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透中国人诗意栖居的方法 梁思成、林徽因两位中国近代建筑学的奠基者,将他们对建筑研究之心得,以优美文字向大众讲解。二十讲涵盖普通人应知道的建筑基础知识、建筑审美、空间艺术、生活哲学,是一部包含常识、赏析、应用的建筑通识读本。
本书是世界建筑*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 * 10篇建筑文化随笔 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 王澍的著名建筑作品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 好的建筑 以及 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 的深入思考。 * 6篇散文随笔 1篇对谈 作者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 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
日本建筑师长坂常,是近年来活跃于世界的新锐设计师,以蓝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御用设计师的身份为国人所熟知。在日本这样一个在建筑意识上已有普遍高度认知的环境里,长坂常针对于安藤忠雄、隈研吾等上几代建筑师的追求完美造型和主观空间的设计理念,提出了 完整性是一种束缚、居住人需要自由和参与 的新的设计理念。长坂常的在设计中强调: 专业的部分和业余的部分、设计师的部分和业主的部分、是不是可以不再对立、是不是应该可以同时存在? 这本书,在*时间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日本当今*一代建筑设计师于不再封闭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设计思考的参考样本。
《东南园墅》是建筑界一代宗师 童寯 ( j n ) ,向世界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经典著作,也是其晚年于病榻上用英文书写的*后一部著作,初版于1997年;本次全新修订版由童寯之孙、同济大学教授童明执笔翻译,以简洁雅致的文笔,重新传达出童寯先生英文原著的真意。 赏园之趣:深刻解读中国园林的精神与内涵 中国园林与山水绘画、文人情趣的联系紧密,童寯认为, 中国古典之园林,实为三维中国画卷 , 造园的情趣,远甚技巧与方法 。 造园之法:全面分析园林营造的细节与技法 建筑与布局 凉亭、厅堂、游廊、石船、台地 装修与家具 门洞漏窗、涂漆木构、铺地纹理、假山石屏、盆栽罐植 叠石 取材、鉴赏、匠师 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的地位、布局准则、种类介绍 园林之史:细述园林历史及东西方园林的区别 融贯中西 西方园林实则
本书内容主要出自《中国园林》《苏州,一座园林城市》《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等著作,共收录140余张图片。 《中国园林》初版于1949年,收录了苏州园林的图片20余张,被誉为海外中国园林研究的开山之作。作者喜仁龙是20 世纪上半叶西方极为重要的中国美术史专家,首届查尔斯 兰 弗利尔奖章获得者。 《苏州,一座园林城市》初版于1936年,作者弗洛伦丝 露丝 南希曾在苏州生活多年,对苏州城内外各处景致了如指掌。她的丈夫文乃史参与创办了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并在1922至1927年间担任该校第三任校长。 《中国园林览胜:留园与狮子林》初版于1943年,是一本详细的游园指南。作者包爱兰曾在景海女子师范学校(今苏州大学一部分)任教。
《东南园墅》是建筑界一代宗师童寯,向世界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经典著作,也是其晚年于病榻上用英文书写的最后一部著作,初版于1997年;本次全新修订版由童寯之孙、同济大学教授童明执笔翻译,以简洁雅致的文笔,重新传达出童寯先生英文原著的真意。·赏园之趣:深刻解读中国园林的精神与内涵中国园林与山水绘画、文人情趣的联系紧密,童寯认为,“中国古典之园林,实为三维中国画卷”,“造园的情趣,远甚技巧与方法”。·造园之法:全面分析园林营造的细节与技法建筑与布局——凉亭、厅堂、游廊、石船、台地装修与家具——门洞漏窗、涂漆木构、铺地纹理、假山石屏、盆栽罐植叠石——取材、鉴赏、匠师植物配置——园林植物的地位、布局准则、种类介绍·园林之史:细述园林历史及东西方园林的区别融贯中西——“西方园林实则悦目,东方
世界那么大,如果你想去看看,何不从世界经典建筑开始? 本书融合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将不同民族、地域的标志性建筑串联起来,讲述世界经典建筑背后的故事,带你欣赏、了解世界经典建筑风采,开阔眼界、增长见闻。
伦敦泰特美术馆坐落于伦敦米尔班克地区的泰晤士河畔,是英国重要的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囊括了从16 世纪至今的艺术杰作。书中包含威廉 布雷克、约瑟夫 马洛德 威廉 透纳、约翰 辛格 萨金特、约翰 威廉姆 沃特豪斯等欧美著名画家的画作及赏析, 还可以从中了解到伦敦泰特美术馆的历史、主要馆藏及相关艺术家的生平。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是西班牙为1929 年召开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而专门修建的一所综合展览馆。这里藏品丰富,展示了从罗马时代到20 世纪中叶的种类繁多的杰作,包括雕塑、绘画和手工艺品等,其中涉及诸多名家的作品,如埃尔 格列柯、迭戈 委拉斯凯兹、彼得 保罗 鲁本斯、卡纳莱托等。
美景宫的城堡是晚期巴洛克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美景宫建筑群的诞生是为通过其房间中的湿壁画和装饰来颂扬欧根亲王的形象,在岁月的变迁中逐渐成为奥地利民族艺术的守护者。哈布斯堡帝国的过去与欧洲的历史融为一体,通过长廊的展览室向我们讲述着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主要艺术运动。博物馆中对印象派代表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是全景式的,包括保罗 塞尚、克劳德 莫奈、皮埃尔 - 奥古斯特 雷诺阿等。早对分离派画作的购买造就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博物馆展品。这里对居斯塔夫 克里姆特的作品收藏中不乏其传世杰作,如《索尼娅 尼普斯肖像》《戴羽饰帽的女士》《吻》《朱迪塔I》。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位于曼哈顿中城的繁华地段,如今已然成为一处现代艺术的圣地,是了解现代艺术的必看之馆,代表性藏品有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等。本书选择了馆内有代表性的现代艺术作品,以期为读者呈现出欧美现代艺术的概貌。
