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200首经典爱国歌曲。这些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历次革命斗争时期的优秀红色歌曲、革命历史民歌,还收入了一些主题积极,健康向上的抒情歌曲、流行歌曲等。本书的编排构思力争做到选曲精华荟萃,独具特色。所入编的200首经典红歌,突出了 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的主题,体现了思想性、民族性和艺术性。本书是红色歌曲的经典选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珍藏价值。为建国70周年献礼~
本书是中国摇滚女声张浅潜的一本随笔集,她从自身经历出发,记叙了自己对音乐、对生命的感悟。这些年来,张浅潜以文字、图画,以及和她有关的摄影作品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她触觉丰富地感知着周遭的一切。透过张浅潜的文字,我们能看到一个思想歌者的成长之路,也能看到她所经历的中国摇滚乐和独立音乐的发生与发展;透过她的图画,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女性对内外世界的描绘,绮丽而多彩,饱满又敏锐。这十多年的游吟与记录,是张浅潜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的展现,跟随她的笔调,我们将看到她那执着的人文思索和艺术追寻。
19世纪的女性远比我们以为的更独立、更有主见,这些鲜活且具有个性魅力的女性书写着传奇,她们或具有无比优异的才华、或具有超凡的艺术品位。作为音乐历史的有力推动者,虽命运各有不同,但都值得被尊重、被关注。 本书主要对 19 世纪西方音乐史中的女性以及女性角色进行了梳理,将那些淹没在男性作曲家 光环 背后的女性进行了部分呈现,如克拉拉、乔治 桑、柯西玛、梅克夫人、阿尔玛等,试图从 19 世纪的男性音乐创作中了解当时的主流女性观以及这些观念对女性的影响,分析音乐史中难觅女性踪影的原因。 女性的独立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历史与当下交相辉映。19世纪的女性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呈现的是行为的独立、主体意识的觉醒,今天因观照19世纪女性而产生的女性主义音乐批评与女性主义学术思潮则是思维与理论的创新。音乐的部分意义在于帮
主要收录以广东地区为主的,从改革开放至今的流行歌曲。因广东地区作为改革开放时流行音乐的前沿阵地,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流行音乐歌手和歌曲,为80、90年代积累众多经典流行乐曲。本书主编陈小奇为广东音乐先锋人物,由他主编收录的 广东流行歌曲40年 150首歌曲从多个方面展现着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和辉煌。
《中国民族声乐新作品选③》为 中国民族声乐新作品选系列 第三册,前作推出后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同时也引导了对我国本土民族声乐作品的关注,激发了教师与学生教、学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声乐新创作作品的推广,同时满足音乐院校民族声乐专业教师的教学与师生演出实践方面的需求,作者推陈出新,甄选了一部分近年来新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如《锦瑟》《相见时难别亦难》《长恨歌》《茶思》《老家贵州》等,并为所有曲目重新编配了钢琴伴奏谱。
本书收录唱片共500种,内容均为外国古典音乐。“古典音乐”一词是广义的,包括20世纪作曲家作品。以古典音乐唱片而论,曲目的取舍始终是位重要的,因此本书收选唱片的取舍原则,首先是根据曲目的重要性而定。本书在收选唱片时尽量兼顾到演奏(唱)和录音这两个方面。并且还参考了英国《企鹅唱片指南》所评“三颗星带花”的唱片榜单,收录了大多数皆为“企鹅三星带花”的名优版本。供广大音乐人士参考。本书所选唱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这一特定版本的CD形式,也指它的LP形式。但考虑到市场销售中LP已属罕见,CD便自然是主要形式了。也因为这一缘故,本书所登唱片封面的图片,多数是CD的。由于各唱片公司不断再版这本唱片,其封面和编号并非固定不变,因此切不可死认封面和编号,而应认定演奏(唱)者、乐团及指挥和录音时间,版本的概念是
音乐就在呼吸里,就在身体里,就在人生里,就在历史里。
《交响曲的声音》是一本古典音乐入门通识读物,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交响曲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乐章结构、乐队组成、乐器种类等基本常识,并具体提供了包括赏乐礼仪、唱片挑选等在内的欣赏交响曲的基本路径。 全书以乐章形式划分为五个部分,从 交响曲从听开始 不可或缺的管弦乐团 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色 管弦乐团大家庭 交响曲为什么多为四个乐章 等细节出发,逐步引导读者走进交响曲的世界;同时,详细介绍了从古典主义时期 交响曲之父 海顿、 音乐天才 莫扎特、 乐圣 贝多芬,到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柏辽兹、布鲁克纳、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西贝柳斯、拉赫玛尼诺夫,再到现代时期的马勒、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一系列交响曲大师及其代表作。 由此,考据严谨而又浅显易懂地向读者提供了欣赏交响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以普通高校音乐学的新课程一《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的教学目标为立足点,按为期一年的教学计划,以历史沿革为纲要,将先秦至21世纪的中国音乐史分32讲(每讲2学时)编成。其中,讲为绪论,概述了中国音乐史的学科性质、地位、历史分期、史料、学术史以及音乐鉴赏的途径等内容;第2讲至6讲为古代史部分,依时代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歌、舞、乐器与器乐、乐律、乐谱、音乐思想、音乐交流、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的发展;7讲至第26讲为近现代史部分,大致以音乐家为单位,依时代叙述了新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亦介绍了传统音乐的发展);第27讲至第32讲为当代史部分,以音乐类别为经,如歌曲、器乐、戏曲、曲艺、歌舞剧、音乐剧等,以时间为纬,对当代音乐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叙述。
