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九思发展了墨竹画鼻祖文同的画法,主张以书入画、书画结合,自称 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柯九思画竹一般竹节不作勾勒,而是先用淡墨晕染,再复以重墨晕染竹节的两端,然后以草法写成竹叶,善用浓淡墨色分竹叶的阴阳向背, 以浓墨为面, 淡墨为背, 层次分明。这种以书入画的画法,融入各种书法用笔,笔力浑厚、劲健,使得整体画面明净,布局清朗,形神兼备,在中国画竹史上独具一格,影响颇为深远。此书搜集整理柯九思的墨竹画谱和历代墨竹画的精品力作,并配上一些相关画论,使读者能完整欣赏到柯九思的墨竹绘画艺术,并可做学习临摹之用。
本书从古代山水画入手,将历代画论内容重新归类,再按照历史的演进予以纵向排列,全书系统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研究,并且予以简明的注释,这对于学习中国画论者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本书选帖为明天书法家祝允明《草书诗》,唐伯虎《行书自书诗》,文徵明《行草书咏杂花诗》《行书诗翰十札》(选一),董其昌《行书杜甫诗》《行书方圆魔记》等行、草书墨迹,其中部分作品珍稀罕见。 每件墨迹的出版体例安排包括两项内容: (1)彩色图版(墨迹正文、后人的题跋墨迹及收藏印鉴); (2)释评文字(作者书艺的历史评价诗文与墨迹正文的楷书释文)。 阅读本书,不仅有益于提高书艺、而且有助于书法鉴赏、考证、辨伪、收藏、以及了解书法的历史传承。
画者,本于天地之灵气,结于人心之妙想。画家立于天地之间,万象在旁,神思融趣,忽然划然,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所闻所感;绝叫一声,纵横万状,以成精品。吾国绘画渊源有自,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林立,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问出,风格迥异,自成风范;浩浩长江,巍巍昆仑,不足以道其高远。后人欲知其详窥其妙,难矣。 予生不能为画,而纵观古今名家之作,与其一时不得不然之变,始知法后能知无法。前辈有言,此道中尽可寄兴,其然欤?展读历代名迹,更觉其法如镜花水月,宛然有之,不可把捉;而其无法,如长天清水,茫宕无际。
《花卉之书:世界大师手绘经典》在绘制过程中,画家严格按照植物《花卉之书:世界大师手绘经典》的尺寸、色泽、神韵进行一丝不苟的忠实记录。此后,杰明根主教还聘请了奥格斯堡和纽伦堡等地十多位雕刻师和130名工人将与原物等大的原话转到铜板上印制成书,组成了包含1000多个的花卉品种。《花卉之书:世界大师手绘经典》共收录了其中的179种花卉图谱,均为300年来各大博物馆与欧洲君王珍藏的绝本花卉图谱,并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以方便读者检索及欣赏。从这本图谱中,不单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花卉种类,还可近距离地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那种具有人文主义的笔触所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
画家从事创作必须要有扎实的功力,这功力的不少方面反映在繁琐的手艺上,从熟悉、掌握绘画的材质性能,到基本的造型技巧,再到构思、经营画面的能力,每一道程序都离不开手艺。从某种意义上说,画家首先是一位手艺人,不甘在手艺上精益求精的人,很难在绘事上有所作为。但绘画又是极富智性与灵性的创造性劳动,如果一个人只有技术性劳动的熟练,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性的投入,那只能是手工匠师,而不能成为艺术家。丰富的想象与别出心裁的创造,来自于画家深厚的生活体验与全面的艺术修养,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功夫在画外的道理。有了功力、修养之后,绘画创作要再上几个层次,便要讲究品格了。在艺术实践中,品格无所不在,反映在造型功力与艺术构思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中国画创作中,品格更为重要,因为中国画是笔墨的艺术,以书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在远古的中国,自然中的山川、草木与鸟兽便与人间开始了亲和的关系。《诗经》中的诗篇,愈到晚期,草木鸟兽愈变成了诗人感情中悲欢离合的象征,这即是诗有六义中的比和兴。《离骚》中的兰、蕙、芷、蘅,更和屈原的志洁行芳融合在一起。至《宣和画谱》,其《花鸟叙论》谈及:“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鸽、鹭、雁、鹜,必见之幽闲。……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情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已鲜明地把梅兰竹菊并置一类,并阐发了它们在艺术特性上孤高清拔的象征意义。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作品集1》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作品集》之一,汇集了当今有代表性的工笔画家的绘画精品,展现了当代不同风格工笔画家的艺术风貌,有的艺术欣赏性。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或学习者,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学习者参考使用。
