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并且在当今呈现出多元活跃的状态,不论从艺术创作、艺术史书写还是艺术教育方面来讲,都需要对过去的历史有清晰的梳理和认知,以此汲取向前推进的力量。本书将“艺术史书写”的议题分解为四个专题,分别从方法论转型、理论立场、身份以及体制与艺术史书写的关系展开讨论,邀请知名中西方学者撰稿,从自身研究领域提出不同的艺术史研究与书写视角,对当代艺术史进行了精彩的讨论。西方的学者从过往的对于西方当代艺术的书写经验、思考逻辑出发,的学者则从中国当下的艺术情境展开,本书是中西方的学术对话的结晶,对探寻中国当代艺术史书写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作者通过艺术史和艺术史学史之间的平行类比,区分了“艺术史”和“艺术写作”两种概念,将艺术写作史视为一种与艺术风格平行文体的变化史,类似于“在艺术风格变换中艺术是否进步”观念的质疑,作者考察了艺术写作文体的变化和艺术史研究的进步之间的关系,从而“强调了一些方法,即关于视觉艺术文献里的用字遣词是如何影响艺术史写作所发展出来的阐释原理的”。本书提出的诸多问题是现代艺术史研究者所仔细考虑的因此本书也被列为美国诸多艺术史系学生的基本。作为一具相对主义者,作者一方面拒绝接受对艺术品的理解只有单一阐释的观念。因此开放了一个自由的阐释空间,同时却也难以避免由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含糊性。
《中国绘画史》是陈师曾先生1922年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课程的讲座记录稿。《中国绘画史》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三代至明清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全面、语言凝练,是一本中国绘画的简明通史。《中国绘画史》为中国绘画史研究开山之作。陈师曾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美术普及教育,旨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成就推广给国人,本书便是先生这一教育信念的结晶。
本丛书所面对的读者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文教工作者以及作为非专业的干部、学生,可以作为他们的业余读物,也可以作为某些大专院校有关系科的教材或参考书。它要求能够准确地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要求突出重点的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的研究成果。它希望在文字上写得通俗晓畅,力求生动,特别是对于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既要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学术性,又要讲求可读性。它为增强读者的兴趣,每本书按照历史的顺序提供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150幅左右,做到图文并茂。显然这是一套普及性的入门的书,但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稳妥的历史分期叙述中,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的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给予重点的介绍和分析。
天才艺术家书系精选世界上很耳熟能详的20位艺术家:凡·艾克、波提切利、达·芬奇、丢勒、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勃鲁盖尔、卡拉瓦乔、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维米尔、戈雅、透纳、马奈、塞尚、莫奈、雷诺阿、图卢兹·劳特雷克、高更、梵·高,以其生平、作品、艺术家与凡人为主要部分,精选艺术家50件经典作品加以详细评述,辅以评论文选集、藏品地点等辅文。本次推出6种,分别是《伦勃朗》《勃鲁盖尔》《丢勒》《凡·艾克》《委拉斯贵支》。
本书属于格致学术译丛系列。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谈起,详细介绍了古希腊艺术发展不同时期的主题、特征、技术手段及艺术价值,依据当时所能获得的考古和文献资料,对雕塑、建筑、绘画等主要艺术进行了可信的介绍和精当的评价;并通过近200幅,展现了保存至今的秀的希腊艺术品,引导读者巧妙地鉴赏这些杰作。
对于所有初次接触艺术史的学生和爱好者来说,《艺术史》提供了一个生动平易的入门。每本书都勾绘出一个时代之艺术的主要特征,揭示出它们与当时历史的关联。全书配有大量彩色和黑白插图,并附有杰出艺术家小传和艺术小词典。清新的页面,丰富的色彩,使得阅读这套书成为一件赏心乐事!本套艺术史自问世以来,持续,是普通读者深入全面了解人类绘画艺术发展的书目。本书对19世纪艺术作简单介绍,目的是对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主题、构思与风格特点加以辨别。本书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研究开始,这两个专门术语是用来描述大约在1750—1850年之间居于视觉艺术中心的两大潮流的,它们有时泾渭分明,有时又纠缠在一起。本书将指出这一时期的主要画家和雕塑家,分析其代表性的作品。
《的博物馆》丛书共31册,意大利文原版由重磅艺术类出版社蒙达多利-塔(MondadoriElecta)出品。每册介绍一座博物馆,多是规模宏大、珍品云集的世界知名展馆,也有特色突出、藏品精美的小型展馆。书中不但讲述各馆建造和发展的历史,还分门别类展示其传世馆藏,配以清晰大图和精当点评,是一套用色彩和文字讲述美、引导读者领略西方艺术的读本。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是欧洲博物馆,也是荷兰规模和藏品首屈一指的博物馆,特别是因藏有大量荷兰绘画名家的画作而享誉世界,比如伦勃朗的《夜巡》、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等大量的艺术精品。而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无疑是伦勃朗的巨幅油画作品《夜巡》。此外,博物馆还陈列着众吸多其他引人入胜的珍贵藏品。
