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建筑与雕塑入门》是继《西方古典绘画入门》和《西方古典音乐入门》之后 第三本介绍西方艺术的入门书。考虑到建筑与雕塑的相关性,本书将这两种艺术合于一卷,这有利于读者的阅读。与前两本书一样,本书为古典艺术的爱好者提供相应的入门导读,引领读者步入古典艺术的神圣殿堂。全书共 20讲,建筑与雕塑各10讲,从古代埃及与中东一直讲到20世纪初,收入近300件建筑或雕塑作品。本书附有索引,注明了每件作品的所在城市、位置和相应的博物馆,不仅便利读者参考,而且为旅行中的艺术欣赏提供了相应的指南。
《鼓浪屿老别墅》是目前专门介绍鼓浪屿老别墅内容较全的著作,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用通俗生动、简明扼要的语言一一讲解鼓浪屿70余栋老别墅的前世今生,以及鼓浪屿建筑风格和装饰特色,并配精美实景图片。读者可“按书索墅”,深度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上一幢幢时光沉淀中的建筑瑰宝。
《造房子》一书是世界建筑优选奖普利兹克奖得主、有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 10篇建筑文化随笔――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王澍的有名建筑作品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的深入思考。 6篇散文随笔+1篇对谈――作者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
古代墓葬壁饰,是当时埋葬制度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历史时期墓葬壁饰的题材和内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因此,关于中国古代墓葬壁饰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它不仅是考古学研究的范畴,也是历史和美术学者关注的课题。 本书截取了一些有价值的断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墓葬壁饰的时代特点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大体勾勒出墓葬壁饰的发展脉络,让读者感受古代幽冥的缤纷色彩,领略古人精湛的绘画雕刻艺术。或许某段叙述或某些画面,能够激起您一缕怀古幽思,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奥德在书中梳理了荷兰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呈现了对荷兰未来建筑的思考与探索。书中含有大量荷兰建筑的文献照片。具体内容由: 关于未来建筑及其建筑可能性; 荷兰现代建筑的发展; 过去, 现在, 未来; 法兰克福国防部对欧洲建筑的影响; 是与否: 建筑师的知识; 新建筑领域: 艺术与标准。
《钢笔手绘别墅表现》是以建筑钢笔画的形式来表现别墅建筑艺术造型的。所介绍的别墅住宅以“塔楼式别墅”居多。所谓“塔楼式别墅”即住宅与塔楼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一幢住宅建筑。塔楼的存在丰富了立面造型,往往会产生独具个性的和生动的建筑形象。
“道法自然”的确是历劫不磨的哲理。自然产生的事物常常就是合理的结果,完全不必喊些“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的口号来蛊惑人心,推销未必有效的“发明”。建筑界对美术课程的“创新”尝试并非全然白费,它多少丰富了教学内容,其可取之处自然会被纳入传统。同时以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从另一个方向的实践证明了传统的建筑美术训练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西方建筑学校对传统美术教学正在流行某种怀旧情绪,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建筑系的老师和学生,大可不必怀疑我们的美术课程是否过于“传统”“守旧”而正在犯什么“大方向错误”。教者尽心教,学者用功学,这就是一切!这篇序文,未必能为众家著者的劳绩增光添彩,但如果能为教学双方都加强一些信心,也就令作序人感到欣慰。 马克笔作为一种绘图工具,一直受到设计人员的喜爱,就是
《创意城市》系列图书关注的是生活在欧洲的欧美当代视觉艺术和时尚领域的著名艺术家、设计师以及他们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活动。现代欧美的城市发展史是一部现代欧美艺术的艺术发展史。绘画、工艺、时尚品设计、摄影、景观、装置、雕塑、橱窗等艺术是现代城市之所以成为“现代”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书为《创意城市》系列之《佛罗伦萨》分册。本书佛罗伦萨的特点是男装、当代艺术生活方式,因而选择相关的服装设计师和当代艺术家、设计师。希望通过这本书特别的内容,具有代表性的创意人物,可以使中国读者对意大利的艺术文化和创造力有更进一步、更深层的了解。
赵鑫珊编著的《手绘剑桥大学建筑:剑桥校训和大学精神》的主脑是试图通过剑桥大学的手绘校舍建筑(写生)对其校训作些解读。基本动机是通过余工的手绘建筑艺术把剑桥校园建筑的独特美朗诵出来,揭示出来。他的线条有“咫尺万里之势”,因为从中透露出来的是剑桥大学精神。从余工的建筑写生画面上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正是这两个层面的合而一股。它使我们从一个形象思维的侧面走近了剑桥大学精神。并作了些解读。它同我国的“四文”或“四道”是息息相通的。
音乐与建筑史一枚金币两个面的关系。或者说,音乐里头有建筑,建筑身上也有音乐,在西方,一开始是建筑引领、启迪和营养了音乐,文艺复兴建筑的对称美便有这种功能……本书系统全面的研究音乐与建筑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和音乐解释。
《建筑美术:铅笔素描》根据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要求,由清华大学周宏智教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按照教学步骤由易到难、分门别类地讲解了素描的学习要点,包括概念和目的、工具和材料、基础表现技法、素描作品等。其讲解详尽、范例精美、实用性强,适合高等院校建筑学、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专业学生使用,同时也适合广大美术爱好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