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我国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了概览,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际银行业在商业银行监管和治理方面的法律成果,有助于商业银行实务界了解国际商业银行法律法规的发展态势,更好地优化自身的交易规则和治理文化;系统地研究了商业银行法律制度,有助于银行法理论界把握国际银行法制发展的态势,使银行法的研究与国际接轨。本书分专题从市场准入、资本充足与流动性监管、授信风险管理、对外投资、境外经营活动监管、外国银行规制、财务会计、审计与信息披露、市场退出等视角对国际银行业法典的相关规则进行比较分析,在借鉴国际银行业法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存在的问题,对商业银行相关法律制度的整体架构及其现有规则的局限性进行探讨,提出诸多完善的对策。本书
本书除了前言之外共分为五章。 前言部分重点说明了信用卡交易之民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及本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本部分列举了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十个有关信用卡的典型案例,指出我国信用卡纠纷数量突增,纠纷形式多样,信用卡的民法问题成为近来理论界与实务界探讨的热点,但由于信用卡交易当事人众多,法律关系复杂,大陆法系国家引入信用卡制度后在民法上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而我国的理论与立法更加薄弱,导致实务中无法可依、无理可依,实务判决中出现五花八门的情况。分析了信用卡理论研究的难点,指出我国信用卡民法理论研究局限于照抄美国、德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理论成果,而信用卡本身的实务性与技术性以及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引进信用卡、制度之后法学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是导致信用卡民法理论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对信用
银行法研究银行监管机构、银行、银行消费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随着金融产品的变化、创新而不断更新。无论进行何种更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保护银行消费者权益是银行法不变的主旨,监管机构法、审慎监管法和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主旨设计的。但是,法律和金融市场的特点决定了银行法存在着滞后性,对金融危机或多或少只能作出被动的反应,影响了其主旨的实现。本书结合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研究了银行法从理念和具体制度安排上如何减少滞后性,从而能够在程度上能动地应对银行失败。
本书详细阐述了银行法和银行法律实务,介绍了有关银行业务的法律知识,同时作为一本参考书,能方便大家在工作遇到难题时作为查阅的资料之一。本书对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与终止、银行贷款合同、银行贷款担保、银行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结算、银行信用证等具体银行实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中国刚刚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本书结合我国的银行业现状,还对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做了阐发,为将来正确运用WTO规则做准备。本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供各个金融机构、商业机构以及金融、法律工作者参考及实务操作之用。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造成的重创。随着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形势的向好,在后危机时代下国际社会已从采取短期政策措施以遏制危机蔓延转向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全面改革重塑,金融监管的边界问题受到广泛重视。 《银行监管权边界问题研究》一书以银行监管权边界为切入点,对国际社会银行监管权边界调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比较研究,并以此次金融危机为例,分析了银行监管权边界的结构性缺陷,着重对中国银监会监管权纵横向边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提出了改进措施。 ,通过历史的实证考察,洞悉了银行监管权边界变动趋势和规律,为我国银行监管实践提供指导。 第二,本书对银行监管权纵向边界的讨论和研究,是立足于解决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的
本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是笔者构思的法律视角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研究框架或体系中的“中国问题”部分,主要是从法律视角对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问题作出全面细致的分析,并提出法律视角下的应对策略,为完善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相关督促机制提供急需的方法指导。在结构上,本书分成“导论”、“总论”与“分论”等三部分。在“导论”部分,对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状况、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以及本书的结构安排等作出简单介绍。“总论”部分共分为三章,分别对法律视角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全球兴起的背景以及国内的督促机制的构成、国内外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发展状况以及特点,乃至在宏观上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督促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构想等,作出详细分析。立足于“总论”
票据对各家商业银行拓展存款业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企业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这就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极为稳定的存款。银行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并对持票人办理贴现,可以关联营销上下游,银行获得可观的贴现利息收入。本书具有角度新、内容新、结构新的特点,希望可以成为票据业务经营和管理人员指导业务操作、加强风险管理的有益指南
本书详细阐述了银行法和银行法律实务,介绍了有关银行业务的法律知识,同时作为一本参考书,能方便大家在工作遇到难题时作为查阅的资料之一。本书对金融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商业银行的设立、变更与终止、银行贷款合同、银行贷款担保、银行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结算、银行信用证等具体银行实务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中国刚刚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本书结合我国的银行业现状,还对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做了阐发,为将来正确运用WTO规则做准备。本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供各个金融机构、商业机构以及金融、法律工作者参考及实务操作之用。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银行法教学和研究的总结,体现了作者学贯中西的渊博学识。与国内相关的教材和著作不同,本书全面讨论了银行私法和银行公法,包括银行与客户的存、贷合同,支付结算的法律关系,银行破产法,银行监管的国际法、区域法和国内法。本书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评析,系统阐述了银行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我国新银行立法存在的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意义。
本书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恶劣商业银行信贷分析技能和信贷流程方面的国际实践。内容覆盖行业分析、企业经营风险分析、管理评估、财务报表分析、现金流流量分析、借款需求分析、还款能力评估、风险评级、授信限额决策、贷款品种及其结构设计、贷款文本和合同以及贷后监控等诸多方面的关键理念、分析方法和工具。本书提炼和总结了众多国际银行在信贷分析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普遍适用的经验,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书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突出实用性,旨在增强读者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银行信贷分析、风险管理、信贷操作流程的教材和参考书。
光阴荏苒,岁月流金,薪火相传,法学永继。自1915年9月东吴法学院创办以来,时光近一世纪,然东吴之辉煌、法学之昌盛,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东吴法学院于中国法治建设与法学教育史上之地位,亦可谓震古铄今,叹为观止。近现代法学大师中,王宠惠、吴经熊、盛振为、丘汉平、董康、王伯琦、孙晓楼、杨兆龙、李浩培、倪征噢、潘汉典等诸位先生,或执教于东吴以哺育莘莘学子,或出身于东吴而终成法学名宿。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合璧中西,形成“比较法”之特色;戮力同心,铸就“南东吴”之美誉。苏州王健法学院系承继东吴法学院而来。前辈业绩,自然荫庇今人,但全院师生,在以先贤为荣之余,更感使命重大,无一日或敢懈怠。自1982年恢复法学教育以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业已成为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