徐利华著的《宋代雅乐乐歌研究》从大量原始文献人手,详尽考证了宋代雅乐乐歌的作家群体及其创作情况,对《全宋诗》未收乐歌做了辑佚,进而深入探讨宋代雅乐中诗与礼乐的结合方式、雅乐乐歌的文体特征,以及各种典礼仪式场景对雅乐乐歌创作的影响。本书还全面整理了《中兴礼书》中保存的雅乐乐谱,并将其翻译成五线谱和简谱。
《音乐论文初级写作实用方法》由孙丝丝编著
古典音乐入门指南,30年教学经验凝结而成的经典著作。 《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是台湾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彭广林撰写的关于古典音乐的知识普及读物。书中通过对音乐知识、乐器和音乐家的全景介绍,让读者爱上古典音乐。当然,书中更是讲述了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据载,莫扎特当红时,演出一场音乐会的酬劳,大概可购买五至六台奔驰汽车,而他一天要演出三场!法拉利引擎装配完成以后,质检员们竟然是以小锤子轻敲引擎汽缸,再根据敲出来的音高,决定是否达到制造标准……看完这40堂彭广林富有个人特色的音乐课,你会发现,你以为很有“气质”、很难亲近的古典音乐,其实很有趣!让孩子爱上古典音乐一点都不难,你也会跟孩子一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摇滚是什么?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挣脱束缚的自由、是接近自我的展现、是鲜活真实的心跳、是一代代人恣意潇洒的青春岁月……随着摇滚巨星们一个接一个地陨落,他们是否会被人们渐渐遗忘,摇滚是否会走向穷途末路,我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地位崇高,曾响彻古人的生活和内心。一张琴可以诉说无数美妙 伦的故事。《古琴丛谈》从古琴的制作谈起,说到琴音的品质特色、弹琴的讲究,说到伯牙和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嵇康与《广陵散》、范仲淹和《履霜操》;论及弹琴的讲究,琴的指法、题材、打谱以及琴曲的音乐特征。又以陶渊明与无弦琴为引,论说当代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刘景韶先生、成公亮先生的品行修养、风格气质;还对早期琴曲与晚近琴曲的手法差异进行了比较,对古琴的现代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书由古琴而深入古琴文化,深入中国古代琴人、文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以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向度的共振,传达古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种高旷。
《现代川剧音乐作品赏析》以谱文并茂的方式登载了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川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培训班的两位专家及15位学员的17首作品,学员作品中包括器乐曲6首,声乐曲9首,可谓典雅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并存,抒情慢板与欢乐快板同行。作品主题几乎都来自于川剧音调。乐曲结构与发展手法,中西兼用。
《大学音乐鉴赏教程》编辑的理念是 怡情、增智、育德 ,作为在普通高校开展公共音乐艺术课程教育的目的,《大学音乐鉴赏教程》所选用的音乐作品鉴赏分析等,将尽可能从更广的层面予以人文的诠释。因此,《大学音乐鉴赏教程》的信息量较大,涵盖了声乐、器乐、综合音乐艺术等门类的鉴赏内容,所选音乐作品皆为中外经典之作。在鉴赏之前,还安排了 中国音乐概述 与 西方音乐概述 两个章节。以便使学生对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编辑这样较大容量的教材,力图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音乐欣赏方法,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发展的脉络,中外作曲家、演奏家和经典音乐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对同类体裁的作品应有所选择,余下的作品可作为课外补充欣赏,也为学生自学教材拓展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本书内容共分四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开头用一段两三千字的独立文章描述历史大背景,接着用每个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串起乐曲的历史脉络。所挑选的音乐都是旋律优美动听的经典名作,每一首乐曲对应有轻松笔谈,内容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及对首钢琴曲的特点概括,并有一些感想(附简短的 两分钟懂音乐 视频讲解)。本书内容为深入浅出、趣味十足的音乐普及知识,希望带领读者走进经典作品并欣赏经典作品,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