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太极大家》丛书之一。 吴图南(1885 1989),蒙古族人,9岁开始习武,先后拜著名太极拳家吴鉴泉与杨少侯(杨式太极创始人杨禄禅的孙子)为师,深得吴杨两家太极功夫之精髓。吴图南早年就读京师大学堂,他除了是太极拳名家,有高深的造诣外,还精通考古、文史和经络学,并通英语、法语等。解放前曾在南京中央大学、西北联合大学等高校任教,并担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解放后,继续从事太极拳的普及和研究,并担任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内家拳太极功玄玄刀》《太极刀》《太极剑》等。本书作者曾随吴图南先生习练太极拳40余年,书中除了全面展示吴图南先生的三世七太极拳、玄玄刀、乾坤剑等功技外,同时记述了先生太极内功修炼、太极松功练法、九宫步练法等不传之秘,以及先生
本书首次披露八卦掌内功不传之秘 转天尊 八卦走转。八卦走转是程氏八卦掌第五代传人铁恩方在习练八卦掌80多年的过程中不断体认、总结,于89岁时去繁就简编创而成,由蓝晟整理成书。书中系统介绍了八卦走转的渊源、理论基础、进阶层次及深研路径,逐句解析了心法歌诀,展现了大道至简的中华武术精粹,不啻为内家拳共通的基本功。
李经梧(1912 1997)为中国20世纪一代武术大师。他在武术上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等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 本书为《大道显隐 李经梧太极人生》的姊妹篇,由李经梧的弟子梅墨生和李经梧次子李树峻编著。书中集中展示了李经梧的武术文献和太极功夫,收录李经梧传太极内功、手抄《太极拳秘宗》及笺注、李经梧陈式太极拳经典拳照,为太极拳的修练者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和借鉴。
八段锦,易学易练,那女老幼,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都是可以练习的,因为健身功效显著,得到广大练习者的喜爱。 五禽戏,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方法之一,以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为主,相传为名医华佗创编,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高手所推崇。 太极拳,现广为流传的简化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照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摘除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 24式精编而成的。 太极扇,现广为流传的简化太极扇是在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合了扇术的特点,既继承了民间扇术的技法,又具有太极拳的基本风格。
李经梧 (1912 1997),20世纪中国一代武术大师。他在武术上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80多年,经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商人到武师的转变,如水流随势,坦然应世,从极显到隐于北戴河,皆波澜不惊;本是民间拳师,却积极协助政府推广简化太极拳,突破门户之见,把《太极内功》公之于世。本书收录李经梧传太极内功、手抄《太极拳秘谱》及笺注、李经梧陈氏太极拳经典拳照,为太极拳修炼者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是张喆先生于1958年撰写完成的一部关于太极拳行功方法的书稿,原名为《太极拳一百零八式行功练习要诀和呼吸方法》。108式太极拳,是由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先生之子杨班侯,亲自传授于弟子张策,张策又亲授其堂弟张喆。包括套路、推手及对练等内容,是杨式太极拳早期的练习方法,具有技击实用价值和养生功效。
李经梧(1912 1997),20世纪中国一代武术大师。他在武术上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等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在8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经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商人到武师的转变,却如水流随势,坦然应世,从极显到隐于北戴河,都表现得波澜不惊;他本是民间拳师,却积极协助政府推广简化太极拳,突破门户之见,把《太极内功》公诸于世;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近2000人,传艺指点的有万余人。一生颇多可圈可点之处。 本书通过李经梧弟子和友人的回忆与讲述、通过当代学者和武术名家的研究,真实展示了其身世、人品和武功,予后人不少启发。同时,本书录有李经梧的武术文献和100余张拳照,其中,拳照大部属首次发表,极为珍贵,并配有其弟子对招式的解说,对同道中人多有助益。内附的《太极内功》和《太极拳秘宗》对太极拳爱好者来说
