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是一部兼具思想深度与文学艺术的经典巨作,也是打开他文学世界的入口之书。 作品围绕 地下室人 的内心展开,全书分为两个部分:DI一部分是地下室人的长篇独白,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第二部分是地下室人追溯自己过往的故事。 这本书能够推开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大门,是他的文学代表作,同样还是其他五本长篇小说的开篇之作。它涵盖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部的艺术特色,阅读本书,带你全面感受文学的无尽魅力。
契诃夫的短篇作品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这部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他的7篇作品,包括《散戏之后》(1892)、《侯爵夫人》(1889)、《伏洛卡》(1887)、《在故乡》(1897)、《邻居》(1892)、《无名氏的故事》(1893)、《没意思的故事》(1889)。
《不祥的蛋》描述动物学教授发现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红光, 红光 国营农场场长不顾教授的反对,建议政府利用红光发展养鸡事业。场长负责制定并实行计划,向德国订购鸡蛋,可是阴差阳错,场长收到的却是鸵鸟蛋、蟒蛇蛋、鳄鱼蛋。这些蛋受红光照射数小时后,无数巨大的鸵鸟、蟒蛇和鳄鱼出壳到处横行,吞噬了场长的妻子,疯狂攻击居民,然后朝莫斯科进发,引起全国恐慌。政府出动军队、警察和飞机,都无法制止这些怪兽。意外出现的强大寒流突然袭来,鸵鸟、蟒蛇和鳄鱼才被全数消灭。该书是一部幻想荒诞小说,在幻想荒诞的事件下面,作者毫不掩饰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讽刺。
《狗心》是一部荒诞不经的讽刺小说,反映了 20世纪20年代莫斯科的社会生活。闻名欧洲的医学教授普列奥布拉仁斯基和助手博尔缅塔尔博士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将一名死去男子的脑垂体植入一条狗的体内,试图发现促成人类肌体年轻化的奥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实验的结果导致了狗的人化。这只成为人的狗尽管具有人的外形和语言能力,但却没有任何道德意识。他无耻下流,为所欲为,搅得教授一家鸡犬不宁,*后竟拔枪威胁其缔造者的生命,万不得己教授和他的助手重又将其变回狗身。作家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将现实与幻想、悲剧与喜剧、轻松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融为一体,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事关人类自身发展的重大命题。
在这部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的家族编年史中,雅科夫 奥谢茨基和他的孙女娜拉的故事分两条主线展开,交织成一段历经六代、跨越百年的厚重往事。雅科夫 奥谢茨基是一位生于十九世纪末的知识分子,才华横溢却命途多舛;娜拉则是一位戏剧艺术家,自由随性且积极活跃。两人的 相识 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初,彼时娜拉读到了雅科夫与祖母玛利亚之间的通信,并在克格勃的档案馆里查阅了雅科夫的个人档案,得知了祖父过去的事迹,从而揭开了一段家族的隐秘。小说的情节借鉴了作者本人收藏的祖父信件,由此为作品增添了一抹现实生活的光亮。
帕维尔 阿列克谢耶维奇 库科茨基是一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上天赋予他异于常人的医学天分(他私下里称之为 内视力 ),整个故事也由此开启。在个体层面,他每天都在面对深渊,也就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界限,而它同样也是生与死的界限、真理与谬误的界限。身处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他也不可避免地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经历了诸如遗传学遭打击、爵士乐兴起等历史的变迁,而他的养女塔尼娅虽然始终对家庭怀着真诚的爱,但在变迁当中与父母渐行渐远,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作者无惧于对身体进行医学式的描写,在字里行间铺陈了大量生理学知识,这些段落与 命运 这一主题紧密交织在一起,孕育出近似于古希腊悲剧的崇高意义。
《索尼奇卡》,以 书虫 索尼奇卡与画家丈夫和丈夫情人亚霞之间的 三人行 故事为主线,从一位痴迷于读书的女性角度,展现了当代俄罗斯社会波澜起伏的社会变迁,揭示了俄罗斯普通妇女在家庭模式下的生存状态,开掘了俄罗斯知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知性与爱欲之间的曲折心路与丰富的灵魂景观。
