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作者以20多年在中国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抵美后24年间对靠前山茶深入调查、研究;靠前同好、专家们无私提供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史实、新老品种彩照、育种资料、性状描述等,历经三年时间,汇总、编撰,
城市森林病虫害,既含城市绿地病虫害,也包括城郊林带、片林等其他林地病虫害。 本书重点介绍城市森林中经常发生的277种虫害和90种病害。对每种虫害均具体介绍其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对病害则具体介绍其分布与为害、病原、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每种病虫害均配有若干张彩色照片,清晰地显示病虫害的形态特点及为害特征。全书共配1 227幅形象逼真的原色彩照,便于读者对照鉴别。
本书编录了东北地区分布及栽培的观赏树木800种,分别记述了每种树木的生态、分布、栽培和用途,每种树木配有原色图片4-8幅。本书对东北地区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建设、园林设计、园林苗圃、园林工程建设与养护管理以及有关教学、科研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是东北地区少有的观赏树木知识图册。书前附有树木叶形、枝形,与书中内容相对应;书后附有树木的中名、拉丁名索引,还有各种叶形、花形的示意图。
《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2018)》主要发布2016年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进展情况,具体介绍管理机制、政策机制、保护利用、全民共享和生态改善状况等。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积累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为全国生态保护提供了好典型、好示范。
赵良平主编的《旱区造林绿化技术模式选编》共精选了171个典型造林模式,这些模式均为各类型造林小区科学先进、成熟有效、代表性强的模式,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旱区林业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 全书分为3章11节,各章、节按照造林类型区、亚区和小区序列展开,通过模式介绍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反映各个区域的造林特点。每个模式基本按照“自然地理概况、技术要点、适宜推广范围、模式成效与评价”4个方面进行论述,重点突出,言简意赅。附有典型模式图和造林前后的实景对比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本书共分三章内容,第一章介绍了活化石,历史悠久。第二章介绍了海岸红杉,详细写到海岸红杉的乔灌木和花草等。第三章介绍了巨杉,希拉-内华达山及巨杉,文章图文并茂,充分展现文章内容。
本套丛书主要收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各野外台站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科学数据,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与荒漠、湖泊湿地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长期监测而获得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监测信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本册为云南西双版纳站2007—2017年数据,对西双版纳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及实验设施做了介绍。整理编撰了2007—2017年西双版纳站代表性生态系统的水、土、气、生要素长期监测数据。
《槭树种质资源与栽培技术研究》在对槭树科种质资源、繁育及栽培技术等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外槭树科研究及开发利用的进展;调查和总结我国槭树科资源的分布状况;图文并茂系统介绍50个槭树种、82个栽培品种的基本特征及景观应用;总结常见观赏品种的繁殖、高效栽培技术,以及苗木繁育与栽培技术规程;分析了槭树园艺品种间的相互亲缘关系;探索槭树树叶黄酮等物质含量、槭树植物造型技术、槭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问题;提出槭树科植物开发利用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的思路。《槭树种质资源与栽培技术研究》可作为园艺企业苗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工作者参考书,也可为园林企事业单位从事景观设计工作者提供植物配置设计参考。同时也可供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曼地亚红豆杉种植与提取加工技术》中主要论述了曼地亚红豆杉引种、良种选育、种苗繁育、标准化栽培技术、曼地亚红豆杉化学成分、有效成分检测技术、曼地亚红豆杉原料技术、紫杉醇与10—脱乙酰巴卡亭Ⅲ提取分离技术及工业化生产;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主要活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的探讨等,是一本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用性极强的专著。
木材是天然生物材料,也是可再生性材料,因其具有美丽的花纹、多彩的色调、温暖的触感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等优异的装潢特性而成为古今中外家居装潢的主体材料。当前,我国家居装潢用木材主要依赖进口,树种多而新,大多数生产加工企业、进出口贸易商以及消费者对进口木材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贸易欺诈、消费纠纷的发生,也降低了木材的使用价值,造成了宝贵资源的浪费。本书精选了世界各地157种常见家居装潢用木材,隶属于50科132属,根据木材产地分为南洋地区、非洲地区、南美地区和其他地区4个部分。每个树种均配置了木材样板实物彩图、横切面微观显微图和精练的文字。全书内容具有科普性、实用性和专业性。本书可供从事家居装潢、家具及地板制造、木材贸易、科教研究、检验检疫、产品质量监督等相关人员使用。
本书在对山桐子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概括山桐子外研究与实践的进展;介绍山桐子的有性繁殖技术、无性繁殖技术;总结山桐子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探索山桐子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成效;分析山桐子果实油料的含量、组分及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的前景;提出山桐子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的思路。本书可作为山桐子种苗生产、生物能源林营造、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等领域一线工作者参考书,同时也可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记述龙泉市林业的历史和现状。二、本志采用以类为聚,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的编写方法。大事记采用编年体。编中设章、节、目。三、本志用述、记、图、表、照、录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述,以求图文并茂,以文记述为主。四、本志记述年限,上溯龙泉建县,下限2005年止,个别篇目和大事记延伸至志书出版前夕。根据“详今明古”,“存真求实”的原则,着重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泉市林业建设和开发利用概况,力求体现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五、本志史料主要来自各级档案馆(室)档案、图书馆、龙泉县志、龙泉文史资料、部门志、专著、报刊、碑文,少量取于当事人口述、日记。入志资料经相互考证,力求去伪存真。六、本志
《古树名木复壮养护技术和保护管理办法》精编了近年各地新制定的保护法规、养护技术标准,以及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复壮养护实用技术。由于我国古树名木类型、生存环境和生长状况千差万别,以及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各不相同,书中一些技术措施、管理办法难免有局限性,在古树名木保护活动中应结合实际参考应用并创新提升,形成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复壮养护技术措施和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本地、本单位的古树名木保护技术和管理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