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什科夫斯基至少还有3套难度相当的优秀练习曲未广泛为人所用(其他作品号里还有零散的练习曲),分别是: 20 Petites Etudes,Op.91(20首小练习曲,作品91)、12 Etudes for Left Hand,Op.92(12首为左手创作的练习曲,作品92)、16 Esquisses Techniques,Op.97(16首技巧精要,作品97)。作品91虽题为 小 练习曲,但难度上完全不亚于车尔尼的作品299;在法国出版时(Paris Alphonse Leduc),编订者伊西多尔 菲利普(Isidor Philipp)是这么评价的: 这20首小练习曲是他(莫什科夫斯基)的作品之一,它们充满了想象力,旋律优美;他的艺术在这些用美妙的手法写成的小品中,已达到完美的境界。尽管莫什科夫斯基是从舒曼和肖邦的音乐中探索他自己的起源的,但后来他还是树立了自己特有的、富有个性的样式。
乔治 丹德洛特(Georges Dandelot, 1895-1975)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曾在巴黎音乐学院随保尔 杜卡斯、樊尚 丹第等学习音乐课程,1919年在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教授钢琴,1942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和声,并出版多本视唱练耳与和声教程。这套节奏训练教程原由五册组成,中文版合并出版,按照从启蒙到进阶的顺序编排。册从基础知识开始,通过训练一些简单的节奏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地基。第二册是混合节奏阶段,这个部分结束后可以直接练习第五册内容。第三册可以让钢琴学习者在 双手协调 的问题上得到一定改善,对双手的节奏不同步、不容易演奏的情况特别有帮助。第四册则训练非常规节奏,比如一拍子、五拍子和七拍子等各种类型节奏。
何建成编*的《世界名曲管乐重奏曲集》根据管乐器的共性及特点,如音高、音域、演奏技巧等多种因素,进行移调编配,其旋律、节奏、和声、织体等保持原作的基本面貌。全书以二重奏、三重奏乐曲为主,有易有难,演奏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循序渐进,选择演奏。本曲集适用于小号、单簧管、次中音号、萨克斯管等多种同一调性、音域适宜的管乐器使用。不同类、但调性相同的乐器,如:降B调小号与降B调次中音号;降B调单簧管与降B调萨克斯管,也可以交叉使用。曲集中三声部的作品可供两个相同调性的高音乐器和另一个不同调性的低音乐器演奏,如:两支降B调小号与一支C调长号;两支降B调单簧管与一支C调大管等。本曲集适合大、中、小学管乐团(队)的室内乐重奏训练,具备普及性及专业性的特点。乐谱某一个声部出现的双音,可以任选一音演奏。
虽然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学生们也是孜孜不倦,但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钢琴即兴伴奏的优秀者总是凤毛麟角;也就是说,在钢琴即兴伴奏的教育上或许还缺少某些环节。纵观全国此类书目,要么是教材,要么是伴奏正谱。一个即兴伴奏的学习者在教材和正谱之间到底应如何有序地提高,在我们许多教育者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从学生的角度看,这里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这个阶段完全没有参照物,就相当于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这本书的初衷正是着眼于此。在我看来,这些谱子有三大特点:一是简明扼要,能够迅速上手;二是即兴风格程式化,熟悉了这些曲目,其他同类风格的曲目也就容易处理了;三是乐队精神,这是钢琴伴奏走向高端的必由之路,也是对众多钢琴伴奏者普遍缺乏这一思想的弥补。春俊在以极大的热情执
作为音乐院校的学生、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教师,音乐欣赏能力是的能力之一,本书就是为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而撰写的。蝙者在阐述音乐欣赏的意义、方法的基础上,精选各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并结合音乐发展的历史,以常见的音乐体裁为序,从作品赏析、作者简介、相关知识、推荐曲目等几个方面进行展示。本书集歌谱、文字介绍、音乐家照、珍贵资料及全部欣赏作品CD光碟为一体,既是一部丰富完整的音乐鉴赏手册,又是一部难得的宝贵的音乐资料。
