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一种小型鸟类,分布很广,庭前院后处处可见,是和我们人类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它生性活泼机灵,充满生机,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传统绘画中,麻雀的形象也常常用于绘事,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近年来,广大美术爱好者也很喜欢学画麻雀,但又苦于缺少姿态变化方面的书籍。现在我们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把麻雀的飞、鸣、食、宿、格斗等各种姿态绘制出来,仅供参考。 虽然本书绘有麻雀不同姿态五百多种,但麻雀每一瞬问的动作都是一个姿态,因此仍不能包罗万象。要画好麻雀,平时就要多注意对麻雀细心观察和写生,了解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神态,以便画出的麻雀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王满良绘的《百雀图谱》以图为主,对麻雀各部位的名称、翅羽的开合关系以及麻雀的画法步骤,也略作图示。
《中国画技法》是课堂教学时供学生临摹用的示范教材,从最基本的用笔用墨入手,循序渐进,由清入深,由易至难,力求适合初学者的要求。本书为紫藤册,书中以细致的示范和详尽的文字,着重就紫藤的笔墨技法作了系统地讲解。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实用性为一体,是中国画爱好者的入门教材。
本书主要教授花卉的绘画技法,对象梅花、兰花、菊花、牡丹花、荷花、鸡冠花、牵牛花、海棠花等等11种花卉,每种花卉都是先介绍作画步骤,然后再是作品欣赏。内容讲授安排符合初学者的接受能力,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国画入门教材。
中国画线描不但可以作为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又是学习工笔画的基本练习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必要程序。郝良彬绘著的《牡丹画谱》以线描的形式表现牡丹的各种形象,都经过精心地加工整理,而且每幅画的构图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相信本书是非常实用的技法和工具书。
为方便广大读者欣赏和学习传统绘画技法,我们策划了《中国名画点击》丛书(辑)。每册丛书精选历代名家有代表性的作品若干件,局部放大,近于原寸,力求毫发毕见地再现原作神采。本册收入近代画家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凡五件(册)。
本套“丹青锦囊”是从中国历代传世经典绘画中择精拔粹,分为人物篇、花鸟篇、山水篇,人物篇包括高士、仕女、仙僧道释;花鸟篇分为禽鸟、畜兽、草虫、梅·菊、兰·竹、荷花·牡丹、杂花、蔬果;山水篇分为山石·林木、舟桥·云水、衣冠杖履、楼阁亭榭。按朝代进行整理编排,撷取局部细节,重点突出地展示给所有中国画爱好者,以方便画家、研习者在创作或鉴赏研究时,不仅能看清细节之形象,也可参考古人的表现方法。《丹青锦囊(花鸟篇蔬果)》(作者陈宁、李丰原)是其中一册,不仅是资料的汇集,而且还是案边创作鉴赏研究的参考资料。
花鸟画借物寓情,这是传统绘画中美学价值衡定的基本原则与东方意蕴的本质特色。无论是工笔或逸笔,花鸟画排斥那种纯客观自然描写的标本性。“应物象形”当然涵括对客观物象美的揭示,但更加注重的是形象意的发挥。一只鸟、一朵花的自然属性在画家的笔下成为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载体,一如“诗言志”,精神性成为花鸟画艺术性的灵魂所在。葛岩法的花鸟画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继承传统文人画所惯于描写的那些花鸟鱼虫,但是意趣却异同于前人,突出的特点是他以当代人的情怀去解读传统笔墨,强调一种文化品质的艺术情愫。 近年来,他一举推出水墨“梅花”系列,执意于从生活的角度切入这一传统的古老题材,从写生到写意,在立意、章法和笔墨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因此,他笔下的梅花不仅得其形,更得其神、其性、其韵、其情、
《举一反三·画家鸡》演示的是表现家鸡的基本技法,并举一反三地介绍了珍珠鸡和鹌鹑的技法。中国画是古老而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学习中国画,并不仅仅是学习观察和表现对象的方法,而首先要掌握它的程式。本套丛书是为了配合和引导近年来逐渐升温的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学习国画的热潮所编写的。书中收录了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喜爱的动植物题材,每一对象,皆由善于表现这些题材的实力派画家具体入微地演示刻画对象的步骤,并举一反三,既由该对象引申至与之形态相近的两种其他动植物,又由该对象本身的形体基本结构引申到其不同的动态与姿态表现。书中还配有历史上善于表现此类题材的名家作品的欣赏,力求以有限的篇幅为读者呈现化的信息量。
