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是继承前人结构规律充实发展而成的。本次编印之新书与原书的主要不同是:一、增加释译。每类满城风雨则之后增加了百字以内的白话释译。释译包括解释该法原意;注明选 错、写错之例字,对生僻字加注汉语拼音及读音;指出和改正黄氏错讹,增加了各类字的书写指导。二、增加了大楷例字。为提高本书的临摹功能,增加了由书法家房弘毅书写的欧体大楷例字。字径为七厘米,以反白印刷,呈显碑拓效果。三、增加欧阳询例字。在保留黄氏原有例字的同时,还增加了从区阳询书法中选取的例字,便于读者临摹、参考。在集字时,尽量选用欧阳询楷书,缺字者以相近之字替代,或以其他古人楷书补充
老友沈道榮先生在编撰了欧、褚、颜、柳诸先贤楷书字汇或辨异字典,以及隶书、草书辨异字典或手册之后,又编撰了此《全羲之王獻之行书草书字典》。“二王”在我国书法史上古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影响十分巨大而深远。他们的书作、特别是其行书和草书,已成为中国传统书实上的主流。然而,他们傅世的书迹、包括傅为他们所为的字迹非常丰富而纷繁,整理这些书迹是个十分繁难的工作。沈先生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从四百余帖、两万余字中遴选出出具有特色的一万余个范字。基本上概括了所能见到的“二王”有代表性的字迹,为有志学习“二王”书法的同好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沈先生正以他多年编撰字汇的经验,设置了部首和笔画等检索方法,使众多、繁乱的王字变得易於查考。
内容简介
本系列丛书针对目前市场上放大字帖和集字创作分开编写出版的情况,将临摹与创作合二为一,使学书者能在临摹中尝试创作,在创作中巩固临摹,一举两得。同时附加了“临写要点”和“创作提示”两部分文字内容以及直观的“幅式参考”,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和书法教师自学或教学的参考字帖。
陶博吾的书法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别是行楷深受读者喜爱,而他的诗存,读者很少见,这次推出他的诗存,文学性很强,具有不少的读者群。《陶博吾诗文墨迹:博吾诗存》由赵感鹤所著,收入陶博吾先生诗存近百首,有记录作者苦难历程的诗篇如《弃儿行》也有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寄情于山水田园生活的《中秋》《放歌》等作者都是有感而发,有很强的可读性。
张华飚是当代篆刻名家,创作理论兼擅,《篆刻刀法百讲/篆刻技法百讲丛书》是他一本关于篆刻刀法的专著。篆刻刀法是篆刻艺术兴起以后才提出的一个称谓,故我们今天所说的刀法,多指明清以来文人以石章作为印材,在其上施展的种种运刀技法。自秦汉以降,印章工艺得到了少见的发展,刀法的运用也更加成熟。今天,刀法在篆刻领域得到了靠前的繁荣发展,其内涵与外延已经抵达篆刻创作的方方面面。刀法已不仅仅特指运刀之法,而已囊括了所有对印面进行深化处理的技术
楷书又叫正楷、正书、真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仍是通用的标准字体之一。楷书是从简省汉隶的过程中逐渐变化而来的,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楷书在体势上多呈长方;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点画布局上布白精密,结体紧凑,重心的安置、笔道的长短、正斜、交笔的角度十分规范,合体字中各部分的位置安排,更求合理得当;点画形态上也极其丰富。楷书是以点画结构为特点的汉字书体,笔法、字形非常的固定。而行楷书的字形是在楷书的点画基础上,略加变动而适于连笔书写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体,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简而言之,就是使字的书写更加灵活,加快书写速度,节省书写时间。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曹全碑》。隶书。碑高253CM,宽123CM。东汉中平二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在陕西郃阳旧城出土。现在陕西西安碑林。曹全碑可谓传世汉碑中的名品。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杨守敬《评碑记》:“前人多称其书法之佳,至比之《韩敕》、《娄寿》,恐非其伦。尝以质之孺初;孺初曰:‘分书之有《曹全》,犹真行之有赵(孟頫)、董(其昌)’可谓知言”。此书曹全碑拓本字迹如同初刻,点画清晰,行笔之迹历历可见,优于市面所售各版本。
速写与素描同作为造型训练的必要手段,两者既密切联系而又有很大差别。事实上,承理性分析,重步骤方法的素描静忐写生作业,特别是长期素描,在基础训练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还得以其对应的锻炼来获得全面的造型能力,速写较之于素描,它更讲究以高度的概括手法快速地抓取动态的生活对象,它凭直觉感受去大胆地取舍对象内容,敏锐地反映自然的真实和本质。 速写常作为快速、准确写生的字义理解,但实际上它并未在制作的时间上或工具材料上受到限制。它不但包括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完成的素描,也包括其它如水墨、油画、水彩等画种和材料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即兴之作。这种将艺术家头脑巾的想法,感受直记下来的方式,便捷而有效,作品内质熠熠生辉。 艺术家到生活中收集创作素材,依靠两样东西:照相机和速写本。在相机普及的今天,
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始于汉代,从隶书发展而来,是早期的草书。章草字字独立,保留了隶书中波磔的写法,是书体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章草实用字典》收历代章草字迹,字迹或从墨迹本中选出,或从碑刻中拓下,收录有皇象、赵孟頫、宋克等书家字迹。《章草实用字典》的编纂,从新的角度入手,在单字方面着重于篆书的常见字,在字例方面突出形体结构的代表性、特色性和普遍性,对文字的初形及发展的特点尽可能作兼互的处理。《章草实用字典》附有音序、笔画、部首多种索引查检方式,既是书法爱好者查检字体的书法工具书,又可作为平面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专用各体书法的字库类工具书。
