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颐人先生是上海书画篆刻家中卓有成就的一位,多年来潜心书画篆刻,佳作迭出。吴先生还勤于笔耕,已出版著作二十余种。 《篆刻五十讲(增订本)》是吴先生的处女作,初版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后数次改版,累计印数超过十余万册。 《篆刻五十讲(增订本)》前26讲介绍印史,后24讲品析大家,收录示范古印千余方,由习作试刀到独立创作,以雅洁的行文、层层剥笋的手法,引导初学者步入艺术堂奥。兼具学术性、实用性、趣味性、资料性,是公认的刻印引路好书之一。
曹有刚编著的《王羲之兰亭序(全彩色放大本技法解析及全帖)》分为四个单元。 在“单元《兰亭序》基本点画的变化”中,解析了点、横、竖、撇、捺、钩、折、挑八种基本点画的变化。 在“第二单元《兰亭序》偏旁部首的变化”中,解析了《兰亭序》中偏旁部首的变化。本单元列举的偏旁部首与现代汉语中的偏旁部首有所不同。 在“第三单元《兰亭序》结字的变化”中,从轻重有度、笔画连带、点画省减、疏密得当、参差错位、体势欹侧、避就揖让、行草杂糅、态势自然、同中求异十个角度对《兰亭序》结字的变化进行了解析。 在“第四单元原帖赏读”中包括《兰亭序》全帖及释文;全帖均为精选善本,并进行了放大。
毛泽东在奋斗求索一生中的墨迹与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承载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丰富内容。毛泽东的手书,既是一部思想史、革命史,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
"永字八法"中八种笔画如下: "侧",就是点。具右顾左瞰之势,造型像鸟翻飞侧下;又似高峰坠石,险而有份量。 "勒",就是横。如牵缰勒马使回,取其劲涩之势。造型似"玉案"。"努",也作"弩",就是竖。像满弓待发。直中寓曲势。造型似"铁柱"。"趲"就是钩。比喻出钩要像踢足球发点球之意,先退几步,蓄力聚势,跃起踢出,出笔快且有力。造型似"鹅头"。 "策",就是挑(提),鞭策之势。像扬鞭策马,用力在发笔,得力在收笔。造型似"虎啄(短撇)牙"。 "掠",就是长撇。如篦子掠发,意疾而势涩,速度较慢,线条自然流畅,造型似"利剑"。 "磔",就是捺。磔,古代祭祀时宰割牲畜。比喻捺画运笔如用刀割肉,手不可疾,刀不可缓,一按再按,势展力足。造型似"大刀"。又比喻像曲折的水波,一波三折。捺画又称"波"画。
初学书法必始于临摹古人碑帖,点划结构风格务求酷似。临摹初成必思自行创作,然这种创作激情大凡以失败而告终。从临摹到创作这一步不是那么容易跨越的,有人可能一辈子都跨不过或者没有跨好而误入歧途。从所临碑帖中选字汇成作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然而作品中的文字并非在临摹碑帖中都能找到,即使找到拼凑在一起也不能在大小重轻倾侧等方面达到上下贯通左右呼应。为此,我们决定邀请资深书家编辑出版一套从历代著名碑帖集字而成的楹联与诗帖,借助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力求以最的效果奉献给读者。 本诗帖选字于唐伯虎表行书帖《落花诗帖》。唐伯虎书风工稳娴雅、秾丽丰润,此贴为其友人落花诗唱和所作的诗歌手迹。严谨中富有从容,劲健 中不失婀娜,为其代表作。编者耗数月之功,对每首诗中的选字反复斟酌比较,做到既忠于原著,所有
《麓山寺碑》用笔沉重流动,大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气势;结字则欹侧多姿,凤翥龙蟠,从险中求稳定,从动态中求平衡,从而达到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的高境界,因此博得了历代书家的高度评价。路振平、赵国勇、郭强编著的《麓山寺碑》是《历代经典碑帖集粹》之一。
秦印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内蕴,是一座刚刚开采的矿藏,等待我们更一步的去挖掘。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就秦印的渊源,秦印的临摹学习及以秦印样式如何来创作加以详细论述。该书行文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晓畅,以便大家对秦印的临摹学习及创作提供较多的可操作性的参考意见。 篆刻艺术的创作也随着各类艺术的繁荣走进一个新高峰。大量爱好者在初学篆刻时都遵守“印宗秦汉”的古训,但其中绝大多数学的都是汉印,后来又有不少人转学战国古玺。近十几年以汉印模式为创作基调的占了大多数,以战国古玺模式来创作的也有相当比例。但以秦印为创作基调的却不是很多。这主要是人们对秦印的了解不够,一方面人们对秦印的学习范本资料掌握得不多,另方面有关秦印艺术魅力的
王占元能写各种书体,尤以篆隶见长。观他写隶书悬腕正笔,使转纵横,结构严谨,写出的字气满神足,给人以振奋。确如他所说,他的隶中既吸纳了王遐举先生的『强健筋骨』,又糅进了刘炳森先生的『丰满血肉』。从《王占元隶书作品集》里可以看出他每一幅作品都经过严格的构思,无论从章法及内容上都是做了精心安排的,给人以清劲、凝重、端庄、大气之感。把书法的精气神都灌注其中,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王占元书法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固然源于其勤学苦练的毅力,更在于他对书法的悟性颇深。古人说:『书发于源,成于悟。』大凡学书法无不刻苦临帖,但有的人年复一年收效甚微,而有的人则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这关键在一个『悟』字。他退休后更是如鱼得水,与书法为伴。近年来他为社区老年人义务教授书法,获得好评。他把近年来自己书写的
