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种“瞬间影像”的听觉艺术,其以无数的瞬间音符的“过程性”连接而建构起音响影像。它是科学、技艺、个性和文化的。尤其是音乐的人类学视角,它不只是研究声音的艺术,更多是关注乡村与城市音乐活动“瞬间影像”中的人的行为、思想和文化。 摄影是一种“瞬间影像”的视觉艺术。摄影的“瞬间影像”看似静态,而事实上也是“过程性”的与音乐——这种听觉过程的艺术不同的是,摄影的“过程性”的完成并不体现在时间概念上,而是通过视觉的接触而在思想中完成的。视觉艺术同样不仅是技艺的,也是科学的,它既是个性的,也更是文化的。摄影者以其娴熟的技艺、现代的手段,用独特的方式和习得的文化传统,通过“瞬间”的演绎来表达对人类及其文化的心灵感受。 因此,音乐和摄影同是“瞬间影像”的姐妹艺术,她们携手,通过听觉、视
本书作者William Moylan博士曾经与包括爵士乐、流行音乐及古典音乐等多个领域的艺术家合作过。他的录音作品被许多大唱片公司和独立唱片公司发行,获得广泛认可,并获得多个格莱美提名。20年来,他一直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一名积极的录音工程师和制作人,现在还是马萨诸塞大学洛维尔分校录音技术专业的教务主任和音乐教授。 本书向你介绍录音和缩混的美学,帮助你提高思考声音及其特性的技巧。本书还对混音的理解和加工提供了一些清晰而系统化的方法,帮助你识别、评价和塑造你在录音中所需的艺术要素。 William Moylan在本书中介绍了声音和音乐中的各个方面在录音过程中是如何被加工和塑造的,并通过甲壳虫乐队的录音对此进行分析。 书中每一章都包含了一些小练习,鼓励读者深入思考在录音的计划、实施和评价过程中的创意、艺术和技
《当代华人作曲家曲库·交响组曲:长江画页(1963)》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新鲜,这是此曲成为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
《世界名曲简易少儿版(影视篇)》挑选了54首具有影响力的影视音乐进行改编,并力求在尽可能维持原曲效果的基础上进行简化、降低难度,从而能够让大家在亲自演奏的状态下感受和欣赏这些作品的生命力和美。
次中音号、上低音号是军乐队、管乐队中特有的乐器,其音色圆润面浑厚,柔和而丰满。随着国内外整体军乐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次中音号、上低音号的认识逐步深入,使得次中音号、上低音号在乐队中的特殊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特色乐器,发展成为音乐会演出中经常使用的独奏乐器。 近年来,作曲家也常因为次中音号、上低音号具有独特的声音色彩,而将其应用于管弦乐队中,其富于歌唱性的独奏片段,常使人感到清新明快。 与其他管乐器相比,次中音号、上低音号这两种乐器的历史相对较短,专门从事次中音号、上低音号研究的人很少,目前国内市场包括专业艺术团体里可供参考的教材和音像资料也少之又少。作为一位专业次中音号、上低音号演奏者,我总结自己从事演奏、教学25年的经验,倾心编写了这本供初学者和音乐爱好
“大门”乐队(TheDoors),1965年成立于美国洛杉矶,成员包括主唱吉姆莫里森(JimMorrison)、吉他手罗比克里格(RobbyKrieger)、键盘手雷曼泽里克(RayManzarek)和鼓手约翰登斯莫(JohnDensmore)。1971年7月3日,主唱莫里森在巴黎逝世,时年27岁,乐队于1973年解散。尽管“大门“乐队存在只有短短八年时光,却凭借融合了布鲁斯和迷幻摇滚的独特曲风、乐手精湛的演奏和莫里森富有诗意的歌词,在摇滚乐史上留下了辉煌绚烂的一笔。围绕“大门“一张看似不起眼的私录专辑《踢你的屁股》(BootYerButt),本书将一点点揭开这支乐队的神秘面纱,深入探索尘封在交错时空中的那些音乐及灵魂故事。无人能像格雷尔·马库斯那样解读一首歌。他激情四溢的文字就如同他所热爱的音乐一样包罗万象。在本书中,他循着托马斯·品钦、波普艺术以及查尔斯·曼森的轨迹踏上旅程,将
关于纯音乐比歌曲有着更为广阔的“感受空间”,这个判断似是而非。说它有些更大的宽容度,可;说它在感染力或包容度上优于歌曲,则并不那么恰当。事实上歌是一种极特殊的形式。我一直并不把歌看作填词谱曲,原因即在此。作者觉得歌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方式和逻辑,而不是器乐(音乐)的方式和逻辑。理想境界的歌并不是词和曲的结合,二者不存在结合的问题,而是从诞生起就浑然一体。换个角度观察语言和音乐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在那个部分里音乐和语言其实是同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歌。歌是人自身拥有的一种自然能力,它把人自己撞出了声音,就是这样。这种说法有点儿神秘,但却是真实的。当然,真正的歌是太少了。