他和她,一个去打仗,一个留在家乡。他是总是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但却没能活着回到心上人身边,几个月后他死在战场。失去爱人的她无法释怀,此后她的生活也不尽如意 她不停地给他写信,仿佛这些信存在于一个平行的宇宙中,仿佛时间不重要 死亡也不重要。 被时空和生死阻隔的恋人朝向彼此前行,倾听并感受对方。在心灵上彼此理解与记忆。 真正的理解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沟通,而是你爱与被爱的人对你存在的重要性的证明。即使这个人现在不在身边,你仍能够感受到他( 她) 的存在。你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对他( 她) 来说都很重要。如果没有这种真正的理解,生命就会失去意义,也变得没有必要。
《乌利茨卡娅作品集》(全五册)收入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柳德米拉 乌利茨卡娅的五部小说代表作:《雅科夫的梯子》《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女人们的谎言》《次要人物》。前三部是长篇小说,属于作者擅长的 家族史诗 题材,在广博的历史与家族背景下细致地刻画出性格各异的人物群像,其中《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获2001年俄罗斯布克奖,《雅科夫的梯子》获2016年俄罗斯大书奖;后两部是短篇小说集,在借鉴俄罗斯19世纪经典文学主题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的生活要素和道德情感,着力探讨了小人物和女性的生存困境,于细微处窥见人生幽暗。
《但求安身》是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晚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自己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成长经历。她出身名门,曾外祖父是政府高官,外公是著名学者,外婆是莫斯科名媛,全家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然而,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个大家庭迅速分崩离析,小姑娘只得跟随外婆与姨妈,在遥远的大后方相依为命。 不过,单纯的小姑娘并不理解生活的艰辛。她只道人世间本来如此,在屋顶上搜集面包屑、在商店里觍颜乞讨都不过是人间常态,所以竟乐在其中,闹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剧。她在夏令营里刚选入少先队,就跟小朋友挥拳相向,大打出手。发现有男同学一直红着脸跟着她走,反而颐指气使地使唤人家,丝毫不懂得 怜香惜玉 。在食堂后厨发现了一桶泛黄的洗菜水,竟以为自己偷偷找到了果汁,大摇大摆地喝起来 就这样,艰难时代的小公
《女孩儿们》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柳德米拉 乌利茨卡娅发表于2002年的短篇小说集。乌利茨卡娅以二战后的苏联为背景,通过六个互相关联的故事,用精准、简洁的笔触书写了女学生们的校园和家庭生活,以及她们细腻的感官和情感世界。故事展现了暗流涌动的青春期隐秘、不安的一面,描绘了女孩儿们与现实相碰撞的奇异情形,带有神话的联想。她们向陌生的外部世界做出初次窥探,这些源头性的影响将潜移默化地渗透她们未来的命运。
《 迷宫 》 (短经典精选) 《迷宫》收录了柳德米拉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几部短篇小说代表作和童话作品,包括《迷宫》《东斯拉夫人之歌》《三个旅行或梅尼普体的表现力》以及《幸存者》(童话),将戏剧、寓言等体裁融进小说,将非现实的东西隐藏在一大堆现实的碎片中,塑造了当代俄罗斯的众生相。其中十七篇曾于二〇〇九年由美国企鹅书店结集出版,题为《从前有个企图谋害邻家小孩的女人》,引起极大轰动,登上《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排行榜,获选当年纽约杂志十大好书之一、美国国家公共电台五本好的外国小说之一,二〇一〇年获得 世界奇幻奖 。
《死屋手记》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各类苦役犯的可怕处境和精神状态,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索洛古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艺术成就的现代派作家之一,在创作中自始至终关注人的悲剧命运。在他笔下,人的整个生命和存在的本质都是个人精神与客观世界的缠斗,精神世界的异变步步升级,终将通往一扇离奇的现实之门。鲁迅称索洛古勃为 死亡的赞美者 ,但他的故事并不消极阴暗,而是在荒诞与狂热中迸发出光芒。
