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博古图》共三十卷,分二十类器物。书中器物形模、铭文、字画三者皆具,均为古籍原貌。“饕餮纹”这一称谓,在此书更是首次出现。该书独特的器物描述法、临摹绘图、铭文拓本“三位一体”的编纂体例,在青铜器图录中均为,后世众多同类著述皆以此书为摹本效仿。《宣和博古图》在中国青铜器图像著录史上有开创之功、楷模之效。 此书为官方组织编纂,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金石学著作,而此版本是的白话译本,更是广大文物研究者以及收藏爱好者案头的工具书之一。
十一岁的少年默,遇见了伊博罕先生,两个完全不同的年龄,不同世界的人,改变了彼此的一生。 这是一本感人的书,关于父子关系的新解释,也关于不同年龄的互相扶持。绝望的父亲培育出充满仇恨的儿子,结果要靠另一个浪漫又有包容心的男人改变这个儿子的未来…… “摩摩,假如你必须偷东西,就到我的店里偷把。”就从这天起,摩摩和伊博罕先生成了朋友。 摩摩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被父母抛弃的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长大”,证明自己值得被爱。他偷窃,上妓院,直到伊博罕先生的出现,让他改变了一生。 伊博罕先生是摩摩家楼下的杂货店老板,他和摩摩建立起一段亦父亦友的关系。他跟摩摩谈新,带他去旅行,去认识世界。一点一点地柔软了摩摩对父母,对世界地怨恨。摩摩学会了爱自己,学会了和生命中的不妥协,重新过生活,体会
本书系北京图书馆和北京中医研究院珍藏的孤本《回回药方》和《永类钤方》等八部方书经编校而成。《回回药方》是元·回回医所编,为手抄本传世,其中折伤门论述骨伤科内容。《永类钤方》系元·李仲南撰,成书于公元1331年,全书二十二卷,其中卷二十二风损伤折论述骨伤科内容。此二书为北京图书馆所珍藏,其所论骨伤科包括骨折、关节脱位、筋骨缝损伤的手法复位外固定技术和内外用药经验,以及对脊柱损伤的论述和治疗经验十分宝贵,不少经验和方法至今还有科研、临床应用价值。 方书编校者对全书进行了点校和必要的注释,使之通俗易懂,古为今用,对现代临床、科研有实用价值,是从事骨伤科、外科、妇产科、药剂工作者有益的参考文献。
身为妈妈,看到孩子穿上充满爱的手作服,心情一定很激动吧!本书以妈妈们喜欢给孩子做的日常手作服为主题,介绍了裁剪和缝纫中的基础知识,作品纸型为1:1实物等大,分为90~120cm四种型号,这是一本可以陪伴孩子长高的裁缝书。
婚丧是人生的两大礼仪。作者牛志平多年从事唐代婚姻、妇女和丧葬史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颇有影响的论文。在此基础上,又对唐代婚姻和丧葬的状况进行了总体考察,紧紧围绕唐代既封建又开放的社会特征,从各个侧面对唐代婚姻和丧葬进行了描叙和论述。《唐代婚丧》学术性较强,但语言平实,雅俗共赏。它对人们了解唐代婚丧状况,进而深入理解唐代社会大有裨益。
《源》是一部系统考证人类文明源于中华文明的学术著作。作者从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发祥演绎入手,运用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气象学、文献学、社会学、古文字学、史学等众多学科和神话、宗教、民俗、天文、历法、地理、数理、海洋等广阔领域的知识予以融会贯通,对中华文明与世界诸多文明的相同相似进行探索、思考、辨析、整理,从而得出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之源的结论。 整体来说,作品视野开阔、汪洋恣肆、浑成一体;作品资料繁富、引征广博、论述全面,堪称目前这一领域集大成之作,不失为一家之言;作品对传统的文明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等进行甄别、扬弃,是一本论点十分鲜明又具有颠覆性的开拓力作。当然,百密一疏,书中也有个别观点可能存在争议。
在中医发展史上,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它一下子跌进了深谷,经过艰难的挣扎,它又迅速发展。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纪。《医学人生丛书》选择中医泰斗级人物及在中医药界具有较大影响者,通过他们的口述,从中医角度将那个社会,那个家庭、那个人的画面展现给世人,通过他们的经历,展现中医的发展状况,通过他们的口述,展现他们平凡而又靓丽的人生一这是历史长河中的水滴,但可折射出上个世纪的光彩。
中国古代男女大都要通过的程序来确定夫妻关系,这就是被社会所认可的婚姻礼俗。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中,无论是周代六礼的诞生,还是各个朝代对婚娶制度的完善,以及各族人民的求福择吉与趋吉避凶,都体现了婚俗在婚姻嫁娶中的重要性。《中国红:中国婚俗》介绍了中国婚俗的发展历程,以及汉族传统的婚俗和少数民族的婚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