本书为“馆藏国宝墨迹”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首次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初唐时期,书家虞世南的外甥陆柬之以行书笔法书写了“文赋”。此卷流传有绪,元代赵孟頫评其不在欧、虞、褚、薛之下,揭傒斯评说陆书结体遒劲,有晋人书风。此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印章名作欣赏(增订本)》编著者吴颐人。《印章名作欣赏(增订本)》内容是对印玺知识图文并茂的介绍,包括印玺分类、派别、风格等;另外还有对古今著名篆刻家的介绍,包括他们的生卒年月,篆刻的艺术风格和方式,所属派别,以及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印章名作欣赏(增订本)》对初学篆刻的人有很大帮助,对专业的读者来说亦是一本有趣的读物。
方传鑫早年曾师从海上书画家来楚生。来楚生素以隶书见长,而传鑫得其真传,四十余年来,沉酣于《乙瑛》、《礼器》、《张迁》、《石门颂》、《曹全》诸碑,操毫面壁,未尝少倦,每临一碑,不下数十通,扎扎实实地下过一番笨功夫。近十余年来,又参以简帛的笔意,遂使其隶书在全国书坛中脱颖而出,全国书展连续七届入选并获奖,成为在当今书家中极少数的实力派人物。其隶书笔力沉厚,点画凝重,笔势爽疾。观其作书时真有一种万壑千山的报导象奔赴于腕底之感。而其结字端庄匀称、雍容宽绰,于平正中寓迷离之变化,显得正而不板,深得汉隶三昧。方传鑫先生认为学隶当以碑为主,以简佐之,隶书不难于得其形,而难于在用笔上得其古质之意,不难于临摹,而难于由博返约形成自己的风格。方传鑫先生还认为,作为一本字帖贵在示人以规矩,因此个
张祖翼(1894-1917),字逖先,号磊盒,又号磊蔑、濠庐。因寓居无锡,又号梁溪坐观老人。安徽桐城人。近代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篆宗石鼓、钟鼎,隶法汉碑,亦工行、楷。时与吴昌硕、高邕之、汪洵同称海上书法家。光绪中曾随朝贺使赴英,参加英女王维多利亚登基五十年庆典。中年后其作品上常今有邓石如所治一白文长方印,文曰『八分、一字直千金』,可见其时誉之高。着有《磊盒金石跋尾》、 《汉碑范》、 《伦敦风土记》、 《伦敦竹枝词》、《清代野记》等。 这批由张祖翼生前收藏的魏碑拓片,均为整拓本,历经百年,保存完好。我们从中精选出最精彩的部分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为了尽量传递出原拓的整体信息,我们特依照拓片原件整张折叠的方式,原大原色精印,力图限度地再现原件风貌。 《后魏韩卧祖造像》,北
当此传统书法再度繁荣发展的时代,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规模不算太大的丛书。我们的主观愿望并不在于给本已很热闹的书法百花园锦上添花,而是企望于能给广大书法爱好者以渴中送水———希望能对他们的书法知识的了解和书法艺术的学习有所帮助,不敢说达到指点迷津的效但是,或许可以起到入门引路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对书法艺术的研究者有所裨益———至少是提供一种视角和思考的价值。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书法热”以来,此起彼伏的书法活动和层出不穷的书法出版物实在令人目不暇接。显然,各种活动与出版物的立场、方法、水平、质量等等大不相同。对于有水平和选择能力的书法家、书学家而言,选择其佳者而参与而购买自不在话下,而对于一些初学者而言,则往往于鱼目混珠之中莫衷一是,难以择善。因此,试图邀请
本书用字体从《曹全碑》选出。本书编辑方式主要以描红本为主。主要分为:基本部首练习;基本笔画练习;基本结构练习;综合练习四个部分;方便书法爱好者基础技法练习。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也是书画部与宣教部为使专业展览能被更多观众理解而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此书对传播兰亭文化起到的作用,也希望观众在以后的某一天,不经意地瞥见这本书,仍能回忆起这次珍品云集的兰亭展。
这是鲜于枢抄录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魏将军歌诗》,以草书来书写,全贴书法纵橫挥洒,奔放自如,笔势连绵而气酣墨畅,有一气呵成之势。一些字的点画停顿处,提按变化较少、取法于唐人,以气势称胜。为鲜于枢的草书精品。
《篆刻艺术》共分为三编。上编“中国古代篆刻史概述”介绍了古代篆刻发展演变的概况,以期对篆刻艺术有一个历史的了解。中编“篆刻的临摹与创作”除了概括地介绍了篆刻临摹与创作的一般知识外,还具体介绍了汉印、古玺的学习方法,有选择地介绍了现代篆刻名家。 下编“篆刻美学及古代印章理论”都是近年来篆刻理论研究取得的新成果。篆刻美学的阐述还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对篆刻艺术的基本立场、形式构成以及篆刻美的历史类型等问题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古代印章理论的梳理,则使我们对古代篆刻理论家们关于篆刻艺术的审美观点、他作思想、创作道路以及作品的评价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本书为启功先生所临王羲之《十七帖》精品之作。为保持作品原貌的精神,本书均为原色印刷,并附有王羲之《十七帖》原迹以为对照。对于书法研究者及爱好者的学习、欣赏有的帮助。本书原作为孙永学先生收藏。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