中国画自宋代,由于画家对文事的重视,画家居于士流者增多,画工画家的分野开始明确。另外还由于文人直接进入画界,在重文事的画家和文人画家中,出现了一些以表现“人品”,“抒发”性灵为目的,用梅、兰、竹、石、松为表现题材,写胸中逸子、兰比美人、梅写性情、松表气节等内含,经过宋以后各代的深化和发展,技法发表上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历经千载经久不衰,精品不乏。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特殊种类,深受人们喜爱。 曹知白(1272~1355),元代画家,字又玄,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曹知白善画山水,师法李成、郭熙,从中演变成一种清疏简淡的风格。作品多以柔细之笔勾皴山石,极少渲染。早年笔墨较秀润,晚年变为苍秀简逸。 戴进(1388~1462),明代画家,浙派开创者。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人。精研
花鸟画也和其它门类的中国画一样,在传承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在题材内容上,表现形式和技法上也在不断地丰富完善。在这几方面又都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的从表现形式上说,可分成:工笔、写意、没骨、指画,再分细点则工笔尚分工笔与工细(见《齐白石画法与欣赏》)。写意又分为大写与小写。工笔与写意之间还有半工半写或叫兼工带写及工写结合的。这后者如齐白石把工细虫配上大写的花卉,张大千把写叶工花与工细的鸟融入一图。如从用色上分类:则工笔画有重彩、淡彩、彩墨、水墨、白描、重彩描金等。写意则有水墨、彩墨、重彩、朱砂画。没骨法多以彩色为主,也有彩墨结合,也有水墨的。白描画法有用单一墨色的,有墨分深浅浓淡的,也有在色底上用泥金、石绿、朱砂、铅粉等勾线的。如按画幅形式,可分成中堂、立轴、横幅、斗方、册
菊与梅、兰、竹一样,历来是人们喜吟乐画的时候,自古以来是最富有民族色彩的花卉之一,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
牡丹一向以她的雍容华贵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众多大师笔中的名花。本书中,画家李丽平教授以鲜艳的牡丹花实物为例,细致地介绍了牡丹花花瓣、花蕊、花叶等主要部位的特征以及平常的观察与写生;采用逐步分解法,讲解了每个部位、细小特征的画法,强调了调色的方法,着色的技巧。
牡丹形象特点:为多年生木本落叶性灌木,于春季盛开。花头硕大、丰满,结构上有单层(单瓣)、叠层(重瓣):形体上有莲花形、玫瑰形、起楼形等;色彩上有红系列(包括粉、紫代表性的)、白系列、黄系列、墨系列(浑紫红)。品种有:魏紫,天生丽质,光彩照人i赵粉,雍容华贵,艳姿送香;二乔,一花二色,红白相映;豆绿,奇美绝世,风姿绰约,还有白、黑牡丹等。历千年栽培养殖,是一个庞大的花之家族。 整株牡丹由花、蕾、茎、叶、干、芽等组成。每年春季花开后,芽胚即在干和嫩茎之间形成,到秋冬季节芽苞渐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张开,叶芽长出,到四月初,花苞从叶芽中抽出,花茎渐高,茎上分枝生叶,花茎高约一尺许,茎顶只生一花。叶柄长而互生,从下往上生出三到五批叶,每批为三杈九叶,到上端一杈又三片,近花部分是单
《中国画技法》是课堂教学时供学生临摹用的示范教材,从最基本的用笔用墨入手,循序渐进,由清入深,由易至难,力求适合初学者的要求。《中国画技法(墨竹)》为墨竹册,书中以细致的示范和详尽的文字,着重就墨竹的笔墨技法作了系统地讲解。《中国画技法(墨竹)》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实用性为一体,是中国画爱好者的入门教材。
中国画是古老而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学习中国画,并不仅仅是学习观察和表现对象的方法,而首先要掌握它的程式。就像学习戏剧等其他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一样,必须先学会唱腔,然后才能表现生活。学习中国画,首先要学会并掌握用笔墨表现对象的方法和能力。 为了配合和引导近年逐渐升温的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学习国画的热潮,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朵云轩国画技法丛书”。此套丛书,选择了虎、鸡、鹤、牡丹、兰、竹等二十种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喜爱的动植物题材,分册编撰。每一对象,皆由善于表现这些题材的实力派画家具体入微地掩饰刻画对象的步骤,并举一反三,既由该对象引申至与之形态相近的两种其他动植物,如学画虎可以引申至学画狮与豹,学画牡丹可以引申至画芍药与芙蓉,又由该对象本身的形体基本结构引申到其他不同动态与姿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