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疗养师培训教材??基础知识篇》以林学、心理、旅游、医疗、服务、文化等多个领域为知识基础,服务于森林疗养的基础理论、基地建设、课程编制、实施方法等领域,从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的角度,为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教材将从森林疗养元素、森林疗养与人体健康、森林疗养基地建设、森林疗养师能力要求、森林疗养途径及有效实施方法等方面全面论述森林疗养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和重要意义。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森林疗养基本原理,了解森林疗养的相关硬件及软件建设。森林疗养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交叉学科,其涉及的林学、心理、文化、旅游、医疗、设计、服务等多个领域,均为热点行业,且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和人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森林疗养已成为主流。通过本教材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森林疗养实践中综合应用
森林生态连清的全称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清查新技术,是以生态地理区划为单位,以国家现有森林生态站为依托,采用长期定位观测技术和分布式测算方法,定期对同一森林生态系统进行重复的全指标体系观测与清查的技术。野外观测连清体系是数据保证体系,其基本要求是统一测度、统一计量、统一描述。分布式测算评估体系是精度保证体系,可以解决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涉及森林类型较多,森林生态状况测算难以到不同林分类型、不同林龄组及起源的问题。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及绿色核算”系列丛书包括了我国各个尺度森林生态连清及价值评估的重要成果,向读者展示了森林生态连清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案例,有力地加快了森林生态连清的推广和普及,使人们深入地了解森林生态连清对当代生态文明中的
《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3》是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管理部门和局直属单位上报的2004年林业统计年报和其他有关资料编辑的。分为:森林资源、林业产业总产值、营林生产、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工业生产、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投资、林业教育等八个部分,并附录:国有林区135个木材采运企业和20个重点营林局主要统计指标、林业工作站和乡村林场基本情况、全国分县造林情况、全国历年主要统计指标完成情况、1995-2004年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情况和世界主要国家林业情况。
赵国明主编的《天津山区野生植物图鉴(精)》共 收集植物106科344属545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5种 ,裸子植物3科6属6种,被子植物98科333属534种。 在科的排列上,蕨类植物按照秦仁昌系统(1978年), 裸子植物按照郑万钧系统(1978年),被子植物按照思 格勒系统(1936年)。在内容上,本书对每一物种的植 株、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及生境等做 了简要介绍。物种名称主要参照《中国植物志》进行 核对,物种按科的顺序排序,同一科中的不同属、同 一属中的不同种均按字母升序排列。 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是生物 多样性的集中展示,又是林业工作者多年来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果的经验总结。本书的出版 对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湿地资源·重庆卷》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全面系统介绍了重庆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重庆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中国林业年鉴(2002年)》是一部综合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林业建设重要活动、发展水平、基本成就与经验教训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每年出版一卷,反映上年度情况。2002年卷为第十六卷,收录限2001年的资料。 《中国林业年鉴(2002年)》的基本任务,是为我国林业战线和有关部门的各级生产和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林业院校师生和广大社会读者全面、系统地提供我国森林资源消长、森林培育、林政保护、森林工业、林业经济、科学技术、专业理论研究、院校教育以及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年度信息和相关资料。
本书的主要宗旨是帮助读者认识身边常见的树木。精美、清晰的彩色照片可以使您对每种树木的外貌和局部一目了然。由于初入门者很难读懂专业的形态描述术语,尤其是无法在野外观察到解剖学特征,所以本书编者的着眼点有别于相关的专业植物分类学图书。本书主要介绍树木明显的外邵形态特征。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能帮助读者认识最常见的代表性的树种,并掌握一些主要的常见科属的基本特征。有了这些对常见树木的最初认识,就为进一步在一年四季中定位观察它们的变化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区别相似种类提供了可能性。其实许多树木只要掌握一两个到几个主要外部形态特征,就可以把它们和其他科属的树木明显地区分开来。
《生态控制系统工程》一书就是关先生这些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这本书的问世,无疑为我国生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该书用丰富的数据、透彻的辨析,将控制论、混沌理论等前沿科学运用到生态建设研究中,阐述了大量复杂、抽象、深刻的自然科学问题,有着清晰的理论脉络。学习关先生这本理论巨著,有两点感受。 一是学科融合。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控制与依赖、竞争与共生、混沌与和谐的关系。生态控制系统工程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充分交叉和融合,它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深入地研究具有生命特征的生物系统,强调了人在生态控制中的作用,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标。生态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和谐,不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践探索,都透射出
本书以毛竹和雷竹两种散生竹为例,从地面遥感到卫星遥感,从统计模型到机理模型,从单一尺度到多尺度综合,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觉 阐述了竹林参数定量反演方法。全书共分8章,内容基本涵盖了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竹林郁闭度等竹林碳循环的主要参数,这些参数反演精度高,为竹林碳循环及时空动态研究提供了关键基础数据,已经应用于竹林碳循环时空模拟研究。 本书不仅介绍了森林参数多源遥感定量反演方法,还介绍了 外相关研究的 进展及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大量实例深入浅出地对各种反演方法进行论述,适用性强。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遥感、林学、森林碳汇、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等领域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林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