除了在古代遗址中被发掘了一些宝石镶嵌画和小型壁画以外,古代绘画巨制基本都已毁灭,希腊的雕塑是希腊这个人类历史中很悠久的古国为我们保留并展示的古代人类淳朴的艺术。希腊雕塑是一种全民性的艺术体现,也是一种风俗习惯与民族精神的艺术体现。作者从“种族、时代、制度”三个角度,讲解了这一远古的艺术瑰宝。
艺术普及达人顾爷全新作品,讲述他向往也欣赏的艺术时代——文艺复兴。一生未娶的痴情人—波提切利,脾气暴躁的肌肉控—米开朗琪罗,德艺双馨的实干派—提香,异想天开的梦想家—达芬奇,画如其人的小鲜肉—拉斐尔……n9位骨灰级艺术大咖,9段奇妙的艺术故事,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一场“人”代替“神”的艺术轰趴一触即发。nn顾爷麻辣点评——n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我们想象中的文艺青年形象基本没什么关系。他们更像是梁山好汉,平时逛街也随身带着刀,一言不合就拔刀互砍。n这其实是和当时的社会现状分不开的,老百姓并不受警察和法律的保护,被人欺负了也没地方报警。实在遇到什么连环杀人狂了,才可能会有当地族长或者知名人士带着村民举着火把去围捕,抓住以后也不会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直接用私刑了断就算了。n作
此书打破了传统学术观念中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而是按将实践放置于理论之前进行编排的。本书依循了这样一个历史线索:从旧石器时代艺术到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直至近日。在此大框架中,每个板块又有着它内在的时间线索。虽然有些观念,例如手绘圣经、图画寓言等,已明显走向了尽头,但大部分的观念至今在某些领域的实践中仍有保存,并对艺术家的作品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长安是唐代都城,也是唐代文物最为集中的地区,在今天西安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唐代墓葬、遗址,出土文物数量众多,在很多文物资料中含有乐舞图像,这些乐舞图像是乐舞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之典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绘画艺术和乐舞艺术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中极重要之实物资料,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进行系统化地整理和研究。有鉴于此,贾嫚编著的《唐代长安乐舞研究--以西安地区出土文物乐舞图像为中心》以唐代长安遗存的乐舞图像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按照年代编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揭示唐代乐舞所包含的自然意义、传统意义和象征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套丛书依托各学科领域中年富力强、在学术研究线、已做出成果的学者,并配合图像数据专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历史中艺术、社会、军事和科技领域中的细部文明生动而准确地复原出来。其学术水准以及图片资料的丰富与新鲜,在目前的历史插图本普及性精品读物中是不可多得的。丛书共分《乾坤众生——阅读中国·社会史卷》、《美的盛宴——阅读中国·艺术史卷》、《百工竞技——阅读中国·科技史卷》、《鼓角争鸣——阅读中国·军事史卷》四册,活泼的文字配上精美的插图,展示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本书以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为主要内容,向读者展示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线索及其艺术发展的规律。作者汇集古往今来既有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明晰的分析和裁断,以干净易懂的语言方式娓娓道来,并
《中国汉画造型艺术图典.器物》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汉画像石、汉画像砖所呈现的器物形象,包括兵器、礼器、乐器、饮食器具、家居用品、纺织用具、车辆和船舶等,是汉代器物形象较为完整的资料库,适合不同的受众需求,对于研究汉画艺术和进行现代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有别于所有的收藏鉴赏图书的行文形式,而是以散文体形式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作者多年来收藏的鼻烟壶中的十二件精品,共计九篇文章,配有十二件壶的不同角度高清摄影图片,文字优美,图片清晰。读壶九篇,视野广袤,简洁优美,且味道十足。讲述的“故事”都有历史的沉淀和笔者的心灵感悟。读壶九篇,篇篇珠玑,落地有声,它将金石学、考古学、工艺学、美学、民俗学、古玩学的精粹与文学“嫁接”,开创了一种“百花齐放、文字隽美、包容豁达、思变创新”的新文体。这种文体与“地气”相接,与时代同步,一扫沉闷,而在世人面前一展新容。出版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倡导鼻烟壶收藏的审美情趣和对鼻烟壶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