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邮票背后的故事》是继《邮票背后的故事》之后,作者编写的又一本集邮专著。内容主要包括作者在邮电部邮政司任职期间邮票发行的一些亲身经历与体会;由媒体消息、旅游观光所引发的邮票掌故与解读;对邮票和集邮学术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再说邮票背后的故事》一共收入文章71篇,图片150幅,内含许多邮票设计者及人士的签名封与实寄封,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集邮学基础》分6章。分别介绍了集邮概论;邮票的收集;封、片、简、戳的收集;集邮工具书;邮集的制作和集邮展览;万国邮政和集邮联合会等内容。
邮票,是一种普通而又特殊的收藏品。作为一种微型艺术品,就审美鉴赏而言,它也许不及绘画大气也不及玉器、瓷器等古董深沉。然而它的价值并不比古董低,其中的珍邮时不时拍卖出天价来。本书的特点之一是既介绍基本的集邮知识、方法,也介绍国内国外的集邮信息和集邮趋势。作者尽可能地以简练的文字传达出最多的集邮知识,的集邮信息;此外,为了既让新集邮者看得懂,也让老集邮者不觉浅,作者是花了一定功夫,动了一番脑筋的。本书的特点之二是以一半篇幅刊载了数百枚精致的彩色图片,不少是办内次披露的珍品罕品,除非遇到大型邮展,在一般情况下,很难看到他们的庐山真面目。读者现在喜欢看有图片的书,而邮票特别适合以图片形式来传播知识,因为邮票有着博大精深的题材、栩栩如生的画面、五彩缤纷的色彩,蕴意深刻的内涵。本书的特
作者(谢伟)是一名普通的集邮者,从童年开始迷人“邮途”,即便现在已在集邮协会挂了个名,他却自认为断算不上“集邮家”,他既不组邮集参展,也没有发表过高深的邮文。他以“玩玩”的心态集邮写作,在鱼雁相通中谈邮论道,但一玩不可收拾,以孜孜以求的执著寻找邮票中的广州元素,在出版《邮览广州》之后,又炮制出更为精致的《方寸读城:寻找邮票中的广州》。在体静心闲的时候,翻开这本书,或许会眼前一亮,跟随一枚枚缤纷的邮票,去感受风起云涌的收藏之风,从而品位到一点千年古城的呼吸。邮人邮事,邮市邮情,虽然只是零敲碎打,还夹杂着许多个人印象,但有些景致和片段,让人心潮荡漾,让人思绪飘飞。
用千枚珍贵的邮票,拓展电影艺术崭新的视野,让一份静静的收藏,化作心灵美感飞翔的天空。本书依照电影发展史的脉络,向你叙述电影发展的历程、技术上的进步、艺术上的探索、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电影普及和发展的成就、国际电影文化交流活动等内容,把作者近二十年来收集到世界各国现今已发行的,千余枚崭新的电影邮票、小型张、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极限信封、极限明信片等精美邮品作为插图,按实际发行时的国名或地区名标注,向读者展示了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表现力。
方寸天地起硝烟,寸方之间展人生。本书收集了9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864枚邮票,再配以200字的说明,介绍了古今中外650位军事名人的生平、要事。其中一些邮票极其珍贵(19世纪发行的邮票4枚,1910年以前发行的邮票8枚),十分精美,文字简练生动,具有很好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珍藏性。
笔者较详细地介绍了108套投资潜力邮品的投资等级、历史走势、投资分析、实际存世量等。对一些重点邮品,如,T46《金猴》、《中银错片》、《贵州错片》、《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等邮品独特之处刻意着笔,按照投资潜力的顺序,又分邮票、小型张、小版张、明信片、小本票5大投资篇,附录方面包括22种特殊邮票发行量及市场价格总汇,为市场上同类书所缺,有助于读者查阅了解相关知识。
本书主要选载具有植物、动物拉丁学名的邮票,其次选载一些可以准确鉴定其邮票上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种类来源者。至于一些邮票上植物、动物或矿物形态特征不明显或品种来源不准确者,如中国的生肖猴、生肖鼠等,则不予收载。本书所载外国邮票上的植物动物种类,均是在我国有野生分布、栽培(养殖)或有药用历史的物种。其中植物、动物类药,均按其植物、动物的科学分类系统次序进行编排。关于本书中收载的一些世界及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如人参、银杏、山茱萸、暗紫贝母(贝母)、五味子、梅花鹿(鹿茸)尖吻蝮(大白花蛇)、高鼻羚羊(羚羊角)、虎(虎骨)、原麝(麝香)、苏门犀(犀角)、白犀(广角)等,应注意野生资源保护,严禁滥采乱猎。凡是此类动、植物,必须经过人工大量栽培或养殖者,方可供药用。我们希望这本《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