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作为观赏植物和中药材,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许多农户开始盲目跟种、粗犷放养,从而无法得到预期收入。本书重点讲述了连翘的实用栽培技术以及对种植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解答。主要内容包括连翘的生长结果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连翘的良种选择、苗木繁育、树体管理、与其他中药材的套种模式、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采收和简简单单炮制等。
《中国棉花品种志》是介绍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棉花品种的专著,曾于1981年出版了册。《中国棉花品种志(1978~2007)》是第二册,开始编著于2001年。在中国主产棉省种子管理站、棉花科研和教学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全书经多次校对、修改和完善,现在终于正式出版了。 《中国棉花品种志(1 978~2007)》编入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1978~2007)选育的1016个棉花品种和重要种质,主要包括各产棉省审定品种739个,国家审定品种l 30个,育种品系和种质系共109个(其中陆地棉99个,海岛棉10个),以及册《中国棉花品种志》漏编的陆地棉品种(系)38个。 本书由概述、产棉省(区)品种介绍、品种目录素引、参考文献、附录和部分棉花品种照片组成。概述部分主要叙述《中国棉花品种志(1 978~2007)》背景,包括20世纪中国棉花品种改良经历6次品种更换的情况、1978
本书以鲜食与爆裂玉米为主体,以育种和栽培为重点,除前言外,共设15章。至第三章是概括性撰述,概要介绍了玉米品种类型,鲜食与爆裂玉米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玉米起源和鲜食与爆裂玉米的形成和遗传基础;阐明了鲜食与爆裂玉米的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和育种途径。第四至第七章,从品种演替,育种目标,品种选育方法等方面分别对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笋玉米予以专述。第八章是过渡章,从栽培生理的角度论述了生育过程中的水分代谢、碳代谢和氮代谢。第九至第十一章属耕作栽培范畴,包括播期类型,单作,多作种植,轮作与倒茬;品种选用,隔离种植,选地与整地,播种技术,运筹肥水,田问管理技术,收获;保护地栽培技术包括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等内容。第十二章内容主要是病虫害防治。第十三章分别撰述了鲜食与爆裂玉米的加工
《瓜类作物的遗传资源及育种》以外瓜类作物研究资料和丰富的瓜类栽培与育种工作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科学地、系统地论证了黄瓜、甜瓜、西瓜及南瓜4大栽培瓜类的栽培与育种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对瓜类作物的起源及全球分布、初生及次生起源中心、分类、历史变迁、细胞、染色体、遗传基因、遗传规律及其应用、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及育种等内容展开论述。 内容系统全面,科学性强,数据翔实可靠,图文并茂。相信该著作的出版对指导优良的瓜类品种的选育并服务于乡村振兴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提升国外瓜类作物的科研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瓜类作物的遗传资源及育种》以外瓜类作物研究资料和丰富的瓜类栽培与育种工作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科学地、系统地论证了黄瓜、甜瓜、西瓜及南瓜4大栽培瓜类的栽培与育种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对瓜类作物的起源及全球分布、初生及次生起源中心、分类、历史变迁、细胞、染色体、遗传基因、遗传规律及其应用、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及育种等内容展开论述。 内容系统全面,科学性强,数据翔实可靠,图文并茂。相信该著作的出版对指导优良的瓜类品种的选育并服务于乡村振兴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提升国外瓜类作物的科研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蔬菜”是一个很庞杂的作物种群,是一类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作物。中国栽培的蔬菜作物资源分属50个科298个种(包括亚种、变种)。由于繁杂多样的品种和类型在不同地区又常有不同的命名,因而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比比皆是。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识别每种蔬菜乃是蔬菜生产者、经营管理者以及科研教学人员的共同需求。 《中国蔬菜作物图鉴》是一部关于中国蔬菜作物种类资源的鸿篇巨制,全面记录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栽培蔬菜作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态多样性,是服务于蔬菜产业发展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应用型技术著作。 《中国蔬菜作物图鉴》编研团队以精炼的文字分别介绍了根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葱蒜类、叶菜类、薯芋类、水生类、多年生及杂类、食用菌类、香草类、芽苗菜类及部分野生蔬菜
《大豆高光效育种》是作者课题组30年来在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项目(光合作用高效转能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期间对大豆产量形成的光合生理生化特性、光合作用遗传控制和遗传传递规律及高光效种质遗传改进等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并汇以一些有关文献综述成册。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研究的进展、高光效大豆的光合生理生化特性及光合作用的遗传和种质改进等,提出大豆籽粒产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光能的截获、光能转换效率、CO2同化效率及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高比例分配。 《大豆高光效育种》在通过增强C3作物本身固有类似C4光合途径运转、改善C3作物光能利用效率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即通过遗传改进可以使G作物的内源类似C4途径潜力大幅度提高。 《大豆高
《中国玉米品种及其系谱》详细叙述了数十年来玉米育种技术与方法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与创新、核心种质的类群与优模式、品种改良与创新、育成品种的亲缘、选育方法、年代及其系谱,对育成品种的育成单位、特征、栽培技术等。
《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系统地阐述了水稻经典遗传研究,分子遗传学研究与基因组研究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以及发展方向。《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共分6篇:篇从丰富的水稻遗传资源着手,论述了遗传规律分析方法及重要基因的遗传特点;第二篇论述了近二十年来掀起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基因/QTL定位和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第三篇介绍了遗传图、物理图的构建及全基因组测序的策略,展现了水稻籼、粳二个亚种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分析结果;第四篇从创建水稻突变体库的方法入手,论述了当前最热门的基因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及一些重要基因的克隆;第五篇为生物信息学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重要论述;第六篇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技术、方法及其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可供遗传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的40%,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50%。然而,水稻产量的维持大多依赖高量化肥和灌溉用水的投入,对资源利用、氮磷污染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稻田面源污染原位控制:水分与有机肥管理》从水肥耦合管理与有机肥归田两个方面探索了稻田生产系统面源污染的原位控制机理,提出了“AWD+SSNM”水肥管理新方法及有机肥替代化肥减排氮磷的新理论,为流域面源污染系统控制提供了支持。 《稻田面源污染原位控制:水分与有机肥管理》内容丰富,研究角度多样,研究案例描述详尽、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可供环境、土壤、水文、生态、农业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特别是从事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的广大科技人员,对从事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