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长期从事木材解剖及超微构造研究和木材识别鉴定工作的专家编撰完成。全书共包括东南亚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主要商品材特性和用途,东南亚主要商品材的用途分类部分内容,记载了东南亚主要商品材树种206种(隶60科183属)。对每个树种均记载了木材名称(中文名、拉丁名和商品材名),树木及分布,木材构造(宏观及微观特征),木材性质(密度、干缩、力学强度、干燥、耐腐及加工性能),木材用途等内容。每种木材均附有三张显微构造照片(横切面、弦切面及径切面)及部分实体木材标本的彩色照片。可供广大木材贸易,加工、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查阅使用。
园林苗圃学是主要讲述园林苗木繁殖和培育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本内容包括园林树木的种子生产、苗木的繁殖与培育、大苗培育技术、苗木出圃、育苗新技术、园林苗圃的建立及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等内容。旨在使读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园林苗圃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为本科园林专业的,也可供大、中专院校园林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及园林绿化工作者学习使用。
本书详细介绍了樟树各个品种的产地与种植地、外观形态、选优、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粗加工和精加工技术、综合利用尤其是现代开发利用途径与实例,重点介绍它们的叶、枝干、皮、根、花、果、籽等各部位化学成分(各种香料、色素、木脂素、黄酮、多酚、多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植醇、核糖体失活蛋白等)的提取、作用、制取价值以及樟粉利用、樟蚕饲养、樟芝种植等相关产业,是从事农业、林业、林产化工、香料香精制造、日用化学品、食品、医药卫生、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等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作为资源研究、开发利用、实际操作的重要的工具书和常备手册,也可供农林、轻化等大中专师生阅读和参考。
高杰、高椿翔编著的这本《相似树种的辨证识别》以《中国树木志》为依据,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形态特征部分,对树种的各主要器官作具体的描述;二是辨证识别部分,利用图片加文字说明的方法,对相似特征与不同特征加以描述。全书共描述了298组相似组合。
《栎类经营》在论述了我国栎类资源的现状、用途、地位和经营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栎类天然林的经营目标、资源分类、未来经营模式和经营技术,并系统地介绍了欧洲栎类经营理念和技术体系。《栎类经营》还附有几篇欧洲林学家们多次在华讲座的PPT综述,这些材料进一步体现了欧洲林学和栎类经营理念。读者通过《栎类经营》,可以获得有关栎类经营的外新信息。 《栎类经营》对于我国的栎类资源管理,应当是有较大参考价值的。 《栎类经营》还体现了一个天然次生林经营的林学体系,其核心是矮林、中林、乔林的林型分类及其经营技术,以及低质天然次生林走向优质森林是通过“转变”途径的林学概念。这是近三十年来我国林学的空白领域。这些理论都极为新颖,绝大多数读者可能从未听说过,但却已存在和演化了200多年。是否说这是弥补
《山茶》作者以20多年在中国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抵美后24年间对靠前山茶深入调查、研究;靠前同好、专家们无私提供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史实、新老品种彩照、育种资料、性状描述等,历经三年时间,汇总、编撰,
《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4》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管理部门和局直属单位上报的2004系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管理部门和局直属单位上报的2004年林业统计年报和其他有关资料编辑的。全书分为:森林资源、林业产业总产值、营林生产、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工业生产、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投资、林业教育等八个部分,并附录:国有林区135个木材采运企业和20个重点营林局主要统计指标、林业工作站和乡村林场基本情况、全国分县造林情况、全国历年主要统计指标完成情况、1995-2004年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情况和世界主要国家林业情况。
古树奇木是林业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古树奇木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有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和自然内涵,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从经济角度看,许多古树奇木是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资源,对发展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植物生态角度看,古树奇木为珍贵树木、珍稀和濒危植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树奇木是自然与社会历史中经过长期严酷磨炼、生存竞争而存世的“老寿星”,是自然历史演变过程中的“见证人”,是文明古国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保护一棵古树奇木,就是保存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史书,就是保存一件珍贵古老的历史文物,就是保护一座优良种源的基因库,也是保护一种人文和自然景观,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祖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对我国五千年来森林生态历史变迁、森林生态保护利用思想、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论述了历史上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水灾、旱灾和沙漠化等生态灾难愈演愈烈的情形;评述了古代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农为本”为代表的生态思想;总结了古代森林保持水土、人居生态建设、公益林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并提出了现代林业建设的经验和生态文明观。 本书可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等方面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关心国家森林和生态建设的读者参考。
本书重点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较高的实际指导意义,可用于指导相关茶叶种植户与公司的实际生产工作、也可用作相关科研院所的培训教材。
园林是一种以美化、欣赏、游憩、休闲、愉悦和恢复人们身心健康及创造或改善人类的生活、工作环境盼生态因素为主要目的和功能的境域,并具有一定的物质生产和防灾、减灾效能。大自然境域是宏伟博大的,园林境域仅是按人们的意愿对大自然一定部分做不同程度的营建,这种营建的结局常有优劣、巧拙、成败之分,故园林工作者须常具博习、研索、慎为之心。园林构成的主要因素有三,即大地(陆体、水体)、生物(以植物为主)和广义设施物(园林建筑、各类设施物)。园林学科是综合性学科,它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文化与艺术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园林学的内涵亦在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创新与发展。根据园林建设发展的历史,汪菊渊院士曾将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