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味蕖在技法创造上有所突破,提出并实践了『山水与花鸟相结合』『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白描写与点染相结合』的方法,集勾勒、白描、没骨、晕染、点厾、泼墨、泼彩于一炉,重新创构。郭味蕖是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学者型艺术家,他研究的广泛与深入,在画家中是极少见的。他从学者的角度出发,把绘画史论与创作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从历史演变、民族精神、艺术规律、生活实践、技法创造等多方面,做全方位整体研究和实践,这正是他的治学道路。
本书的实线从齐鲁地域的远古开始,从沂源猿人到位山水画家展子虔、此后的梁楷等,直至近现代。从本书可以看到齐鲁大地上发生的美术事件、美术潮流、美术风格及其文化渊源。对古代美术史,本书重点对展子虔之后的梁楷、张择端、李成等对中国绘画产生巨大影响的山东籍画家作了深入研究。近现代史也未局限于山东本土,而是将山东籍画家纳入其中。他们代表了齐鲁文化滋养的齐鲁之士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承传播以及与不同文化形态的交织合流。本书同时记录了曾在山东游历为官的王蒙、赵孟頫,包括吴冠中、傅抱石等以山东自然地貌为原型进行绘画创作的域外画家。
此幅作品非全景构图,描绘的是崇山峻岭、密树深溪的一部分景色,布局紧凑饱满,画面的空间几乎都被笔墨所覆盖,此种构图颇似取法马远的一角式构图法。山石、树木和落叶全用浓密重叠的笔法,山间溪流也用一道道细线勾出,满而不臃,密而不塞,在繁密而又变化的用笔中,表现了景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王蒙以细密、繁复的点和线来塑造景物形象,描绘出苍郁浑厚、湿润幽深的江南山林。
《东方画谱·宋代山水篇·菁华高清范本:雪江归棹图》描绘的是冬日寒江两岸的雪景。江面平静,白雪封山,银装素裹,山势雄伟,可见江中片片鼓棹归舟,岸边点点稀疏行人。整幅画面构图大气,富有高低错落的节奏感,使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全卷用笔细劲,笔墨出新,勾皴简略,笔法流畅,意境肃穆凝重。此幅作品代表了宋徽宗时期画院的艺术水平。
《水墨城韵·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画典:燕京卷》主要收录了李斛《建筑苏联展览馆》、浓淡相宜筑凌霄——张仁芝《颐和园佛香阁》、记忆中的“老屋”、马海方和他的京味儿画、忽报人间曾伏虎——张凭画人民英雄纪念碑、王明明《秋晓钟鼓声》等。
《荣宝斋画谱》于一九八六年即已在山水部分选印雪石之作一册,其中约有半数为其山水、树木之写生画稿,既显示笔法、墨色之刚柔、繁简、浓淡、干湿等变化,也表现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生动、新鲜之趣;既矫正了明、清以来讲笔画次序或某种描法、皴法等较公式化的学习方法,也无形地提倡了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创作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鲜明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