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1.辣木生物学特性;2.辣木基因组;3.辣木蛋白组与转录组;4.辣木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5.辣木健康组;6.辣木酵素;7.辣木的深加工和产品的研发;8.辣木的综合利用及开发;9.辣木的前景展望构成。
莫容和胡洪涛两位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不辞辛苦,实地寻访北京的古树名木,多方查阅有关北京古树名木的文献资料,精心撰写了二十多万字的文章,为挖掘北京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古树名木的价值,彰显北京古都风貌,提供了大量不可多得的翔实资料。 保护一株古树名木,就是保存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史书,就是保存一件珍贵古老的历史文物,就是保护一座优良种源基因库,也是保护一种人文和自然景观,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祖先留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历史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主导需求的变化,赋予林业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的特殊地位,林业已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林业的需求相比,林业的落后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距,决定了我国林业绝不能再继续走多数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老路,而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差距,赶上需求增长的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林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以工程方式推进林业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认识和了解树木的需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拍摄了常见树木彩色照片2万多幅,本书从中精选了350多种的树木照片900多幅。为了帮助读者从整体上识别树,选了树木整株的照片;为了便于具体观察树木, 特别选了叶枝、花枝、果枝及着生状态的照片,为了使读者了解树木的生物学特性,选了部分树木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照片,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树木,重点选了一些树种景观应用的照片。 本书除了将近千幅精美照片展现给读者外,每种树木都从识别、生态、应用等方面加以简要说明。书后还附有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索引,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
此书向生产实践,以杭州市林业检疫性和危险性病虫害为对象,每种以林间原色生态照片准确地表现其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文字部分简述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和分布地点,以生产季节时间为主线,阐明发生规律,反映出防治技术和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或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有效药剂,充分体现出综合治理的思想。力争做到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在种类选择上以杭州市及下辖县发生的林业危险性病虫害为主,尽可能反映病虫害发生的基本慨况,管理方法和防治技术水平。 此书的读者对象为农林院校师生、农林技术研究及推广人员、农村职业学校、庄稼医院和花农自学之用。此书出版后可为病虫害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直观的形象材料;也是提高生产中病虫害鉴定水平,指导防治技术改进和药剂的选用,提高病虫害综合治理水平的有
本书是一本研究林业碳汇的专著。书中介绍了许多关于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的新知识和新构想,是一本很好地了解和掌握碳汇知识的专著。书中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对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研究和制定林业碳汇管理政策和有关规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不仅适用于林业碳汇的研究者和管理者,以及林业政策的制定者、林业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在研究林业碳汇时提供有益借鉴。该书的出版对构建我国生态服务市场,促进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化的市场进程和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林业科学研究中,的计量方法、合理的实验设计、规范的操作要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对林业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有关研究参数的数字化测量已成为推动林业研究不断创新的重要基石。赵廷宁的《若干生态参数数字图像测量方法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已广泛普及的常用办公设备,量测常规生态参数的新思路。全书系统地完成了树木年轮宽度、林分郁闭度、土壤侵蚀速率数字图像测量方法的集成研究,并采用公认的测量设备对各方法的测量精度、效率和成本费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满意测量精度后,在生产实践中完成了各方法的初步应用研究,均获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该类方法充分体现出了精度高、易操作、成本低、设备易便携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破除了设备不足对多个小组同时开展研究工作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计
本书主要介绍了华南地区乡土树种的育苗特点以及165个乡土树种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及生态特性、种子采集及处理、育苗技术要点。这些树种在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风景林及商品林等建设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属47个科,其中以在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木兰科、樟科、山茶科、大戟科、苏木科、壳斗科等科的树种为主,并附有部分树种苗木彩图。 本书适于林业、园林、园艺等方面的科研、教学、管理、生产人员使用。
本书为北京市园林局绿化处50多年技术成果的积累与总结,以问答的形式对园林苗木培育和绿化施工技术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参加编写工作的都是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书中理论内容少而侧重实际应用,不乏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介绍,同时对一些业内容易忽视的问题,如土壤化学方面的知识、关于适地适树的理解、解决盐碱对树木的伤害等,均有论述。 本书可供在生产实践线的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