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近10年关注生物质能源科技和产业发展,此10年中,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经历了启动、低潮和转暖三个阶段,本书共分3篇,综合篇、中国篇和前瞻篇,综合篇是资料和心得的整理,中国篇是参与的经历和感受,前瞻篇是对未来的展望。本书至今仍然对于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决胜生物质,一层含义是坚信生物质产业是时代的新生儿,必将造福于人类社会,我们应当为之呐喊和鼓噪,让世人更早跟多地认识它,这是一部宣言书,另一层含义是希望凡有志于生物质产业的仁人志士,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农林工作者等,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排除万难地去创造业绩,这是一部动员书。
《食用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检测全书(2017版)》可分为两大部分,共13章。第1章至第五章为营养成分检测,包括糖类、蛋白质与氨基酸类、脂肪类、维生素类、灰分与矿物元素类,共80余种物质;第六章至第十三章为功能成分检测,包括多酚类、生物碱类、萜类、甾醇类、多糖与皂苷类、有机酸类、磷酸腺苷、核苷酸类及其他功能因子,共90余种物质。检测种类涵盖了水果、蔬菜、粮油、畜禽、蜂蜜、食用菌、茶叶、水产和乳品等农产品,门类齐全。 《食用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检测全书(2017版)》共收录了130余个检测方法,描述了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原理、试剂和材料、使用设备、操作步骤、计算公式、参考图谱、定量限和检出限等内容。《食用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检测全书(2017版)》注重采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方法,有传统检测方法,也有现代检测
《智能化粮库:顶层设计与规划建设》以粮库智能化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业务系统、智慧化应用为重点,综合分析粮库智能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智能化粮库的总体架构、单元构成,并对顶层设计、工程建设与项目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案。全书分为基础篇、、技术篇、管理篇三部分。其中基础篇,重点讲述了智能化粮库的内涵、智能化升级改造的作用以及具有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对粮库智能化建设中所涉及的政策要求、技术规范等进行了归纳列示。技术篇,重点分析了智能化粮库的总体架构、功能设计及软硬件选型原则,并对粮库信息化基础设施、粮食出入库系统、粮情检测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安防、业务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系统、信息安全等在粮库智能化升级改
《石元春全集 自传卷》以石元春院士的个人经历为主线,时序为轴,记录了他一生的经历,全书共十四章。第一章至第四章写成长与感恩;第五、六两章写建曲周试验区和参加黄淮海科技战役;第七、八两章写校长十年;第九、十两章写学术云游;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写再披挂,决胜生物质;第十四章写退休生活。附录为石元春院士大事年表。他56岁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60岁和64岁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85岁开始编撰十七卷的《石元春全集》,93岁仍笔耕不辍。他是新中国培养的一代知识分子;他爱国爱民,崇尚科学,勤奋工作,自称 一儒 。
本主要论述农业机械的类型、构造、原理、设计方法、使用调整维护等内容,共分11章,分别是农业土壤与耕作、耕整地机械、播种施肥机械、栽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排灌机械、稻麦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其他作物收获机械、干燥机械、农业技术与智能化农业装备。本书是高等院校农业机械类专业,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水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农业用水对策方案及综合评估》以联合国国际水资源研究所的研究项目为基础,针对全球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对策和政策方向,代表了20年来全球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农业用水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16章,涵盖水资源、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扶贫等各个方面,写作风格严谨而规范,结合大量的图、表、框、照片将复杂概念直观表达,并结合大量研究实例阐述具体观点。本书作者队伍权威,专业阵容强大,汇集全球各学科的*专家,研究领域涵盖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水资源水文学、水利工程学,以及政治学、发展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并包含生态水文学、地理信息科学等新兴学科。全书使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既保证了各学科的专业深度,又兼具多学科交
