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是中国绘画的两大流派。这两大流派从五代时期就各自独立,分道扬镳。然而这两者从来没有绝对分家,历代都有画家在中间地带开发。明代周之冕创勾花点叶;陈老莲写意线条与重彩技法相互运用;任颐、任薰更擅长工写结合。到齐白石,把极工细的草虫,配以大写意的花卉。郭味蕖则明确提出三结合的主张,其中一条就是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潘天寿利用勾勒与泼墨结合的方法创作了《雁荡山花》、《小龙湫下一角》等作品,都是极具光彩和特色的。当代花鸟画家郭怡孮便是这些大家的启发,走上重彩写意花鸟画的创新之路。 郭怡孮的重彩写意花鸟画既有整体气势,又有重点精神,色彩与墨华相互辉映、水墨的大气磅礴与工笔的缜密绚丽融为一体,熠熠生辉,充分体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大花鸟”意识。综观他的作品,你会发现
无论是精心养育绽放的瑰丽花朵,还是路 边不经意繁茂的山花烂漫,它们姿态万千,是绘者笔下永不凋零的宠儿。《万物我画花》载 入了生活中常见的37 种美丽花卉,用柔和细腻的笔触、清新的色彩将它们优美的身姿描绘出来,让人看到怦然心动。书中400 余幅绘画分解图,辅以详细的步骤讲解,从构图、配色,到线条、力度,再到颜色的叠加、过渡 将专业的色铅笔绘画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画步骤讲解出来,让没有美术基础的人也能轻松画出属于自己的漂亮作品。你是否听到了叶子舒展的声音,闻到了花儿甜蜜的芬芳呢?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时代特征。他把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大胆融入文人画传统画法中,创出一代新风。其风雄宏博大、健康清新、生机勃发,具阳刚之美。其作品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宋人米芾说:“心匠自得为高。”齐白石的绘画,能以其独特的形式,尽情抒发其诗人般的醇情与童心,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皆风格独具,而花鸟草虫更具特色。他的画寓巧于拙,能熟外求生,以书意入画,笔墨酣畅。常以单纯浓丽的设色与深重的墨色相映衬,墨块与极具功力韵致的线结合,浓淡干湿巧施,意味醇厚,富金石气,其所画荷花、茨菰、紫藤等皆体现这些特点。 本书收录的其草虫画作。每幅花作均附简单介绍,内容包括:长宽度、款识、作花年份、纸本设色、装裱形式等。
本套书选取了工笔画中大家比较喜爱的题材,像百花、禽鸟、草虫、仕女,以这些题材为描摹对象,绘画作品请工笔画家描绘,读者可以直接临摹。每册书不仅有详细的基础知识详解,还包含几十幅线描画稿作品。每幅作品的线条优美、结构明确、形象生动,使读者轻易领会艺术之精髓。 本套书不仅具有上手快、学习简单方便的实用性,也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可供广大工笔画爱好者、美术院校的学生及老年人绘画爱好者临摩学习,为他们提供一条学习工笔画的便捷之路。
古人学画,以临摹为入门的基础。六朝谢赫便把“传移模写”列入六法之中而告诸后世。历史上大凡名家,莫不精通传统,尔后出神入化,始成自家风格,他们是深知“传移模写”的价值的。当然其中也不乏陈陈相因者,越临越死,掉进古人窠臼不能自拔,这种人的临法,可称之为“死临”,不得画之活法,不通事物的道理。 绘画必须向自然学习,同时也必须向名家学习。所谓活法,便是通过临摹去体会名家自然的良苦用心,去学会观察对象和表达对象。从这个意义上看,“临摹”也是一种“写生”。 我们编选这套《中国画摹本》丛书,拟编入山水、花鸟、草虫、飞禽等内容,请各方名家提供画稿,目的就是要向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范本,以便日夜体察,有所长进,以成就自己的绘画事业。
中国画是古老而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学习中国画,并不仅仅是学习观察和表现对象的方法,而首先要掌握它的程式。 本套丛书是为了配合和引导近年来逐渐升温的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学习国画的热潮所编写的。书中收录了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喜爱的动植物题材,每一对象,皆由善于表现这些题材的实力派画家具体入微地演示刻画对象的步骤,并举一反三,既由该对象引申至与之形态相近的两种其他动植物,又由该对象本身的形体基本结构引申到其不同的动态与姿态表现。书中还配有历史上善于表现此类题材的名家作品的欣赏,力求以有限的篇幅为读者呈现化的信息量。 本分册演示的是表现葡萄的基本技法,并举一反三地介绍了丝瓜和葫芦的技法。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花鸟画无疑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寓意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观察世界、表达感情的思维方式,即“天人合一”,“物我贯通”的哲学思想理念。而在众多的花鸟绘画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又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题材。本书收录以“四君子”之一的“菊”为题材的中国历代绘画经典作品。