本书是《中国画技法丛书》中的一册,《中国画技法丛书》本着“少而精,学而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了科学性、趣味性、渐进性与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配有大量的图示和范画,便于临摹学习;强调实践性,熟能生巧。提倡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鼓励创新和个人风格的表现,本册为《写意梅花画法》。
兰已成为人们高洁品德之化身,崇尚美好事物之象征。人们纷纷以兰之高洁品德而自律,以培育社会精神文明高尚情操为己任。 传统中国画的特点是讲究笔墨技巧,并以书法中具有高度艺术性之“线”作为造型基础。自古均强调书法是画法之基础,绘画笔墨得力于书法。我们学画兰花,要突出表现兰叶飘逸幽美之风韵,就必须练习书法,练好动笔作线之技法,这又是学好中国画之基本功。撇兰时执笔要求悬腕悬肘,运用全身体力、腕力、臂力,才能得势,这宛如练习气功,因此对健康有益。
《芙蓉忆:彭长征漫画·唱成都》主要内容包括:清早起来不新鲜,心想成都耍几天。一出东门天涯石,二出南门五块砖。三桥九洞石狮子,青羊官里会神仙。遇仙迎仙送仙桥,侧边有个二仙庵。百花潭前双孝祠,冯家花园龙爪堰。杜公祠换草堂寺,浇花溪上坐画船。转过南门武侯祠,古柏森森高过天。文臣武臣二十八,三绝碑前人挤满。岳飞书写出师表,龙飞风舞真前贤等。
《敦煌舞乐线描集》作者历经多年创作,将敦煌壁画中人注目的飞天和千姿百态的音乐舞蹈形象用线描的形式加以整理归纳,从北凉到元代一千年间,展现不同时期的乐舞形象。
本书主要展示了画家胡永凯的人物画,包括:水乡、赶集、山乡、过年、开门、凭窗、闲情等。 胡永凯是极富创造力的中国画家,他以独树一帜的现代重彩画法表现江南水乡等蜚声海内外。本书汇集了他的代表作60余幅。 静,是自然的一种境界 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静,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 作画要有激情,就是想画、非画不可的一种冲动。没有激情画不出好画,但激情与理智思考并不矛盾。画前成竹在胸就是理性的思考。画中不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也是理性的思考。作画全过程中画家头脑的思维即使级的电脑也难以模拟。中国画讲“贯气”,这个“气”也可理解为一种由激情产生的画之灵魂。这在写意画中较易理解,短短几分钟的用笔,容易“贯气”,但在工笔画中,则难以把握住激情,难以使“气”贯到底。这就是某些工笔画给人以刻板
杀戮顺天意黑暗成大义董卓之死将汉朝的国运推向黑暗时期,要控制形势必须要使用更黑暗的兵法。三奇贾诩宁受千夫所指,为“忠”狙杀吕布;四奇甘愿先乱后治,奉“孝”肆杀徐州。天下大乱何日止?正是豪杰出山时!
《历代画谱类编:石(2)》收集历代画谱,按时代顺序,将其中山水画谱的内容归纳整理,汇编成卷,并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以方便画家的学习和创作使用。
那位99岁老人的平凡日子,让大家分享到了朴实无华的。倪萍在绘画中,也贯穿了浓得化不开的“姥姥情结”,画册直白地命名为《和姥姥一起画画》。 与《姥姥语录》一样,《和姥姥一起画画》同样抒发了对姥姥的怀念与感恩之情。她的画笔之下,大多是自然、淳朴的东西,如姥姥院子里的向日葵、月季,可爱的小鸡、游水的鸭子等等。倪萍说:“感谢姥姥一生用爱、用良善养育着我的心灵,没让我的眼睛饿着,让我始终能看到美。” 评论家认为,倪萍的画作个人风格鲜明,“笔笔有情”,取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品轻形式重意义表达,很多作品以图文并茂方式讲述了人生的过程和道理,充满了人生哲理。
在当今我国山水画坛上,北京画院著名老画家郭传璋先生是掌握『北宗』山水画传统技法功力最的深厚的少数画家之一。他不仅继承了『北宗』的用笔肯定、点画严谨、结构明确、工整劲利、简约痛快、飘逸隽爽等优点,并能糅合『南宗』笔致含蓄凝重、墨色融合多变等长处,在长期的写生和创作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郭老画黄山,着意在峰、松、云、瀑下功夫,黄山之奇正在于此。这是构成黄山特有意境美的基本要素。这诸要素中,郭老对云的描绘又倍加着力。游过黄山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赶上无云晴天,那是最扫兴的了。云,一方面能使景色具有含蓄的魅力,避免了一览无余,掩去了杂乱无章,把奇峰、劲松突现了出来,另一方面又把单个、分散的景物连成一体,使之成为有主从、有远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