本书共分四篇:内容包括绪论、滴灌基本原理、滴灌的规划设计及滴灌规划设计实例,全面地介绍了滴灌工程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对滴灌规划设计中的一些技术经济问题,进行了专门、详细的论述。录中比较详细地收录了滴灌规划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技术参数和技术标准。本书可供从事滴灌工程规划设计的水利、农业、林业技术人员使用及有关院校农田水利师生参考,并可作为滴灌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手册和培训教材,对从事滴灌设备研究开发者也很有裨益。
本书详细介绍了生物动力农场的构建方案和耕作方法,如农场动物的养殖、土地的使用和管理、堆肥的准备以及生物动力制剂的制作。作者在这本具有实用性的书中,倡导一张“整体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将农场看作有生命力的有机体,这是生物动力农业的核心。
《土壤大孔隙流机理及产汇流模型》在详细论述土壤大孔隙流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开展土柱CT扫描实验,得到不同土柱各横断面的CT扫描图像;采用基于GIS的图像处理技术,左拐弯和九方向判断相结合的大孔隙空间结构识别技术以及逐层分析法和向上、向下追踪法相结合的大孔隙空间结构特征参数分析技术,得到大孔隙空间分布特征;开展含有大孔隙的室内土柱和土槽人工降雨实验,确定大孔隙土壤水力参数和溶质运移参数,分析评价大孔隙流对产汇流的影响。构建考虑大孔隙分布的不同尺度的产汇流模型,采用Lattice Boltzmann方法进行求解。 《土壤大孔隙流机理及产汇流模型》可供农田灌溉、土壤物理、水土保持、流域产汇流和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作为上述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教师的参考书。
本书是国家精品课程农业机械学的配套教材,根据农作物生产的组成环节和程序,系统介绍了每个生产环节的相关机械装备和技术,具体包括具有通用性的轮系,作物播种前的耕整地机械,作物播种、插秧与栽植机械,作物生长过程的施肥、中耕与植保机械,作物成熟后的收获机械等內容;其中各部分又分别对其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确定方法等进行了系统介绍,为读者熟悉现代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农业机械的典型原理、设计程序、分析方法等奠定了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农林院校农机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农业机械设计、研究、开发制造、试验和维修等工程技术人员的使用和参考。
本书是国家精品课程农业机械学的配套教材,根据农作物生产的组成环节和程序,系统介绍了每个生产环节的相关机械装备和技术,具体包括具有通用性的轮系,作物播种前的耕整地机械,作物播种、插秧与栽植机械,作物生长过程的施肥、中耕与植保机械,作物成熟后的收获机械等內容;其中各部分又分别对其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确定方法等进行了系统介绍,为读者熟悉现代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农业机械的典型原理、设计程序、分析方法等奠定了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农林院校农机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农业机械设计、研究、开发制造、试验和维修等工程技术人员的使用和参考。
该书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与方案编制方法及案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首先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背景、申创流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为产业园顺利创建指明了方向;然后按照园区规划的一般流程与框架,分别对建设背景意义、现状条件、总体方案、主要任务、投资与效益、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等编写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针对产业园申创过程重要节点,相应介绍了申报书、建设规划、创建方案和资金使用方案的典型案例和要点解读;很后,主要对近期颁布的文件资料进行了梳理,让有意申报产业园的单位对其要求有个大致了解,同时也提供了个别申报主体的相关附件供参考。
本书详细论述了污泥堆肥的工艺原理及工程技术。全书共11章,分为概述、污泥堆肥原理、污泥堆肥的形式、污泥堆肥复合菌剂、污泥堆肥工程设计、污泥堆肥过程控制、污泥堆肥设备与维护、污泥堆肥腐熟料及深加工、污泥堆肥产品应用及注意事项、污泥堆肥装置运行管理、污泥堆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案例等。另外,本书还有附录,均为国家近年所颁布的污泥堆肥相关法规、标准或技术规程,方便读者查阅。书中所述有关技术参数多为编者长期的研究成果及实践总结,所介绍的污泥堆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为编者所主持设计的典型案例,对该领域实际工程设计及其运行管理具有较大指导作用。
农田灌溉排水是农田水利工作的主要内容。本书从农作物的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节水灌溉等几个主要方面,较系统地总结分析了有关试验研究成果,对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井渠结合、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同时,书中还阐述了农田灌溉排水中土壤水分参数的测试方法和试验结果,对与农田灌溉排水有关的降雨量、蒸发量、土壤水分及地下水埋深等问题开展了预防研究。另外,对人民胜利渠灌区进行技术改造和实现灌区自动化管理等,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本书既有翔实的试验数据,又有理论方面较深入的探讨,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科学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