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是《艺术哲学》第三编《尼德兰的绘画》,介绍尼德兰的绘画。《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 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本册为《艺术哲学》第五编《艺术中的理想》,阐述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艺术哲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他在书中提出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 种族、环境、时代,而这三大要素又决定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即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程度,并由原则出发,阐述意大利、尼德兰和古希腊的艺术流派。
傅雷曾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课教师。他在讲稿的基础上修订、补充,完成了这部著作。是许多人的西方美术启蒙书,提升艺术修养的专业指南。书中着重介绍文艺复兴以来的数十位美术大师及其名作,生动讲解其艺术风格和人品操守,并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艺术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如何感动我们,知会我们,挑战我们的?作为 知名画家大卫·萨利的艺术随笔集,本书介绍了20世纪 影响力的一批艺术家的作品,从画家到观念艺术家,包括萨利的朋友和同代人,杰夫·昆斯、约翰·巴尔德萨里、罗伊·利希滕斯坦、亚历克斯·卡茨等。 本书不仅探索了艺术家本身特性的多重性,同样揭示了他们作品的特别之处。萨利摆脱艺术理论的行话,以幽默和热情的行文, 和深具缅怀的描述,带领读者奔赴一场诉诸直觉的艺术之约。这是一堂讲述如何用艺术家的眼光观看艺术的大师课。
2009年7月,《美的曙光》出版,旋即获得“图书类文学奖”金鼎奖的荣耀。《美的曙光》带领大家从美的根源—上古,体认美的起点与意义,用浅显易懂、说故事方式,探讨美的演变与进化。带领我们精要且深度地俯瞰了人类各大文明创造“美”的历史,史识辽阔宏远;同时又举事例和见解,温柔地提醒我们:美是我们的本能,时时处处在我们身旁;因之,此书不但指出文化上的美的历史,更可成为我们生活上的美的备忘录。今天,《新编美的曙光》面世,此次新编新版,除了蒋勋对文字的审订、修润,编辑上更增加了大量的图片对照,让我们在美的“历史现场”中看望沉思,然后觉察美如何让我们“生活现场”感到欢悦丰富,或者热泪盈眶。这是蒋勋在美学领域集大成之作,囊括美术、雕塑、青铜、建筑等世界艺术史,从过去的生活中发现现代生活的美的渊源、
电影发展历程代表了整个视听语言的历史,了解其演变过程及发展渊源,对于媒体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本书从学术上有代表性和说明性的西方电影人手,着重 选取了影响电影发展历程的几个主要学说、流派以及重要事件,尤其侧重于风格和作家作品的介绍。也许这不是一本全面的历史回顾,但却是清晰、具体而且带有个人风格的。读者可以从一些 生动而且感性的认识中获得对于电影历史整体面貌的印象。
杉本博司向来以摄影家的身份为众人所知,举凡他的创作,如《透视画馆》《肖像》《剧场》《海景》等,无一不在挑战我们对于摄影表达的既有认知。他将时间、生命、历史这类具有纵向深度的主题,凝练成为二维的影像。在《艺术的起源》中,杉本博司详解了他“无相机摄影”新作《放电场》创作的原委和过程,以一般摄影者避之唯恐不及的静电灼烧底片,借闪电的意象连结起影像创造与地球生命的肇始。从未以影像的创作者自限的他,以光学玻璃雕塑五轮塔,探究人类宗教情感的来源,将金属块切削为数学模型,以有限的物质表现“无限”的概念,更为艺术家的想象力赋予其具象的造型。同时,杉本博司结合自己的摄影、建筑设计与收藏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杉本派”的装置艺术。当杉本博司对人类处境的思索越发明晰,我们也就看见他涉足更多人们未企
这是一本让人一看就忍不住莞尔一笑并且想收藏的电影书籍,由艺术家、平面设计师安迪?图伊绘制当代54位重要电影导演风趣的肖像,辅以数百幅电影导演的剧照和代表作品海报,并搭配上马特?格拉斯比的精辟介绍,让这些当代大师突然亲切、易懂了起来!
这部启人心智的书提供了对神经元艺术史令人心醉神迷的解释,而神经元艺术史乃是人文科学中*、激动人心的领域之一。在近的数十年里,人类对视觉脑的知识发生了戏剧性的增长。认识到神经的可塑性及神经镜像等现象后,人们已经有可能以一种新的精确水平,来回答艺术创作过程及鉴赏过程中那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约翰·奥尼恩斯探索了伟大的思想家(包括孟德斯鸠、柏克、康德、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杰出的艺术史家(包括普林尼、温克尔曼、罗斯金、佩特、贡布里希和巴克森德尔),了不起的艺术家(包括阿尔伯蒂、达芬奇),以及从亚里士多德到萨基的科学家们的思想,向读者展示了对大脑神经基础的理解,如何有助于人们理解所有人类行为——包括艺术创作与鉴赏。
这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教材主要介绍和评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力求以简约、精致、古典的文字展示其面貌和神髓。这套教材将分批印行,首批付梓四部,其中《古典艺术史略》、《分体文学史》《书法教程》是文化视角下文学艺术的汇展,而《近代社会思想思潮》则着眼于中西文化对撞中的文化转型。参加撰写的同志皆博士毕业或博士在读的青年教师,他们不仅思想敏锐而且写作态度严谨、文笔流畅,当然也难免存在着不足之处和可商榷之处,祈望专家学者以及各界读者见谅并多提宝贵意见。
《交响曲艺术史》是中央音乐学院选修课教材,作者胡军驰系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兼课教师。全书介绍了交响曲的由来、作品的类型、交响乐队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对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直至二十世纪各时期交响曲的特点、风格、流派、代表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全面地介绍了交响曲的历史发展及演变进程。书中还以专门的篇章介绍了中国交响曲发展的历史及部分中国交响作品的目录,是专业音乐工作者之书,同样也适用于大专院校的素质教育。
《中国艺术史概论/中国文化艺术名著丛书》由李朴园著,从原始社会到20世纪30年代初这一段数千年的历史,本书将其划分为十个时期来讲述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重点涉及各个时代造型艺术即建筑、雕刻、绘画的发展。每个时期为一章,通过解释时代命名的由来,介绍该时期物质生活条件和该时期的社会文化,使读者了解该时期的艺术背景,分别介绍该时期建筑、雕刻、绘画的发展状况、技巧、思想等.系统地梳理和呈现了从原始社会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艺术变迁史。作者运用了唯物史观的方法对艺术时代进行划分,相对于前人传统的划分更为灵活,堪称独到。
《中国汉画造型艺术图典.器物》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汉画像石、汉画像砖所呈现的器物形象,包括兵器、礼器、乐器、饮食器具 、家居用品、纺织用具、车辆和船舶等,是汉代器物形象较为完整的资料库,适合不同的受众需求,对于研究汉画艺术和进行现代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极简音乐史》是西方音乐史入门级趣味读物,只要1小时,即能读懂西方音乐史。 你是否觉得古典音高在上,不接地气?在古典乐迷眼里,现代流行音乐是否“缺乏内涵”? 其实,各类音乐是相通的,你想不到流行音乐的源头竟来自“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早已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 文艺复兴以后,音乐走出教堂,音乐家们创作和演奏音乐,同时也在编织历史。让我们跟随古典音乐天籁般的音符,在音乐史这条泱泱大河中泛舟前行,用阅读的方式感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