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履行障碍与合同救济为中心,提出“履行障碍法”的概念,并围绕这一概念揭示了中国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构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履行障碍法序说,不可抗力、情势变更、履行迟延、履行不能、拒绝履行、不完全履行、债权人迟延、合同救济总论、双务合同中的履行抗辩、债权人的保全、强制履行等内容。本书的很多内容在作者所著《合同法总论》中已经出现过了,因为,在意义上,《合同法总论》可以算是作者对于“履行障碍与合同救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想提示阅读过《合同法总论》的读者注意本书中的新内容:退货与减价、中国履行障碍法序说以及合同救济总论等部分。本书主要吸收了英、美、德、日、地区的大量学术资料,并在借鉴的同时较为成功地了这些相关研究资料,形成了在履行障碍法这个重要理论问题上的深度探讨和在较
债权让与制度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基本制度。本书以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为主线,遵循体系化的思考方法,运用比较分析、历史分析和法解释学的方法,对债权让与制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详尽阐释,提出了完善我国债权让与制度的相关建议。尤其对让与通知在债权让与中的作用以新的视角进行了诠释,对我国民法学界长期以来关于让与通知的传统观点进行了检讨,明确提出让与通知既是债权移转的生效要件,也是对抗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要件。让与通知发挥着使债权变动的内外关系保持清晰,交易安全得以体现的重要作用。构建科学的债权让与制度即应以让与通知为核心,从而合理的平衡债权让与三方当事人的利益。
本书为《中国合同库》的一本,聚焦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通过适用场景、法律要点提示、填写范例、关键条款批注,为读者提供该专题高质量的合同文本和使用指南、风险提示。本书中的所有合同均可通过从“法天使”(专业合同下载平台)网站上进行下载,电子版合同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实践的变化进行更新,同时利用协同编辑技术让合同变成实时可修改的合同,创造“线下纸书与线上数据”一体共享使用的全新体验,提高合同的专业性、性及不断更新。
本书根据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合同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借鉴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的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工程招投标的基本制度、方法和实务,各专业合同(包括勘察、设计、监理、施工、采购和其他涉及工程建设的合同)和国际FIDIC合同条件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再介绍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的谈判、签订、审查、履行和管理,以及工程合同索赔的主要方法和操作实务。全书的重点是建立在工程合同基础上的工程合同管理和索赔管理。 本书可供工程管理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政府、业主、监理、施工等企业管理人员阅读。
本书根据合同法和物权法的基本理论,并从一系列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入手,着眼于解决当事人在房屋买卖合同签订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详细阐明了房屋买卖合同的签订方法;指出了房屋买卖合同漏洞、纠纷与陷阱可能构成的合同风险,并通过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房屋买卖合同订立中的漏洞、纠纷与陷阱的表现形式;深刻阐释了房屋买卖合同漏洞、纠纷与陷阱形成的法律原因。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出了应对和防范房屋买卖合同漏洞、纠纷、陷阱与风险的系列对策。
《合同的现实运行规则与合同法-- 案例考察和理论阐释》以家庭、社区和市场的背景划 分,将若干案例的观察分析置于其中, 对当事人实际运用的合同规则,进行了“挖掘”和整 理。在此基础上,《合同的现实运行规则与合同法-- 案例考察和理论阐释》结合 现代合同理论,以及政治、哲学、经济、伦理和社会 学的相关理论,对当事 人实际运用的合同规则,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认识, 且通过与现行合同法规 则的比较,认为现行合同法以“有用”才能“有效” ,从而做到为“实质公 正”的实现提供保障,只有将前者的“合理”存在, 作为“活水的源头”, 才能克服“形式公正”的局限。
在技术贸易中需要签订技术合同;在签订技术合同时,涉及技术权益,毫无疑问的是所有技术权益必然与知识产权有关。本书是技术合同签订实务的专门性著作。《技术合同与技术权益--签订技术合同之规范》由王伟程、周志舰、郭淑敏、刚巍编著,本书从原理上解释技术权益与技术贸易的法律关系,指导当事人掌握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产权评估、签订技术合同或技术合同示范文本的规范。本书简明通俗,注重实务和实例,对实践中签订技术合同有指导作用。 《技术合同与技术权益--签订技术合同之规范》可供科技、经济、司法、技术经纪业、无形资产评估以及技术市场经营与管理者阅读,也可作为高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不当得利》是一部关于不当得利法的结构严谨、论证透彻且简明扼要的著作,也是部坚持英格兰法应实现由返还到不当得利、由回应到事件的转换的著作。它通过五个简单的问题构建起该领域的现代法律制度,即:被告人是否获利?若是,原告损失为何?紧接着,该获利是否不当?第四个问题则是原告据此享有何种权利?被告是否具有抗辩事由则构成待考察的第五个问题。在皮特·博克斯(PeterBlrks)因癌症逝世的前夕,他仍然坚持进行着《不当得利》第二版的修订。这部著作代表了一位的学者就这一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