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学书·写意花鸟画技法:草本花卉(第4册)》主要讲草本花卉中的菊花、热带兰花、令箭荷花与芭蕉的画法,对画法接近或经常用于陪衬一类的玉簪、马蹄莲、凤仙花、银星海棠、仙客来及鹤望兰、文殊兰等近年出现的名花异卉的画法也有概括的介绍。菊在写意花卉中是常见的题材,过去文人画中的“四君子”,菊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用了很大篇幅的文字和例图细致地讲解了传统画菊的勾、点与点染的技法。对以前画本上不多见的名贵品种,从写生的角度讲了用色和用笔。附带也把瓜叶菊的画法做了一般的讲解。 热带兰是近些年在花展中经常出现的名贵观赏花卉,这里选了有代表性的品种从结构到形态的特点和画法做了细致的介绍。 令箭荷花也是人们喜爱的常见花卉,这里介绍了大型花及中型花的几种不同用色、用笔。对令箭叶的用笔特点、方法
本书以大量的示范图例和详尽的文字说明讲解分析了草虫的国画技法。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作品,供读者参考。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阅读、学习、临摹。
本套“丹青锦囊”是从中国历代传世经典绘画中择精拔粹,分为人物篇、花鸟篇、山水篇,人物篇包括高士、仕女、仙僧道释;花鸟篇分为禽鸟、畜兽、草虫、梅·菊、兰·竹、荷花·牡丹、杂花、蔬果;山水篇分为山石·林木、舟桥·云水、衣冠杖履、楼阁亭榭。按朝代进行整理编排,撷取局部细节,重点突出地展示给所有中国画爱好者,以方便画家、研习者在创作或鉴赏研究时,不仅能看清细节之形象,也可参考古人的表现方法。《丹青锦囊(花鸟篇蔬果)》(作者陈宁、李丰原)是其中一册,不仅是资料的汇集,而且还是案边创作鉴赏研究的参考资料。
在写意画家的笔下,葫芦是常要表现的题材。那阔大的叶片,苍劲的藤蔓和硕大的果实不但易于发挥笔墨的效果,而且写来往往畅快淋漓,颇能抒泄画家的情感。历代大师如吴昌硕、齐白石等,都画过若干以葫芦为题材的作品。 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杨文仁,借鉴前辈画师的经验,更于生活中参悟画理,所画葫芦颇具生机。曲别嫩果、熟果或夏秋不同时节的果实,作者善于变化笔墨的运用,或破墨、或没骨,画来得心应手,效果自然天成。《葫芦画法》中作者将成熟的经验以步骤图的形式奉献给读者,同时配以不同技法表现的此类作品,可供初学者学习参考。
写意花鸟画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它可以不拘一格,自由舒畅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的思想寓意,成为当今众多习画者的热门。《养心斋速成画谱》从写意花鸟画基本方法入手,对工具、用笔、用墨、着色、构图等进行详解,绘画全程悉心指导。定能使习画者有所大进。以画谱为范本进行临摹练习,应做到多看、多画、多想,由浅入深地学习,并解决笔墨、造型、构图等问题。本书从画荷花的基本方法入手,对工具、用笔、用墨、着色、构图等进行详解,绘画全程悉心指导。
李志刚著的《工笔花鸟(5)》是一本精美的国画技法书,工笔艳丽、精巧绝伦,馥郁入骨。有详尽的工笔花鸟画技法解说及十二套含有步骤的范画创作示范,画作精美,设计巧妙,实用性强,可以极大的激发想画工笔画的人的
本书主要教授花卉的绘画技法,对象梅花、兰花、菊花、牡丹花、荷花、鸡冠花、牵牛花、海棠花等等11种花卉,每种花卉都是先介绍作画步骤,然后再是作品欣赏。内容讲授安排符合初学者的接受能力,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国画入门教材。
中国画线描不但可以作为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又是学习工笔画的基本练习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必要程序。郝良彬绘著的《牡丹画谱》以线描的形式表现牡丹的各种形象,都经过精心地加工整理,而且每幅画的构图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相信本书是非常实用的技法和工具书。
实用白描画稿系列对于工笔画爱好者是一套非常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丛书,它每册一个主题,并且是一本纯粹的美术教学示范作品集,并且作品都是作者从写生稿件中精选,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后绘制成为白描稿。本书内容为作者所绘制的荷花金鱼扇面作品白描原大画稿12张,适合初学者直接过稿之用。书中还附有作者作者所绘制的彩色图片与线稿相对应,使美术爱好者可以了解作品所用的颜色,对中国画的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在中国传统的造型艺术中,花鸟是最早被表现的对象,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传统画科之一,按照中国画的传统分类,除花卉竹木、翎毛飞禽外,像蔬果、草虫、鱼虾水族,甚至牲畜走兽等也被划为花鸟画的范围,成为其支科。作为造型艺术的花鸟画,它反映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即中国画中的花鸟形象,与西方绘画中描绘花鸟的静物画有着本质的不同。 陈志宏编著的《中国画学谱·花鸟卷-月季》收录了多幅月季画作品。是一本学习和了解中国花鸟画的普及读物。供中国花鸟画爱好者和国画初学者了解绘画步骤与表现方法,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能。
