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教学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国古代不同部类经济史发展的纵向线索,没有按常规的断代式的写法,而是按照经济发展本身的内容,分专题作纵向式叙述。全书由绪论开题,阐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再自经济发展的环境入手,进而讨论社会大分工与传统经济结构的形式,然后,将农业发展,赋役制度、手工商业发展、工商政策依次展开,在此基础上,勾画了中国经济区划的变迁,最后,以对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经济归宿的叙述作为全书的终结。
《外国美术史/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示范教材》旨在深入浅出地对外国美术历史发展的概况及相关基本知识进行系统介绍。内容不仅囊括了从史前一直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美术,也包括了非西方(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美术。考虑到艺术的门类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等影响而不断扩大的,而且,艺术这个名词用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指事物也大不相同。因此,《外国美术史/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示范教材》所包含的范围以绘画、雕塑为主,个别时代涉及建筑和工艺美术。
《世界艺术史》是一部享誉世界的艺术史著作,被西方评论界称为隽永的史诗和瑰丽的画卷。作者艾黎·福尔为法国文艺批评家、美家、哲学家。 作者集一生精力写成的这部篇幅告潮的巨著分五卷:1.古代艺术;2.中世纪艺术;3.文艺复兴艺术;4.近代艺术;5.现代艺术。分别论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绘画、雕刻、建筑、装饰、彩陶、园林、洞窟、神庙、音乐等艺术风格的形成和特征。 这部传世之作早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并被很多国家列为艺术史教科书。相信在我国出版对我们关于艺术史的认识和研究、艺术的发展趋势和艺术走向更高更新层次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本书是旨在美育大众的专业艺术图书,以宽阔的视野向读者传递国际的艺术专业信息,传播艺术知识。内容丰富,尤其强调可读性,图文并茂,文字深入浅出,既是专业人士的参考读物,又是非专业人士的休闲读物。本辑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介绍了大量的中西方绘画及雕塑名家、名作。
本丛书所面对的读者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文教工作者以及作为非专业的干部、学生,可以作为他们的业余读物,也可以作为某些大专院校有关系科的教材或参考书。 它要求能够准确地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要求突出重点的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的研究成果。 它希望在文字上写得通俗晓畅,力求生动,特别是对于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既要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学术性,又要讲求可读性。 它为增强读者的兴趣,每本书按照历史的顺序提供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150幅左右,做到图文并茂。 显然这是一套普及性的入门的书,但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稳妥的历史分期叙述中,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的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给予重
本书讲述当历史的长流进入文艺复兴阶段之时,我们在意大利驻足的时间最为长久。佛洛伦萨亮起了人文主义的最初曙光。马萨乔、达?芬奇、波提切利……这里艺术家云集,各种艺术门类充分发展。在地中海沿岸,我们于威尼斯放慢脚步,安静地感受着这里的阳光与缤纷的色彩,这个城市的魅力完全反应到艺术家的画作中,无论提香、乔尔乔内还是丁托列托,他们对色彩极为敏感,热衷表现眼前的自然风光与享乐情调。而罗马地区的艺术则布满宗教色彩。在法国,肖像画十分繁荣,凡尔赛宫与枫丹白露宫的装饰复杂精美。弗兰德斯地区的凡?艾克兄弟与勃鲁盖尔,德国的丢勒与荷尔拜因,都在文艺复兴的这场洪流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
《文本》是作者2002年来作为策展人所写的系列文章的合辑。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是针对展览、项目所写的文章,涉及诸多中国当代艺术事件,或以旁观者、或以亲历者的身份道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涵括多方面知识,内容庞杂;其二是关于当代艺术家的文章,梳理研究了艺术家的工作;其三是作者有感而发的随笔文字,往往于率性自然间窥得作者的情绪与思想。书中随文附有大量的照片,还原了策展、事件发生时的情境,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
这是一部系统研究视觉艺术和艺术史中伊曼努尔·康德接受和影响的著作。奇塔姆先生在本书列举了与康德以及造型艺术相关的大量史实和文献,并站在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史的角度对之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对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发展阶段的分析,作者透彻而睿智地为我们揭示潜藏在潘诺夫斯基、沃尔夫林以及格林伯格等艺术史学说中的康德基因,同时也揭示了康德通过种种方式对于艺术史的持续不断的影响。
对于所有初次接触艺术史的学生和爱好者来说,《艺术史》提供了一个生动平易的入门。每本书都勾绘出一个时代之艺术的主要特征,揭示出它们与当时历史的关联。全书配有大量彩色和黑白插图,并附有杰出艺术家小传和艺术小词典。清新的页面,丰富的色彩,使得阅读这套书成为一件赏心乐事!本套艺术史自问世以来,持续,是普通读者深入全面了解人类绘画艺术发展的书目。 本书对19世纪艺术作简单介绍,目的是对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主题、构思与风格特点加以辨别。本书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研究开始,这两个专门术语是用来描述大约在1750—1850年之间居于视觉艺术中心的两大潮流的,它们有时泾渭分明,有时又纠缠在一起。本书将指出这一时期的主要画家和雕塑家,分析其代表性的作品。
本书是中国建国以来部地方影视艺术史专著,填补了影视研究空白。 上编叙述了1896-1997百余年间岭南(粤港澳桂琼)地区影视从无到有及其发展历程,在各历史时期嬗变面貌;尤侧重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一域两制下岭南影视方方面面,并剖析了香港电视与粤桂琼影视创作及其理论研究。下编,则分门别类备述岭南影视片巨大成就,并从各种角度论述其思想艺术特色。 全书内容丰富,纲目明晰,虽叙岭南地方影视艺术,但实可见中国影视前进身影;是一部史论结合、地方特色浓郁的影视研究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