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杰作, 是荒诞小说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一位寻常的年轻职员,终日麻木地生活在漫无目的惯性中,某日去海边度假,卷进一宗冲突,犯下杀人案,因“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为由,被法庭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死刑。小说阐述了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人类社会的荒诞和陌生感导致个体的 望与虚无。
《人生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人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世界名著名译文库·托尔斯泰集03:复活》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德国债法总则新论》由杜景林编著。《德国债法总则新论》所要侧重者,只是“新论”二字。一是内容上的新,也就是力求反映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通过债法现代化带来的体系和内容方面的变化;二是认识上的新,力求反映学说和文献上的新的观念、见解和看法;三是判例上的新,力求反映的案型,同时反映学说与判例的协力作用;四是在有些方面,也反映了重要合同法学者的新认识,力求以此建立中国法与德国法之间的专业关联。
《一九八四》的故事设置在对于当时的作者来说属于未来的1984年。此时的世界分为三大国,曾经的英国属于大洋国。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改写历史工作的外党党员温斯顿对其所处的社会和 “老大哥”产生了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党党员茱莉亚发生感情,这一切使其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仁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他终于成了所谓的思想纯洁者。本书还收录奥威尔阐述自己写作理念的《我为何写作》与 的政治寓言《动物农场》。
《堂吉诃德》取得如此高的评价是作者始料未及的。如果塞万提斯地下有知,看到人们把他看作是西班牙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世界文坛的天才话,定会大吃一惊。他同时代的人也会惊讶得目瞪口呆,因为在塞万提斯在世的那个时代他只被认为是一个平庸的诗人,没有成就的小说家。尽管他因-W骑士历险的小说获得成功,但他却不属于任何高雅的文学沙龙。他一生生活贫困,经历坎坷。即使《堂吉诃德》成了书,他仍处在穷困潦倒之中。他没有洛佩·德·维加①那么家喻户晓、成就斐然;也没有卡尔德隆②那么受到宫廷的赏识。然而,《堂吉诃德》的发表,以及这部作品产生的巨大影响却使塞万提斯在他死后逐渐成为世界文坛声名赫赫的经典作家,被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作家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亨利·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全书全面生动地展示了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昆虫的生活情景。在对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的描述中,无不渗透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还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昆虫的世界里。他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无形中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思想、道德与行为准则。
本书是作者在英国访学期间撰写的一本专业游记。作者以一名专业图书馆员的独特视角,以细腻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及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英国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的异域风格和遍及英伦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全书共分四部分,分别为大学图书馆篇,公共图书馆篇,博物馆、美术馆、名人故居篇和闲趣与思考篇。本书既适合与图书馆有关的从业者阅读,也适合向往图书馆工作、喜欢读书、喜欢旅行的人士阅读。
1539年,在奥拉斯?马格努斯绘制的《海图》中,这里还是一片海上巨怪频出的荒蛮之境,沉睡近500年之后,一跃成为地球上幸福感ZUI为强烈的地区,仅剩天堂可以与之媲美。 “北欧迷团”逐渐演变成为今日世界ZUI令人沉醉的神话之一,极光照耀之所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里的秘密,连距离ZUI近的邻居也未闻其详,据直线到达距离ZUI短的欧洲人明确表示,其实相比之下,他们还是更了解亚马孙雨林。 终于,一位自认幽默、勇敢又较真的英国人,大胆走入这块披着面纱的传奇地域,径自推开神秘芳邻的窗扉,苛求真相,一探究竟,为卷裹全球的现象级“北欧热潮”还原一段ZUI为忠于原貌的解读。 假如幸福背后真的有迹可寻,这将是一场再值得不过的旅行。
这是一系列让你用眼睛去旅行的书。从遥远的上古传说,到一次次深刻而亲切的回忆,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过去到今天,浩如烟海的岁月里,多少地球与人类的奇迹被雕琢,被创造……以灵动的文字勾勒中国人的山水长卷,以焕彩的图片讲述东西方的地理传奇。《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作品,匠心独具的风光选美,热情洋溢的异国之旅,放纵自我的心灵远足……打破传统、全新演绎国家地理最鲜活灵动的一面,将地球与人类的美景一一呈现。世界的之美在这里汇聚,碰撞出一首自然与人文的交响诗。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为诗体悲剧,它根据十六世纪一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揭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表达了他本人对人类未来的远大而美好的理想。 全书由一系列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歌剧以及舞剧组成,涉及神学、神话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以及政治经济学。 同样,《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名著。
本书为中意两国学者们共同研讨罗马法·中国法中的物权和债权方面的论文集。全书共收集了三十余篇文章,作者涵盖中国和意大利两国学者。因此,论文集内容不仅有中国民法中物权和债权的内容,而且也有意大利国家民法中的物权和债权之内容。因而对中国学者了解两国的此方面内容是一个很好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