竹子四季常绿,特别是到了群芳落尽、万木萧疏的严冬,惟有竹子依然苍翠欲滴,给大自然带来勃勃生机。正因为如此,自古人们就赋予竹子丰富而深刻的审美内涵;它具有挺拔向上的“佛云擎日”之志,不畏严寒的“凌霜傲雪”之质,虚心坚贞的“高风亮节”之品,还有挺拔优美的“临风弄影”之姿。因此,千百年来,竹子作为中国画传统题材,一向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历代不乏画竹高手,也留下许多传世佳作。 学画竹首先要学习传统,从临摹入手。另外,还要熟悉竹子,了解竹子的结构及其生长规律,观察竹子在春夏秋冬、风晴雨雪中的不同风姿,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多实践,勤挥毫。中国有句熟语,叫“功到自然成”。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很快掌握画竹的本领。 本书将立志画好竹子的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叙述简明、步骤详细、范图
中国画是古老而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学习中国画,并不仅仅是学习观察和表现对象的方法,而首先要掌握它的程式。 本套丛书是为了配合和引导近年来逐渐升温的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学习国画的热潮所编写的。书中收录了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喜爱的动植物题材,每一对象,皆由善于表现这些题材的实力派画家具体入微地演示刻画对象的步骤,并举一反三,既由该对象引申至与之形态相近的两种其他动植物,又由该对象本身的形体基本结构引申到其不同的动态与姿态表现。书中还配有历史上善于表现此类题材的名家作品的欣赏,力求以有限的篇幅为读者呈现化的信息量。 本分册演示的是表现鲤鱼的基本技法,并举一反三地介绍了鳜鱼和鲇鱼等鱼的技法。
《一练就会.竹》由郭煌编著
梅、兰、竹、菊、松是国画的传统题材。本书从学习国画的基本功讲起,分别阐述梅、兰、竹、菊、松的绘画方法、步骤,构图技巧,用笔、用墨要领和应当注意的其他事项。随文配图100多幅,辑录历代有关题画诗选180多首,并选入作者载誉外的精美画作30多幅,供读者临摹学习或欣赏珍藏。书中内容丰富,理论结合实际,讲解透辟,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处处体现着谒诚传授实践经验的意愿。这本对于初学绘画或已学有所长的读者十分实用的好书,亦可供有关院校美术专业师生教学参考。
艺术是无国界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视觉艺术作品无需翻译,便可被人理解,因此,截然不同的中西方艺术依然能够实现共通、融合、促进。吴冠中先生曾将中、西方杰出的绘画作品形象的比作哑巴夫妻,虽语言有阻,却深深相爱。明清时期汤若望、郎世宁等人中西合璧的作品,便是这种融合的成果,我国近代画家徐悲鸿、刘海粟等人也都曾从西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同样,现代西方画家凡高、马蒂斯等人也都曾钻研过中国艺术,学习中国艺术的优点。 在中国,绘画艺术历来都有着众多的爱好者,近年来,国内创作环境异常宽松,艺术市场也日益兴旺,学习各类艺术和参与艺术品收藏鉴赏的人群也日益增加, 《中外艺术精品大观》系列图书荟萃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经典作品一千余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尽地介绍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画家
麻雀是一种小型鸟类,分布很广,庭前院后处处可见,是和我们人类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它生性活泼机灵,充满生机,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传统绘画中,麻雀的形象也常常用于绘事,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近年来,广大美术爱好者也很喜欢学画麻雀,但又苦于缺少姿态变化方面的书籍。现在我们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把麻雀的飞、鸣、食、宿、格斗等各种姿态绘制出来,仅供参考。 虽然本书绘有麻雀不同姿态五百多种,但麻雀每一瞬问的动作都是一个姿态,因此仍不能包罗万象。要画好麻雀,平时就要多注意对麻雀细心观察和写生,了解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神态,以便画出的麻雀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王满良绘的《百雀图谱》以图为主,对麻雀各部位的名称、翅羽的开合关系以及麻雀的画法步骤,也略作图示。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与兰花、竹子、菊花并称“花中四君子”。 历朝历代画梅名家更是不胜枚举。早在一千七八百年前的南朝,就有大画家张僧繇画过《咏梅图》;唐末腾昌袩,五代徐熙、黄筌都曾有梅花佳竹名世;宋代画梅名家辈出,徽宗皇帝本人即喜欢画梅,杨无咎曾是一代画梅宗师,所作梅花孤标雅、独具一格;元代王冕有“梅圣”之称;明清画梅大家更是层出不穷。 尽管画家如云,流派纷呈,但归结起来,写意梅花以其画法来分,其本有这么四种风格:一是勾勒着色,二是以色点染、三是以墨点画、四是圈白花头。在本书中,这四种流派的画汾分别予以详细介绍,并附有精彩范围。 画中之梅,多为开花之梅。梅开花时无叶,只有花与枝干两部分。梅以画枝干为最难,本书用了大量篇幅讲解枝干的用笔用墨,基本结构和相互穿插组合。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