这是一本关于德奥音乐史的书,在历史的维度下,这些音乐既不 严肃 也不 古典 。我们在书中关注伟大的音乐家们,他们像一个个神?o供我们膜拜,但其实也十分平凡。他们组成的历史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被构建的一面。他们的作品是不朽的,然而这些不朽不但出发于个人在大时代中不得不然的沉浮,也建立在后世不同环境下人们的投射。一个音乐家死去了,他的艺术遗产不得不被百年后的另一个艺术家诠释,而当这位百年后的艺术家死去,又继续被另一群艺术家用或者精辟,又或曲解的方式回望。在整个漫长的过程中,*能把握话语权的,正是德奥地区的艺术家,以及学者们 本书依照历史顺序,以德奥音乐家为中心,分别介绍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柏辽兹、瓦格纳、勃拉姆斯、施特劳斯、马勒、德彪西、勋伯格等众多音乐巨匠的人生经历、作品风
我未及思忖,便欣然应允。原因很简单:其一,我是陕北人,信天游是我的故土之歌,无论我走到哪里,我的心灵深处断不了对它的那份眷恋之情;其二,杨璀是我一向敬重的民歌学者,四十年来她几乎踏遍陕北的寸土寸地,精心记录下每句唱词、每个音符,甚至把信天游视为自己的精神生命所在;其三,信天游自本世纪30年代中后期“发现”以来,几代音乐家像采矿、探宝那样,从生活底层把一首首民间杰作发掘出来,使之永远回响于天地之间。面对这份遗产,面对采集者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及这样一本重要的“选集”,我没有理由不为它说上“几句话”。
文学原著是新鲜的果实,流行歌词把它们制成了蜜饯。 这本书以28首流行歌曲为切口,发现了隐藏在歌词里的一系列文学秘密。 如果有一首流行歌曲,能够让你记起某一首美妙的诗篇,或者能够触动你去翻一翻某一部文学名著,那将是这本书珍贵的遗产。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
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满足人们对歌唱伟大祖国方面音乐资料的需要,我们精选了这本优秀合唱歌曲选。本书收录了我国音乐家创作和编配的优秀合唱歌曲,对于那些译配、改编的外国作品暂不在选收之列。 本书为力求版本的准确性,有些是直接由作者提供的,有些是从若干个版本中筛选出来的,*限度地争取不错与少错,以提高本书的选编及出版的质量,加强实用可靠性。当然,限于资料不能穷尽,可能有些优秀作品未收人,望广大读者予以指正,以便再版时得到补充,使本书成为更全面更优秀的歌唱伟大祖国的音乐作品选。
本书探寻20世纪上半叶中国流行歌曲的历史原貌;述评黎锦晖、任光、黎锦光、陈歌辛、贺绿汀、刘雪庵、聂耳、严华、姚敏、安娥、范烟桥和田汉等词曲作家及其作品;评析黎明晖、王人美、黎莉莉、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李香兰、白光、吴莺音等歌星的艺术人生;探讨民国流行歌曲的文化成因、传播途径、艺术特色、受众需求和文化功能;修正将民国流行歌曲一概定为“靡靡之音”的错误;替“流行歌曲”立科学概念;让更多人真正懂流行歌曲而美妙起来。
本书是我们在长期科研与多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编写而成。这些年,我们一方面深感当代大学生音乐知识的匮乏,一方面又发现他们对音乐是那么的热爱,这无疑是一个矛盾的现象。为了对当代大学生的音乐之路予以指引,让他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音乐作品,又不至于被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所难倒,我们特编写了此书。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一直本着通俗易懂、紧贴时代的原则,注重经典与流行的并存,并且在选取作品的时候都是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比较之后确定下来的。而优秀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如何在其中选择合适的作为推荐曲目无疑成了*的难题。毋须讳言,、在这个问题上至今仍让我们难以取舍。我们一方面力求在编写中充分发挥每一位编写组成员的专业特长和审美性格,同时也考虑到这是一本供我们普通高等院校使用的教材,务必在体
《音乐欣赏十讲》的编写宗旨:普及音乐欣赏知识,提高音乐文化修养,陶冶情操,激发健康向上追求;聂元龙、孙晶、朱亚荣编著的《音乐欣赏十讲》的编写原则:围绕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主题,简明扼要介绍有关知识,及欣赏各类不同音乐作品应遵循的原则。 《音乐欣赏十讲》的编写方法:通俗形象的语言表达,无艰深专业音乐理论和表现技巧介绍;《音乐欣赏十讲》的切人点:以大量经典作品为切人点,专注于欣赏指导,解决读者欣赏音乐作品时遇到的问题;本书的读者群:中高级音乐学科学生;大中学音乐学科教师;痴迷中外经典曲目的社会音乐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