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将森林资源监督机构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操作细则和法律依据等归纳在一起,为每一名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者理清了脉络,规范了程序,提供了经验。该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是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工作的实践积累和理论升华,是广大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者桌边案头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总体看,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效益低下,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一些地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林地非法流失,超限额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广大森林资源监督工作者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编的《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2017)》收录2017年登录的林业植物新品种160多种,包括观赏植物、林木、木质藤本、竹子等种类,详细介绍每个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图文并茂。本书主要
彭镇华教授主持的“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紧密联系安徽实际,是首次以省级区域为单位,从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区域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规划布局、支撑技术、评价标准、保障措施等,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同时立足省情林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安徽林业生产力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并在全省选择10个试验示范县,历时多年。《安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践》是“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的成果总结,是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对于我们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安徽林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国家“十一五”胜利完成、“十二五”开局之年,《当代林木机械博览》第五次与读者见面了。这对于中国林木机械行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代林木机械博览2009/2010)是编者向勇于抗争、敢于胜利的中国林木机械全行业的献礼。 该书记录了中国林木机械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取得的宝贵经验、创新成果、荣誉成绩,以期总结过去、展示现在与指引未来。总结是为了厚积薄发,展示是为了振奋精神,指引是为了完成由林木机械大国向林木机械强国的转变。我想这是《当代林木机械博览2009/2010))编者与读者的共同期望。 在中国林木机械行业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消散,全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入了企稳回暖阶段。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林木机械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行业加快了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步伐
林少霖主编的《中国湿地资源(福建卷)(精) 》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 整理完成,全面系统介绍了福建湿地资源基本情况、 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 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福 建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 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大会论文编辑组对所收集的论文和论文摘要进行了编辑。包括:大会报告、真菌及真菌病害、原核生物及其病害、病毒及病毒病害、线虫及线虫病害、植物抗病性、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种子病理与杀菌剂等内容。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植物病理学工作者在植物病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与病害防治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书基于湖北木林子 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15 hm2)2014年的调查与分析数据,记载了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1.0 cm的木本植物(含木质藤本)224种(包括变种),隶属于55科112属,展示了各物种的科属类别、形态特征、个体数量、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图等,同时配有相应的彩色图片。书中裸子植物使用郑万钧(1978)分类系统,被子植物使用恩格勒(1964)分类系统。 本书文字简练、图文并茂,是一部具有科学性和地方特色的专业著作,可供林学和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彭镇华教授主持的“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紧密联系安徽实际,是国内抢先发售以省级区域为单位,从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区域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规划布局、支撑技术、评价标准、保障措施等,
《中国湿地资源 湖南卷》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理完成,系统介绍了湖南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湖南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点调查湿地概况。
由张建龙主编的《林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报告(2015生态建设与改革发展)》一书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等重大国家战略方针,深入调查研究2015年林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为解决林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提升我国林业现代化水平。
《中国银杏种质资源名录》内容包括核用银杏资源、叶用银杏资源、材用银杏资源、观赏银杏资源、雄株银杏资源、特异银杏资源、银杏古树资源以及银杏古群落名录等。全书以表格的形式编排,便于大家翻阅检索。作者用了20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全面详实,是难得的银杏资源名录集成,具有较高的资料性和收藏价值。
桉树适应性强、生长快、木材生产周期短,木材和林副产品有很好的加工利用价值,投资回报率高,有利于发展山区经济,可增加林农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对国家和产区经济的发展均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木材和林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纸业、板业等原料的需求大副增加,这也促进了桉树发展的新高潮。我国适宜发展桉树的东南和西南地区林业部门,进入中国的外企林业公司,各行各业的企业主,城镇和山区群众都纷纷加入投资发展桉树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的行列,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带。本书收集新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以简练文字和图片形式,力求创新。既有理论,又有可操作性。可供欲了解桉树的人士、发展桉树的部门、林业科技人员及桉树栽培施工人员阅读借鉴。
本书是关于树木种类形成木材后的各种木材性质的专著,是对世界主要树种木材性质和用途多年研究的总结。全书按主要树种木材的地域分布分章叙述,按章节先后划分为中国、东南亚、南太平洋、中南美、非洲、欧洲、北美等部分,每个部分描述的树种都是该地区或全世界比较重要的商品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每章中,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树种按科、属、种的拉丁文个字母先后排序。每个树种均进行了科名,商用名,别名和英文名,树木外形及分布,木材识别特征,解剖要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加工性质和木材用途等方面的叙述,并对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