《中国画写意大课堂:菊》从基础入手,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过分步骤详解绘画的具体过程,来了解菊花创作的画理和画法,抓住本质,举一反三,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讲解菊花绘画的基本要领,以了解、领会中国画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传统,满足广大群众学习和欣赏菊花绘画的需要。
该套书专门为国画初学者量身定做,内容涉及花鸟、山水画技法。套书着重单个题材的演示,从局部到整体,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讲解与示范,便于读者掌握中国画基础的笔墨与造型技巧。书中附有大量的资料性图片,并配有国画基本理论常识,更有助于读者提高绘画水平。
綦延军所著的《禽鸟(中国画写意大课堂)》从基础入手,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过分步骤详解绘画的具体过程,来了解禽鸟创作的画理和画法,抓住本质,举一反三,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讲解禽鸟绘画的基本要领,以了解、领会中国画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传统,满足广大群众学习和欣赏禽鸟绘画的需要。
无
《故宫画谱·花鸟卷·荷花》介绍了在各个时代,荷花的风格技法都有所不同,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遗产。《故宫画谱·花鸟卷·荷花》正是立足于中国花鸟画宋、元名家的荷花作品,通过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帮助读者学习荷花的笔墨技法。极好地展示了历代花鸟名家荷花的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研究的极好教材。
赵岳先生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艺术家。他画牡丹注重形写神,把“传神写照”作为绘画的境界。他画的牡丹,一枝、一叶、一花都经过了反复琢磨,线条、笔墨、色彩都进行了精心处理。他画枝干挥洒自如,于转折顿挫中充满美的的律动。他画叶多用墨,浑厚华滋,浓淡干湿,正侧反折,无一相同。他画花朵,追求一种气势,一种神韵。使整幅画线条圆润挺拔,笔触潇洒流畅,独具一种生趣盎然、空灵典丽、意韵飞扬的风格。虽然满纸富丽堂皇,却无一丝媚俗之气。
牡丹被称为“”寓意吉祥富贵,历来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是花鸟画重要的表现题材之一,也是大花头的代表。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无不对牡丹倍加赞美,并赋予其深邃的内涵。无论工笔、没骨、写意等画法,众多丹青高手无不为其传神写照,留存传世大批风格各异的佳作。 该书作者王宣明为上海牡丹画院常务副院长,从事牡丹绘画多年。书中以丰富的牡丹颜色、品种,配以各种吉祥鸟,如鸳鸯、喜鹊、仙鹤、寿带鸟等,使牡丹画题材更喜庆、更吉祥。
赵秀勋的这本《新编兰谱》从兰品的角度收录了820种兰花,其中重点介绍了100余种,并从的科研和艺术角度将其准确分类。这不仅拓宽了相关学者和画家认识兰花、深入生活的视野,而且通过兰相、兰态部分的介绍,可使读者清晰地了解兰花的自然形态和对物象内在结构的表现,这在以前的各种兰谱中是不曾有过的。《新编兰谱》选编了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兰名作,并做了介绍和导读,这对读者把握和理解画兰的发展脉络和审美特征,感知各时期兰画的艺术走向、美学价值,研究和了解其风格流派的技法特点和演进过程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编兰谱》还以识兰和画兰为主线,融画兰技法、赏兰要点和咏兰名篇于一书,这对兰文化的传播、兰花的品赏、画兰传统的继承、画兰技法的交流和借鉴,以及咏兰体裁和内容的传承都有的价值。
《画境:叶芃工笔花鸟画探微》为画境丛书中的一本,主要内容为叶芃近年力作,包括其独具品味的绘画过程,随后是多幅完整作品,每幅作品附上3-4个高清的局部,以便读者研习其工笔画的精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