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广大的专业音乐工作者与业余音乐爱好者而编写的一部“雅俗共赏、学术性与实用性兼顾”的通俗教材。用作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继续教育学院的必修课教材(2000年5月,星海音乐学院专业基础课内部教材《歌曲写作》),现已在此基础上做了较大地增改与修订。全书共十一章,各章节相对独立。为了便于读者自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安排具体的阅读内容,不必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进行。因此,作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在阅读此书时,可侧重于学术性的通篇游览;而作为业余音乐爱好者在阅读此书时,可侧重于实用性的选择游览,尤其是初学者列应如此。
作者从事流行音乐实践和从事理论研究写出本书,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你会看到最典型的例证;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新概念”,因为本书从全新角度去解剖“麻雀”,其内容包括:音乐的基因、结构、关节、流线、色彩、脉搏、形态、记忆点、冲动、接口等十九章节。对于歌曲旋律写作的音乐人及创作型歌手、制作人来讲是一本最易掌握的自学教材。
指挥艺术涉及较广的知识面,《指挥法》也可以有种种的写法。本书力图结合我国指挥专业的具体情况,由浅入深,尽量系统、全面地介绍这一专业知识。书中除对基本技术作某些分类归纳以外,更多的篇幅属于经验总结性的叙述。
本书是著名指挥家朴东生多年心血的结晶,是他专门为业余音乐工作者、爱好者撰写的一部自学入门的教科书由高占祥题写书名,文化部群众文化司刘国富副司长作序。本书告诉我们,群众性音乐团队如何组织、如何训练、如何组织排练演出,如何才能达到“业余的组织,专业的水平”的目标,并对指挥的素质和作用、指挥的姿势、动作、表情、对音乐的各种情况的处理办法都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讲解。它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大专学院的音乐团队的组织者、文化馆站的辅导者、音乐指挥爱好者、工作者,以及指挥专业的师生们难得的良师益友。
指挥——合唱或乐队的指导者,负有对合唱团进行训练、选定曲目、指挥排练和进行演出的责任。指挥是一个合唱团队的灵魂。 本书是一本教程,教程的着重点除了它的系统性,循序性外,还必须注重它的实用性。指挥是动态的表演艺术,用静态的文字、图片教学很难让学生看懂、掌握。初学指挥者常常是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来得到领悟的。本书的一个突出优势是附有两张配套的DVD光碟。一张是《合唱指挥教程》本文的讲解,本文讲解的这张DVD的制作,是由作者用遥控自拍而成,边讲解边用动作说明谱例,相信它比仅用文字解说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揣摩指挥的各个要领。
《歌曲作法教程》分为六个章节,全面分析、论述了歌曲创作中常用的各种手法,并应用谱例具体示范、说明。本书每一章节均设有相应的习题,适合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及音乐爱好者学习使用。本书由周复三编著。
本书深入浅出地从简单的一部曲式至复杂的变奏曲,从单声部写作至多声部写作,以至钢琴伴奏写作等,做了系统全面地阐述和讲解,使学生们易于学习,易于理解。每章还附有习题,包括理论题、分析题与写作题,通过做习题加深理解,使学到的理论转化为指导创作的活生生的知识。 对于各行业的业余作贡者而言,通读本书,细致地分析每个谱例,研究别人是怎样思考,怎样布局,怎样处理词句,怎样用旋律来表达感情,是十分有益的。 青年作曲学生们声乐体裁和器乐体裁的音乐写作是两条平行的线,要两者并重。 在本读本的各章节后并没有留作业题目,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心得写些小型、中型的各种题材、体裁的歌曲。有都是指导是好的。若没有这个条件,可通过试唱、讨论、修改作品业学习写作,不少的歌曲也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而
本书深入浅出地从简单的一部曲式至复杂的变奏曲,从单声部写作至多声部写作,以至钢琴伴奏写作等,做了系统全面地阐述和讲解,使学生们易于学习,易于理解。每章还附有习题,包括理论题、分析题与写作题,通过做习题加深理解,使学到的理论转化为指导创作的活生生的知识。对于各行业的业余作贡者而言,通读本书,细致地分析每个谱例,研究别人是怎样思考,怎样布局,怎样处理词句,怎样用旋律来表达感情,是十分有益的。青年作曲学生们声乐体裁和器乐体裁的音乐写作是两条平行的线,要两者并重。在本读本的各章节后并没有留作业题目,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心得写些小型、中型的各种题材、体裁的歌曲。有都是指导是好的。若没有这个条件,可通过试唱、讨论、修改作品业学习写作,不少的歌曲也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而诞生的。
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是断然的、严厉的,那只是在排练的时候,为了达到有时排练延续的时间很长。可悲的是有人表现出不满,有人心不正焉,有人发牢骚说太累,有人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精神,这时大师暴跳如雪,狠狠地呵斥起来,对那些起不想完成自己责任的人提出尖锐批评。因为他那敏锐的艺术感觉受到玷污,他要求毫无保留在奉献给艺术,他有权要求乐队乐手、歌唱家和合唱队员。然而当指挥家离开了排练厅,他立刻忘记了所有的抱怨,成为一位极其友善、真挚、充满人情味的人,他甚至会有排练时所发生的一切感到些许不安。
作为流行音乐理论中核心课程之一的编曲,我们认为,它既不是古典音乐体系中配器法在流行音乐领域中简单的复制与模仿,也不是狭隘的电声乐队配器。通过对现代流行音乐配器的分析与总结,并借鉴古典音乐配器的若干法则,我们试图建立一种更适合流行音乐特点的配齐方法,即模块化的配器方法,而模块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书中所提到的“织体”。本书的布局谋篇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心内容在于第二部分“编曲原理”中对于模块织体构建的理论阐述。而为了能在实际的音乐配器中有更具体的指导,我们在第三部分则着重介绍了各种具体流行音乐风格的特点,并在音色选用、音型、节奏型等方面做出编曲的示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