《建筑学概论》(增补版)为大学本科建筑学专业及与之相关的城市规划、景观园林、室内设计等专业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意义、建筑的物质技术性、建筑的社会文化性,以及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学概论》(增补版)既有基本知识的介绍,又有独特的理论观点,是建筑学科学生以及建筑爱好者的参考书籍。
《行者图语》是李兴钢在寻觅心中 理想地图 过程中的旅途游记,是对日常 行望居游 所得感悟的草图记录和短语注释,是 胜景几何 思想形成和实践操作背后的思考图示和思想密码,全书分为游/憩、行/旅、望/栖、居/造四个部分,共收录草图300余幅,语释1.5万字,涵盖山水写仿、园林、山水旅行、聚落、城市、建筑、日常、场地、设计、研究等内容,是理解李兴钢 胜景几何 建筑思想的有益资料,可视为《胜景几何论稿》的姊妹之作。
本书紧扣当今建筑设计学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主要内容涵盖了广义建筑设计所包括的建筑设计概论、世界建筑设计简史、建筑平面图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建筑材料的发展应用与新技术、建筑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建筑设计趋势及设计师与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全面介绍了建筑设计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同时在各个章节中精选了很多与理论紧密相关的图片和案例,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本书可供建筑行业内从事建筑设计的专业人士以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为 西方建筑史丛书 从书中的一本,本书按照时间排序,向读者介绍了罗马式建筑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历程(初期、盛期、后期),不同地区罗马式建筑的特点差异和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建筑的功能和意义。在综述的过程中,本书通过一些建筑的内外部照片、细节图片以及图纸,介绍了罗马式建筑领域中*重要的建筑师和建筑作品。纵观全书,丰富的罗马式建筑案例和照片,生动而易懂的文字,建筑材料、技术方面的历史背景和信息,构成了这本罗马式建筑指南书籍。
《乌有园(辑:绘画与园林)》是由金秋野和王欣二人合编的系列出版物,关注“有关中国传统设计语言现代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涵盖理论与实践(包括实验性作品),内容以建筑为主,也涉及造型艺术、绘画、文学等领域的进展。2014年出版的辑“绘画与园林”约请了八位作者(董豫赣、李兴钢、李凯生、宋曙华、郑文康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传统绘画、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语言的关系,内容涉及自然与人工的造型、传统空间视觉构造法、有限度的建造等具体问题。此外也包含了两组与园林相关的学生习作,分别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和北京建筑大学。
《参与性景观 张唐景观实践手记》记录了张唐景观从社会观察到理想社区设想,从人与人的相处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愿景,张唐景观在日常项目实践的同时还保持着好奇和思考。设计归根结底还是反映了时代的价值取向和设计师个人的价值观。《参与性景观 张唐景观实践手记》分极简、耐久、共享、共生和参与五个章节,结合具体实践项目讨论了张唐景观在实践中的主要关注点。《参与性景观 张唐景观实践手记》还收录了张东和唐子颖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访谈和根据演讲整理而成的文章,有利于整体了解张唐景观对设计的思考。
中国建筑的灵魂图样,大师技术与艺术的奇迹 梁思成实地测量并手绘的古建筑图,因其精准、明确,极富理性美感;也因当下数字时代 手绘 的稀缺,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复制的瑰宝。本书集齐梁先生精品手绘图,并从梁先生著作中编选相应解说,将每张手绘图中蕴含的古建筑技术、审美、历史故事等信息呈现在读者眼前。
本书以江西古村中私人建筑,老屋、老宅为主要呈现内容。江西自古位于人口迁徙的大通道上,不同区域的语言文化、乡风民情不同,书中依居住环境的不同将古屋民居分为商贾豪宅,官员府邸以及乡贤民宅,各色人物的宅第老屋岁月留痕,蕴藏着生动的人文故事。 该丛书是通俗读物,图文并茂,适合大众阅读。 整套 书将以历史文化为主线,看图说话,以乡村古民居、河流山川、民情风俗 等 图片叙说江西 的 故事。除了图片展示外,还可以给从事古代建筑、地域文化研究的人士提供直观的史料。同时它还是一套导读图书,成为关注江西、喜爱江西历史文化及旅游人士的丛书。 以弘扬江西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深挖江西历史名村的文化内涵,全面彰显其实物留存,对江西深厚的文化资源、历史价值细加梳理,提升其文化传
虽然来山西访古的人越来越多,但市面上并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的读物供古建爱好者和发烧友们查考利用。尤其是新近颁布的国保,获取它们完整的档案信息,更是难上加难。《山西古建筑档案》系列丛书对国务院历次核定和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山西古建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依据批次,由近及远,分册逐个著述,旨在为山西古建筑保护和传承建立翔实的档案资料。本书为本系列丛书的*册 第八批国保。 《山西古建筑档案(第八批国保)》收录了2019年10月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的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54个古建筑(群)。依据相关地方史志、碑刻、设计文件、竣工资料及申报信息等档案文献,对这54个古建筑(群)的历史渊源、规模特征、艺术价值、技术特点、保护维修、经验教训等进行详细记录。全书精选719幅图片,包括平面图、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