这本书还与已经有过的图文西方音乐发展史方面的书不同,因为西方音乐进程几百个年头,留下了那么多的创造者的肖像,那些由古至今的音乐大师的一幅幅“肖像”,在这里,又几乎都是聚焦近景的“特写镜头”,这便让读者能够进行更精微的观察,也更有了贴近的“面对面”之感。看图识史,让这些生动的面孔“面对面”地向我们叙说,叙说西方音乐走过的历程,更突出了本书以人为核心,是人创造了历史的主旨。于是,这样一部西方音乐演进的“史话”与“史画”,不是更通俗、更形象、更丰富,也更深刻了吗?这本书所采用的邮票有三个特点:其一,在音乐史上的占据重要位置的音乐大师,其所在国以及早发行的邮票,在首先收入之列;其二,在音乐专题集邮的领域,珍罕的珍贵的鲜见的邮票,结合其所表述的有关西方音乐历史的信息,在必收之列;其三,
2002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如何演奏肖邦——回答问题的尝试》一书的上卷;这里出版的是该书的下卷,它涵盖了肖邦的所有钢琴与乐队作品,例如舒曼听到乐曲后就认定肖邦是“音乐天才”的《降B大调变奏曲》、又如为后人所赞扬的“四首代表着浪漫主义协奏曲的理想形态”的肖邦的两首协奏曲以及体现肖邦在辉煌风格创作上最高成就的《平稳的行板与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等作品,本书作者对它们都做了详尽的论述。从钢琴演奏的角度,如此系统、如此完整地探讨肖邦作品的诠释问题,在波兰,雷吉娜·斯门江卡教授还是人。作者这部力作,是根据她毕生丰富的演奏和教学经验写就的,其构思严谨、内容丰富;最为可贵的是她就作品的演奏效果、音乐细节的表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周广仁先生所说,都提得“有根有据、合情合理”,是“本书的
《国家大剧院音乐讲堂:芭蕾欣赏十八讲》围绕芭蕾音乐欣赏展开,立体呈现芭蕾音乐的诸多方面,试图为欣赏者提供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和全面的欣赏指南。《国家大剧院音乐讲堂:芭蕾欣赏十八讲》主要是通过对当今仍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芭蕾作品的音乐与其创作背景等的分析与介绍,达到普及经典芭蕾舞剧的目的。
西方最权威的古典音乐唱片杂志《留声机》评选出的历重要的古典音乐唱片排行榜。以历的100张唱片为主线,全面介绍西方古典音乐的历史,文化和音乐演出版本。充分展示西文音乐文化史和千余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和歌唱家们的创作背景以及千余张唱片版本的比较说明。
《音乐知识词典》自1981年出版至今已逾20年,销售量达十余万册。但在这20多年中,我国正值改革开放时期,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原《词典》就显得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必要重新整理、修订,尤其需要增加新的内容,突出时代气息,以使它在21世纪的崭新年代里仍能为大家服务。增加的内容主要是近期音乐界产生的新人新事新作品,例如音乐业余考级、电脑音乐、MIDI作曲、音乐治疗学,为国争光的一批青少年演奏、演唱家等。本书包括常见音乐名词、民歌、戏曲、曲艺、乐理、和声、乐器、中外音乐家简介等内容,共1370条,另有附录29条。本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中小型规模,囊括古今中外音乐知识于一全的原则,使此书成为一册融知识性、科学性、可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工具书。可供音乐教员、文艺工作者、大中学校沉重以及音乐爱好者查考之用
《花开的季节:实用女声合唱歌曲精选》收录了十八首专为女声合唱使用的经典中外歌曲,包括《赶摆路上》、《青春舞曲》、《月亮颂》、《回忆》等合唱曲目,大都分为简谱和五线谱两个部分并配有钢琴伴奏。内容丰富、简易实用、适于表演。部分歌曲为适应女声合唱的特点,对原曲稍作了调整,与传统的混声合唱相比独具风格和韵味。《花开的季节:实用女声合唱歌曲精选》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适合广大女声合唱团使用。
薛永武编著的《中国文论经典流变(礼记乐记的接受史研究)》以时间为顺序分上下编,梳理了《礼记·乐记》自先秦至现当代的接受史,上编主要是对《礼记》从宏观的视野上进行提纲挈领的阐释,对《礼记》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对《礼记》的“历时性”阐释与接受以及《礼记》的现代阐释与意义生成,进行动态的审视。下编主要研究先秦音乐理论与《乐记》的思想渊源。
《舍赫拉查达》交响组曲写于1888年,它取材于阿拉伯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中个别的、互不相关的片段和画面。全曲共分四个乐章:乐章,描写海洋和勇敢的探险家辛伯达在海上与狂风巨浪搏斗的经历;第二乐章,叙述太子卡连德尔所经历的惊险故事;第三乐章,描写太子戛梅禄和公主白都伦的故事;第四乐章,描写巴格达的节日和辛伯达的航船触礁沉没的情景。初版乐谱上有简单的提示,再版时作者把各段的标题删去,以便让听众有充分的自由根据个人的想象去理解乐曲的内容。这部作品在和声与管弦乐彩的运用上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