《余秋雨书法(第3卷):庄子译写(本)》是对庄子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逍遥游》的今译以及对原文的书写。今译严格忠于原文,但不缠绕于背景分析、历史考订,而是衍化为流畅而简洁的现代散文,借以展示两千多年间文心相连、文气相续。书写,用的是行书。作者在自己所有的行书作品中,对《逍遥游》的书写较为满意。这份长篇书法,已镌刻于中国道教圣地江苏茅山。
《梅花知己:民国文人印章》是作者管继平继《纸上性情:民国文人书法》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民国文人系列”新著,共收文化随笔31篇,每篇记一位民国文人的印章逸闻故事。过去的文人,即便不是书画家,但雅好金石印章的也不少,如鲁迅、马一浮、郁达夫、叶圣陶、闻一多等;虽然都是文学家,但他们却大都有过操刀刻印章的爱好。本书就是从民国文人的刻印或藏印的故事说起,写出那一代文人和印章的关系,印章虽小道,但其中丰富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却能以小见大,从片片“朱痕”中衬映出民国文人的“风雅”。
怀素一生非常勤奋,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据《宣和书谱》记载,宋代御府所藏怀素草书多达101件,仅次于书圣王羲之。可惜由于战火频仍,朝代更迭,怀素草书如今存世已相当稀少,较为可信的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食鱼帖》、《藏真帖》、《律公帖》、《论书帖》、《大草千字文》和《小草千字文》。《中国书法教程:怀素草书习字帖》根据怀素草书的内在规律,总结出草书用笔五法——基本笔法、代笔法、逆笔法、连笔法、曲笔法,结体七法——相加法、省减法、相似法、偏旁法、错落法、尽态法、异形法。从《自叙帖》、《小草千字文》中选出结体美观且为现代所常用的字,依用笔、结体、章法为序排列,对具体的写法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与说明。以便使初学者在领略视觉艺术的享受外,在草书知识方面也能有所收获。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公元三五三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余人会集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畅饮赋诗,辑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天下行书』,与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行书法帖。《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楔序》、《禊帖》,通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其章法、结构、笔法俱无缺。但传王羲之《兰亭序》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令世人遗憾不已。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春,弘历一收集到历代书家(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柳公权、董其昌等)《兰亭序》墨迹六种,再加上士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阙笔、乾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合为《兰亭八柱册》
《晋唐小楷九种》,此本集二王及世南、褚遂良小楷法书九种,旧题“宋拓越州石氏本”,经铁保、张体信、欧阳辅递藏。翁方纲审定为合越州石氏本与《秘阁续帖》而成,多为文氏《停云馆帖》所祖,《曹娥》、《破邪》尤为妙品。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共四十一开,册高三十三·五厘米,宽十七·五厘米。帖三十三开,帖芯高二十七·七厘米,宽十三·四厘米。
《功能食品(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食品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功能食品(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内容主要涉及功能因子、功能食品资源、缓解疲劳的功能食品、增强免疫力的功能食品、延缓衰老的功能食品、辅助降血糖的功能食品、辅助降血脂的功能食品、的功能食品、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功能食品、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的功能食品、功能食品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功能食品常用的生产技术等内容。每章前有重点和学习目标,章后有复习思考题。《功能食品(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专科生的必修课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和从事功能食品生产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傅抱石篆刻艺术世界》,一看这书名就使作者感到兴奋和激动。因为这是作者曾经为之向往、优游、陶醉、沉湎其中的深邃、庄严而美妙的艺术世界。细览章节目录,竟是一部涵盖抱石先生漫长篆刻生涯的专题传记。书法篆刻家王本兴先生从行家的角度集到翔实丰富的资料,全面地提示了抱石先生从接触印艺到深度、探索、投入、成熟,终致辉煌的非凡历程。这是一篇特殊的艺术史诗,填补了我国篆刻史上的一段空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撰写《傅抱石篆刻艺术世界》一书时,曾约略考察过先生留学东瀛的史实,了解他二次回国系奔母丧,原拟事后再去继续进修,故临行将积存作品等物寄存教师金原省吾家中。渠料旋即日寇侵华,抗战离乱,失去再度赴日留学,幸年迈的金原夫人尚健在,方知傅先生留存文物已交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保存,其中何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