《85式杨式太极拳意气势练习及用法》不仅对套路进行分段,还对动作加注了分解式名,新编了动作歌诀,揭示了动作与呼吸、意念密切结合的奥秘,披露了动作在实战中的应用方法,这些内容都是其他同类书中很少涉及的。
本书共分五章,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的动作以及太极拳的基本知识及其理论。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可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阅读学习。
本书为《中国太极名师精典》系列丛书之二,为赵堡太极传世珍藏版,隐踪数百年,秘传不出村之赵堡太极全貌问世;十一代传人赵增福先生亲授老架一百一十式;公开赵堡养生气道、健身功架,技击推手奥窍;为自学者传式,授理,为初学者解劲势,传用法;分解动作犹临言传身教;细讲阴阳,说透虚实刚柔。
《武式太极拳简易28式》主要收录了落地梅花雪后香——武式太极拳、流伟百年的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特点——老干梅花、武式太极拳的健康功效、武式太极拳基础功法、武式太极拳简易28式习练要点、武式太极拳简易28式拳法详解等内容。
太极推手与散手实践是中华武术的一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纳其它拳种有用的技法来充实自己,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练法,但它又与其它拳种在技击法则上有着许多雷同之处。因此,要正确熟练地掌握这门技艺,还应对其它拳种的有关知识有一个综合的了解。 太极推手与散手实践在继承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各种因素的限制,以及人们学习层次不同、理解不一,导致一些练法与实际用法出现偏差。有的是以健身和观赏为主,有意编入一些舞蹈及体操动作,淡化了其攻防作用。有些动作因比赛时为防止不必要的伤害而弃之不用。这些都束缚了手法的充分发挥,使不少太极拳爱好者「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 真正武术功法的精华,不在乎架式的好坏,动作的难易,而要以得人为准,举手投足即见输赢,「哼哈」之间,胜负立
精简杨式太极拳套路共有43势,技术特点可归结为六句话:动作缠绕,连贯圆活;主宰于腰,劲贯四稍;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开合呼吸,自然协调;技法明确,动作清楚;防病治病,健身延年。本书主要介绍基本功,即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和眼法。每一式均有动作分解、锻炼要领和技击作用说明,并配有192幅插图,习练者可参考书本图解说明上的要求对照练习。
42式太极拳与传统太极拳相比,更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其一,它吸收了四大太极拳门派的代表性拳势动作,规范了套路,为各门派所接受,同时适应了国内外太极拳的竞赛要求,便于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其二,它增加了左右拳势的平衡,弥补了传统套路的不足,更有利于健身;其三,它以杨氏太极拳拳势为主吸收了其他主要流派的代表性拳势动作,不仅使套路内容丰富,而且更具有观赏性,便于推广普及;其四,套路增加了难度和运动量,有利于太极拳的发展和竞技。
追求健康目前已经排名在幸福指数前列,通过什么路径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精神状态,存在多种选择,理当争取效果。 《杨式太极拳大架与养生》介绍的是太极拳关于生命之本——内气的锻炼方法。内气人人具有,但不练不强,不练不畅。内气以无形无象之特征,掌控着人体的脏器、经络以及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疏通与通畅,影响着精神状态。这里以杨式太极拳大架为载体,指导人们通过内外、虚实、开合等练法,走出一条持久、轻松、节省的养生之路。
这本书分为五章。主要介绍了和式太极拳的产生、传承和特点,阐析了和式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和拳理,配图阐述了和式太极拳的拳架套路及用法,演释了和式太极拳推手的基本知识及技法要领、颈别运用等。对和氏老谱重点作了注释,并对各篇拳论的来历及背景作了阐析。。编著本书时,作者力求把握前人的本意,严格保持和式太极拳的原貌,忠实继承。兼抒自己的练拳心得与见解。本书如能对和式太极拳爱好者起到入门引路的作用,带来健身祛病和自卫的效果,笔者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