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墨宝·米芾:尺牍九札》文约意丰、博大精深,妙笔生辉,可供书写爱好者阅读。
《碑帖导临:吴昌硕临石鼓文》对原碑帖进行新的技术加工,以墨迹的形式出现,并进行放大,让学习者能较好地领略原帖的笔法及整体风貌。对碑帖做出释文,对于书法工作者和爱好者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是书法学习者很好的学习版本。
《欧阳询楷书全集临本(修订版)》旨在为学习欧体楷书提供一个较清楚的范本,不重称《虞恭公碑》或《温彦博碑》,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考证其真伪,将外有关欧阳询楷书碑刻出版物尽量收六三七年)十一月立,岑文本撰,欧阳询八十一岁时书。
《米芾尺牍》为历代名家尺牍精粹中的一本,收录了米芾部分代表性尺牍作品,附释文及综述文章、历代集评。编者姜宝平精选底本,并充分利用现代高度发展的印刷技术,精心校核,原色印刷,这更有益于临习者更准确地体会与欣赏,以获得学习的门径。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的辑十一种,共选了十一位书家:陈献章、天然函昰、澹归今释、梁佩兰、宋湘、康有为、叶恭绰、邓尔雅、容庚、商承祚、麦华三。全面展示广东人在整理研究乡邦文献和发展弘扬书法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推进研究,繁荣学术。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麦华三》通过书法家麦华三的生平事迹、交游事略的讲述,对其书法渊源与风格、理论贡献、书史地位与影响作了详细分析。麦华三可称为一个纯粹的书法家。其生命的各个阶段都是以书法为中心来展开的。在书法创作上,百花酿蜜,其书法被人称为“麦体”,蜚声海内外。
《经典碑帖毛边纸描红系列:王羲之 (下)》内容简介:本系列丛书精选历代碑帖,按基本笔画,笔画组合,偏旁部首,结构四个基本学习层次编排,并附有简单的笔法解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书法初学者上佳的入门字帖。
宋代元佑三年,三十八岁的米芾应湖州郡守林希之邀,游览风光秀丽的苕溪。在此期间,米芾挥毫写下自作的六首诗篇。因这些诗作书于蜀素上,故称其为《蜀素帖》。此帖纵二十七点八厘米,横二百七十厘米,藏于台北故官博物院。此作为米芾盛年时书,其用笔纵横挥洒,刚柔相济,字迹秀丽,风姿翩翩,是其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作之一。《天下墨宝:米芾蜀素帖(宋代行书)》前有董其昌、清乾隆帝题识,后有明代书家沈周、祝允明、董其昌等人题跋。这些墨迹,亦颇为珍贵。
《胆巴碑》,又名《龙兴寺碑》,元赵孟頫撰并书于延祜三年(一三一六),纸本,纵三十三点六厘米,横一百六十六厘米。楷书,一百二十五行,共九百二十三字,现藏故宫博物院。《赵孟頫胆巴碑》是赵孟烦奉元仁宗敕命撰写的,时年六十三岁,为赵氏晚年楷书的代表作。《赵孟頫胆巴碑》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于规整端严处见潇洒,点画顾盼有致,用笔沉着峻拔,充分体现了赵氏书法的风韵和神采。虽取法李邕《麓山寺碑》,但又较之舒展放松,去其险佻之势,化为端庄肃穆、雍容道美之姿。今以《赵孟頫胆巴碑》墨迹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参考。\
《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颜真卿多宝塔碑》简介:书法是在书写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作为一个时代的书法特称而载入史册。书法讲究笔法、笔意、笔势。观、临碑帖,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书法的艺术特色,我社特精选历代名碑名帖,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编辑该套碑帖,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一、精选经典作品,力求体现书法各体艺术水平;二、精选底本,力求字体笔画清晰,且添加释文,以方便读者学习;三、倡导环保节约的时代潮流,力求朴素、实用、低价,普惠大众。
唐译编著的《一生不可不知道的中国书法》内容 简介: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世界上的艺术,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一生不可 不知道的中国书法》收录了我国历代书法家的作品,他们以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出了不同时期的书法 风貌。书法艺术在我国经久不衰,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佛教名家书法字典》笔画、偏旁、部首、结构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笔画圆润精准,线条刚劲流畅,结构匀称淑美。笔画、偏旁、部首、结构和书写整体风格一致。字体符合大众审美习惯,不张扬个性,通俗易练。内容编排合理,版块安排独到,体例设计科学。学后应用自如,书写快捷美观,彰显儒雅风采。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内容简介:颜真卿,唐代书法家(709~785),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771),时年六十三岁作,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学习颜体楷书的范本之一。
智永,山阴永欣寺僧,名法极,人称『永禅师』,陈、隋间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七世孙。 智永初从萧子云学书,后继承祖法,精勤书艺,相传曾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其传世《真草千字文》有墨迹与刻本两种。此墨迹本流入日本国,纸本、册装,计二百零二行,行十字。有的专家认为是智永真迹,亦有的专家认定是唐人临本。这件名迹历来受到极高评价,有人评说:『真则圆劲古雅,草则丰美匀适。』亦有人评说:『笔势飘动隽逸,结字雄放瑰奇。』还有人以为:『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论说此件墨迹时有言:『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件册装墨迹本原是每面四行,为节约版面,《天下墨宝:智永真草千字文(隋代真书草书)》每面拼成六行,将每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内容简介:颜真卿,唐代书法家(709~785),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771),时年六十三岁作,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学习颜体楷书的范本之一。
《宋人摹褚遂良毅论》所印的《乐毅论》墨迹,是后人再临摹褚遂良的作品。已不是当初王羲之的面目风格亦不相同。晋人小楷的结体,以散取势,用笔也很含蓄,这是因为晋代中国的楷书形成不久,并无严格的规范,经过隋唐,楷书已然发展成熟,无论用笔、无论字形,都已经相当规范了。这部临本就把晋人的散落,规范成严谨,许多晋人的异体字,也被规范了,当然就不与古人相同。所以这部《乐毅论》是带有褚字风范的后世作品,可以从间架、用笔中讨到褚字的消息。以此本,与唐人写经对照,当可见小楷发展的一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