收录普拉东诺夫12篇作品。在普拉东诺夫的作品中,孤儿主题是*代表性的主题。如果把普拉东诺夫的创作看成是一种乌托邦的尝试,那么作家的主要作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将来的尝试、过去的尝试和现在的尝试。不同类型的孤儿们通过三种寻父路径实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寻找精神之父,完成拯救人类的使命探索未来;寻找记忆之父,循着记忆之水追思过去;寻找全民之父,顺应当下潮流面对现实。作家创造了自己的家庭寓言,通过孤儿主题表达对现实的质疑,对过去的追思和对未来的思索,通过不完整的家庭折射出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思考。普拉东诺夫的小说形成了 孤儿小说 系列。在普拉东诺夫那里,每个人都是孤儿 事实上的或心理上的。孤儿的感觉不仅是失去父母的无助,还是失去自我的迷茫,丧失信仰的惊慌,割裂历史记忆的虚空与绝望
本书是作者 西伯利亚地狱 系列侦探小说中的一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背景描写也十分精彩。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西伯利亚地区亚尔斯克省。日金是个尽职的基层警官,有个不错的小家庭,他爱自己的妻子,有一个年幼的儿子。但天有不测风云,一次他执行公务外出的时候,儿子突然死于急病,而后他的妻子瓦西里莎也去向不明。日金不向命运屈服,决心无论如何要找到心爱的妻子。一个相识多年的女人指点他到金矿去找,他由此进入了一个险象环生的世界。除了曲折惊险的情节,小说中的人物也个性鲜明,包括铁腕的金矿主巴尔费诺夫和他过去的情人,机警的警察局长,谨慎的省长,主人公日金,犯罪集团的头子公爵,不得不屈从于金矿经理的地主,厚颜无耻的匪帮等等。作为故事情节的背景,小说精心描写了金矿、省城的生活图景,以及西伯利亚泰加森林
本书收录了俄罗斯白银时代被称为 喜剧之王 的阿韦尔琴科的短篇幽默小说集《快乐的牡蛎》和长篇小说《米西奈斯的玩笑》。《快乐的牡蛎》是阿韦尔琴科出版的*部小说集,因为深受读者喜爱,在七年期间一共被再版24次。《米西奈斯的玩笑》是阿韦尔琴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20世纪初革命前的彼得堡生活。 阿韦尔琴科作品的典型特点是幽默的夸张和详尽的描述。他的小说构思精巧,他的幽默充满讽刺意味。他对主人公所遭遇的可笑情形加以夸张、加入很多细节,从而营造一种荒谬的场景。而作品的读者,主要是那些被政治动荡搞得疲惫不堪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这一概念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阿韦尔琴科创办的幽默杂志《萨蒂里孔》而在俄国社会得到广泛流传。
小说《伊莎贝尔》抢先发售出版于1936年。伊莎贝尔(J zabel)即《旧约》的人物耶洗别(Jezebel)。她是古以色列亚哈王的王后,因信奉异教神而迫害众先知,成为恶毒女人的代名词。小说主人公格拉迪斯同样因扭曲的狂热犯下了无可挽回的罪行:法庭上,美丽妖娆的格拉迪斯被指控杀害了一位前途无量的大学生。人群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她上了岁数,但保养得很好;她拥有上流社会的情人,可她拒绝结婚;死去的穷学生或许是她的另一个情人;这样迷人的女子为什么非要杀人?继《大卫?格德尔》《舞会》《孤独之酒》之后,内米洛夫斯基全神贯注、彻有效底地描摹出一个魔女形象,以及对青春的病态欲望。
小说展现上世纪四十年代苏联风云变幻背景下一个知名外交官家庭的生活和父子两代人的矛盾。父亲弗拉基米尔 叶罗菲耶夫当过莫洛托夫的助手、斯大林专职法语翻译和多任外交使节,亲历二战和战后冷战,信仰坚定,正直勤勉,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事业。跟他在国外长大,自幼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儿子维克多,则在成长过程中日益滋生着对苏联社会的不满情绪,1979年和通道出版地下刊物,发表未经审查的突破性作品,在文学界引燃了一枚 核弹 ,当即被当局查禁,开除作协,父亲的政治生命也因此被扼杀。书中的斯大林集神与人,善与恶于一身,既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又有关心体贴下级的表现。
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通常被称为白银时代文学,这一时期多种文学体裁和形态并存,俄罗斯文坛空前繁荣。小说作为这一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俄罗斯20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趋势。本书呈现的是白银时代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安德烈耶夫、阿尔志跋绥夫、蒲宁、库普林、波塔彭科、列米佐夫的26部作品的汉语译作。译者用准确地道的语言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作家的创作特点,再现了原作者真实的思想意图和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