍了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介绍了典型模式与经验做法,系统梳理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借鉴,分区域、分类别总结了适宜于不同区域特征的农村人居
该书内容包括:茶文化旅游起源与现状,茶文化旅游设计与开发,会展商务型茶文化旅游,游学交流型茶文化旅游,民俗体验型茶文化旅游,养生保健型茶文化旅游,休闲品鉴型茶文化旅游,宗教文化型茶文化旅游,港澳台茶文化旅游,外国茶文化旅游(“一带一路”与茶文化旅游)等。
本书为我国元代农学集大成者。此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农桑通诀》是关于农作物的种植收贮、果木栽培、禽畜饲养等论述;《百谷谱》是对五谷杂粮等各种具体作物栽培的介绍;《农器图谱》对我国传统农具、水利器具、养蚕缫丝织造器具等的使用和制作,以图绘加文字予以详尽介绍。此次整理,不仅对原书进行了校勘,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客观的评价,而且用白话作了今译,从而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这部在中国科学史、乃至世界科学 有重要地位的农学著作。
本书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员工素质着手,通过大范围、不同层次的座谈、调研,了解需求,并在广泛征集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内部培训资料的基础上,整理编写了该书,内容主要涉及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主要果树、主要蔬菜、食用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重点是通过对典型成功案例的介绍,突出了其内容的可复制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为从事相关技术推广、管理培训工作的人员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一本实用的参考书或内部培训用书。
《宋人花谱九种》由《洛阳牡丹记》《天彭牡丹谱》《扬州芍药谱》《刘氏菊谱》《史氏菊谱》《范村菊谱》《范村梅谱》《金漳兰谱》《海棠谱》九种宋代花谱组合而成,介绍了牡丹、芍药、菊、梅、兰、海棠六种花卉的品种、花色、习性等,再现了宋人高雅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情趣。 外封用图选自清代画家钱维城的《万有同春图》卷,此卷以折枝的方法,将生长于不同时节的几十种花卉,按大小依次绘于图卷中,春有桃花,夏有牡丹,秋有菊,冬有梅……各种花卉花开艳丽,整齐排列在画面中,花叶、花瓣,勾勒精细,设色鲜艳,形态逼真,繁而不乱,极富宫廷气息。
为号召中小学生关注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现状,走进自然观察野生植物、动物,学习野生动物植物知识,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促进北京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北京树行途生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举办“关爱野生动物、营造美丽家园——2020爱绿一起自然笔记征集”活动,中小学生们观察大自然里的野生动植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在稿纸上,用文字绘画摄影实物等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野生动植物、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悟。主办方邀请到绘画、文学、儿童教育、动物学方面的专家对所有入围作品进行了点评和评分,组编成自然观察笔记作品集,图文并茂。
著名海外汉学家、李约瑟的学生白馥兰,及其伙伴芭芭拉·哈恩、约翰·博斯科·卢杜萨米、蒂亚戈·萨拉瓦共同进行的农业人类学研究。对比不同文明视野下的农业智慧,发掘鲜为人知的农业文明:中东的郁金香品种研发系统领先世界几百年;阿拉伯的椰枣绿洲文明包罗万象、兼收并蓄;令亚洲古文明勃兴的灌溉工程、改变西方人饮食习惯的可可豆、创造绿洲文明的椰枣树、日本小农的手作酱油、鼓励了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土豆……农业改变世界的同时,世界也重塑着农业这本书主要反对了史学界被欧洲中心主义统治的现象,采取了多文明比较的视野,对中国的粟种植,轮种,农作物多样化交口称赞。本书也是一本技术史类的图书,作者对植物的物性进行了历史性剖析。通过详细解剖植物变成作物后,文化和意义层面的转变,探究农业对人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