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成为上市公司资源整合、做强做大和推动公司价值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工具。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的日趋活跃,我国并购重组的相关政策及监管理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也决定了并购重组没有固定的模式,作者基于过往的并购重组实务经验和并购重组法规的理解编写了本书,是从事金融法务的律师等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是技术合同签订实务的专门性著作,作者是长期从事技术市场理论研究和技术合同法制建设的专家。本书从原理上解释技术贸易的法律关系,指导当事人掌握签订技术合同或技术合同示范文本的规范。本书简明通俗,注重实务,对实践中签订技术合同有指导作用。 本书可供科技界、经济界、司法界、技术经纪业以及技术市场经营与管理者阅读,也可作为高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指南共分五个部分:部分(初步审查)、第二部分(实质审查)、第三部分(进入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审查)、第四部分(复审与无效请求的审查)和第五部分(专利申请及事务处理)。、二、四部分按专利申请的审批流程顺序排列,第三部分为进入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审查的具体规定,第五部分为适用各程序的通用规则。
本书在介绍医药专利保护的基本知识后,通过专利复审及无效、专利侵权纠纷审理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介绍和反映医药专利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从而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由此协助提高医药行业和企业医药专利保护的综合能力。 读者对象:医药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利工作者。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研究》稿除去序言与结语,共七章,前三章按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概述、评估方法、评估一般过程的顺序从总体上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基本情况与主要问题进行了界定与论述;后四章分别对专利权、商标权、及商业秘密的价值评估进行了全面系统、准确科学的分析研究。课题研究以评估对象的法律属性为基础,力图准确把握知识产权的内涵,确定评估要素;以评估方法为关键,强调科学选择并利用方法进行价值评估;以评估参数选取为核心,致力科学确定相关参数计算知识产权价值,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科学性评估。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立体、全面、周密的研究方法对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经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逐条解析、说明,提出了很多作者独到的见解。本书详尽介绍了《专利法》每一处修改的历史沿革,同时还列出了1984年、1992年、2000年、2008年《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四个文本的对照表。是学习、研究、运用中国专利法律制度的经典著作。 本书入选新闻出版总署首批“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
《民法典体系研究》一书,着眼于未来我国民法典的体系建构,从比较法和历史考察的角度对民法立法的体系化和法典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阐释,深入研究了民法典体系的基本理论,对法典中心主义模式下的民法典体系与民法学的关系、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民法典的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设计了未来我国民法典总分结构下诸编的具体结构。
债法是一个整体,合同法是债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是一个最为重要和庞大的组成部分,但它是债法的分则。这样的逻辑关系是不可忽视的,也是不可以颠倒的。只有摆正了合同法在债法中的地位,才能正确理解和适用中国债法。本书设置上卷和下卷,上卷阐释债法总则,下卷阐释合同法。将凡是属于债法总则的内容全部放在上卷中,凡是属于合同法的一般性制度和规则全部放在下卷。本书通过这样的体例设计和体系构建,展现我国特色的债法和合同法,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研究》是“网络文化与网络社会丛书”中的一本,主要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及侵权行为概述、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司法认定等等。
受上述目的的限制,本书在整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相关的部分:部分意在探讨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理论,为构建“以利益分享为基础的专有权”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则集中分析为什么和如何构建“以利益分享为基础的专有权”。 部分由三章构成:章“不同语境中的地理标志概念”将对地理标志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澄清对地理标志及相关概念的种种模糊或不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全书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章“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变迁与观念演进”对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百余年历史进行简要梳理,目的在于阐释现行的国际、国内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第三章“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分析”将以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和现状为基础,主要从法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问题进行分析,从
本书分为“发明是什么”、“发明创造与知识产权”、“我也能发明创造”和“发明的钥匙”四个部分,朱爷爷和小精灵“IP通”将带领王晓明、杨聪聪、张林琳三个小朋友一起踏上发明创造之旅,他们将遇到很多有趣新奇的事情,广大中小学生通过他们的故事,能学到很多关于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的知识。
合同的违约与违约责任是指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法产生的财产责任,属于民事责任的一种。合同的违约责任制度包括合同的归责原则、免责事由、责任承担的方式、损失赔偿的计算规则、违约金、违约定金条款的适用。广义上的违约责任制度还包括了他人违约、责任竞合等问题。合同法主要是在第7章和相应的司法解释中加以规制的。伴随着商品经济日趋成熟和市场交易的野蛮成长,合同违约行为屡见不鲜,理论与现实的互补相融,推动了合同违约领域的制度完善。将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相结合,推动合同法律理论在市场经济主体中普及是《合同履行与违约责任》的宗旨。《合同履行与违约责任》择取生活实践出现的典型纠纷和司法裁判作为《合同履行与违约责任》的重要素材,旨在让合同法律理论“发源于生活”“抽象于生活”并最终
传统债法总论的著作在介绍债法基本规则时,常因追求严谨而显得呆板。在读者学习债法总论时,遇到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时,常会感到难以理清思路,令人学而生畏。本书写作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突破传统债法的论述模式和结构,侧重以实例及分析、提问及练习题穿插到正文中去的方法,轻松活泼地呈现民法的另一面貌,使读者时时刻刻以喜悦、进取的心情学习法律。本书是海峡两岸民法学交流的成果,它以介绍我国大陆债法为主线,将我国台湾地区债的规则——切入,科学、有效地衔接了我国大陆地区债法现有的相关法律规范与我国台湾地区债法研究的理论,并对两者作了比较分析。方志平和李淑明二位作者协力合作之本书,将使读者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本书运用综合系统整合法、哲学思辨法、比较研究法、经济分析方法、案例实证法,以自由与限制这一矛盾对立统一体为切入点,对不动产财产权的自由与限制从理论、历史、现实到制度展开全方位的讨论与研究。对不动产财产权自由与限制在公私法上的讨论,紧紧围绕着一个统一的核心目标和谐,即不动产财产权的稳定与发展、自由与秩序、效益与公平之间的一种和谐状态。本书以社会和谐与不动产财产权利益平衡思想为两个重要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