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小篆歌诀》,三千余字,用毛笔小篆书法写成。书中列举大量例证阐明了小篆与楷书结构的区别,用五言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为记忆理解小篆字的结构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实属《草诀百韵歌》的姐妹篇。其次是论文《怎祥学习小篆》。文中对小篆、《说文解字》、六书造字法作了简括明了的介绍,对小篆书法的用笔、结体、临摹、创作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为初学篆书者架上了攀登的阶梯。
在入门训练的基础上,在书写单词的量和技法上有提升,适合三年级以上学生
吴颐人先生是上海书画篆刻家中卓有成就的一位,多年来潜心书画篆刻,佳作迭出。吴先生还勤于笔耕,已出版著作二十余种。 《篆刻五十讲(增订本)》是吴先生的处女作,初版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后数次改版,累计印数超过十余万册。 《篆刻五十讲(增订本)》前26讲介绍印史,后24讲品析大家,收录示范古印千余方,由习作试刀到独立创作,以雅洁的行文、层层剥笋的手法,引导初学者步入艺术堂奥。兼具学术性、实用性、趣味性、资料性,是公认的刻印引路好书之一。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写心经》是河南美术出版社为书法爱好者精心打造的系列丛书之一,共20册,精选了历代书法名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弘一法师等所书或集字而成的《心经》书法,每本均有彩色整图展示,便于欣赏,内文放大呈现,便于临摹。该丛书八开印刷,每本定价24元,是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之一。
《怎样写行书》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对行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行书的主要特征,并对其笔法、结体、章法中所具有的相关知识和书写原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希望广大读者,通过对《怎样写行书》的学习,能够深入体会和掌握行书学习的规律,在书法实践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
《张迁碑》篆额题《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明代出土。现存山东泰安岱庙。碑中字体大量掺入篆体结构,字型大小变化不一,多呈扁方、长方形,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为张迁故人韦萌等人所立。
颜真卿(公元七○九——七八五年)字清臣,是唐代一位承先启后的书法大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为人忠刚正直,遭权奸排斥,为维护国家统一,终以身殉。他的书法艺术渊源家学,远承汉隶,博采众长,书体丰润朴茂,浑厚宽博,开创了雄伟刚健气势磅礴的新风格。一千多年来,在我国书法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称“颜体”。 颜真卿《勤礼碑》是他六十岁时的作品,用笔健劲而富于变化,结构端庄而别具姿态,纤徐跌宕,雄伟壮丽,功力深厚。此碑久埋地下,出土较晚,未经后人剔剜,故清新饱满,实是颜碑中的代表作。我们从唐代颜真卿《勤礼碑》初拓本中选取字迹清楚的版面,编辑了这本《颜体大楷字帖》。为了保留原碑面貌,对笔画不作任阿修饰,影印出皈,供青少年及书法爱好者临摹借鉴。
中国碑帖精选系列,顾名思义,精选了我国古代代表性的、影响力最广泛的碑帖。每册均系原碑影印,每页均附释文,书后还附有解说,实是我国广大书法爱好者以及书法研究人员的选择。 本书为其中的张猛龙碑。
《文房四宝小词典》这本书主要分为词目录、正文两大部分,书中按笔划分类,对字词句,作了详细的介绍,内容详细,一目了然,使学生加强去字词的理解,全书逻辑清晰、内容适度易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全国历届书法篆刻艺术展评委作品及获奖作者作品系列。 全国历届书法篆刻展·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篆刻艺术展。
《行草大字典》是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系统。
米芾(1051-1107) 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世称“米南宫”、“米襄阳”。米芾曾遍学二王、颜、刘、欧褚,走了一条集古求新的学书之路。他的行笔速度较快,用笔八面出锋,使切入纸面的笔锋时有变化,自谓“刷字”,结构多斜向左上,大小参差,一派率意天真、沉着痛快。本书以米字格形式对米芾行书部首一百法进行讲解。全书分笔画介绍、部首介绍、独体字、复合结构、集字作品以及代表作品等六部分。本书适合于不同年龄的书法初学者入门学习。
本书是碑刻书法丛书的卷,收入了汉代华山庙碑等十五幅汉代碑刻。这些碑刻集中体现了汉代书法的艺术成就及不同书家的风格。全书资料全面、收字量大,是书法爱好者研习隶书的范本。
本书介绍了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史晨碑》,并对该碑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以图示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分析,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中读者可对汉代隶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是学习汉隶书的教材。
颜真卿(709-789),字清臣,京逃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书法家。其书初学褚遂良,并融张旭等笔法而自成博大雄浑的气势和盛唐“尚肥”、之气象,形成了以“筋”为主的“颜体“风格。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并称为“颜筋柳骨”。 此碑是颜真卿中年代表作,其用笔是方圆并,藏锋起笔,收笔用顿笔和回锋的较多;横撇画较轻,竖捺画重, 尤其是捺画,有“蚕头燕尾”之称,给人以刚健的动感。全碑书体端正,结构平稳,便于掌握,尤宜初学。 横基本上是由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组全而成。起笔由出锋、横画直下笔,写成方笔,另一种是藏锋。 逆向起笔,成国圆笔,行笔应中锋铺毫,收笔必须使笔端拉起回收,使之坚挺浑厚,生动有力。 颜体横画行笔细劲,收笔向右下重顿,以求方整。全篇结体严谨,笔画匀整,横轻竖重,
本书介绍了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并对该碑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以图示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分析,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中读者可对“欧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是学习欧体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