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就该法及劳动用工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重点条文逐条进行了条文加工,加注注释、附录案例裁判要旨,链接相关条文。此外,还收录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法律规章、合同范本等文件。本书是学习我国劳动用工法律制度的实用图书。
内容丰富的法学方法论作品有许多,但大多需要(读者)对法秩序有深入的了解方能学习;迄今为止,本书是极少数适合初学者学习的作品之一。阅读本书不需要任何的基础知识,这促使我不得不放弃初学者还不能理解的方法论的细节问题和实例。本书试图向人们介绍,即使作为初学者也必须了解的关于法律解释的知识。它也适宜于希望了解法律人的解释工作的非法律人。但是,读者还应当准备一本法律汇编,并且借助法律文本查阅所列举的实例。本书的论述从简单的实例出发并且有意识地舍去了深入法哲学或法学理论。一些法学方法论充满着大量对初学者——本书所针对的对象——而言由于缺乏实体法知识而难以理解的思考。在本书中,初学者应当首先学会使用工具。在此基础之上,初学者将能够阅读进阶文献,收获颇丰。
权利来自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权利的来源决定了,权利的地位和内容。美国当代的人权律师艾伦·德肖维茨,在《你的权利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理论——权利来自于恶行。人类对于何为正义也许永远无法达成共识,但绝大多数人都不愿看到诸如犹太人大屠杀、卢旺达种族灭绝、奴隶制、私刑、宗教裁判所之类恶行再次重演。权利正是来自于人类对过去经历的暴行磨难的反思,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人类创立和积累起权利体系来抵抗恶行的侵袭。因为人类不断犯错也不断反思,所以权利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权利是人类得享安全的惟一保障,为了实现这一点,权利也需要人类倍加珍视和维护。为权利而斗争,权利才能永存!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基础物理实验》分为绪论、实验数据处理基础、数据处理方法、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等五部分:一、二章主要介绍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第三章挑选了l2个具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功能的典型实验作为实验基础,第四章安排了l3个综合性物理实验。
《视听说教程3(学生用书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有以下特点: 教材中的视听素材来源于世界知名的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内容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呈现了多彩的世界图景,使学生充分感受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材中的话题涉及社会文化、科学发现、个人生活等多个领域,能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养成从更广阔的层面看问题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储备能量。 教材选用的音频、视频和图片等材料都是真实场景,原汁原味地呈现了各国经济、科学、社会和文化生活,与学生自身生活产生联结和对比,能够激发学生了解异国文化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效果。 教材充分考虑到语言学习的规律,所有选材都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精心的编排,难易度循序渐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描述“现象”并研究其数量规律的一门学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5章是概率论部分,内容包括:概率定义与性质、一元及多元离散型与连续型变量的分布、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等;第6—9章是数理统计部分,内容包括:统计量与抽样分布、参数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参数假设检验与分布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适用于非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以作为有微积分基础的科研工作者学习与使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的参考材料。
《预防医学(第3版)》共4篇30章。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二篇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服务,阐述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包括生活环境、职业环境、膳食对健康影响的一般规律和传染病、慢性病、伤害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及防制策略,突出临床预防的特点。第三、第四篇为人群健康研究中的医学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分别阐述了数值变量、分类变量、直线相关与回归、病例随访资料等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试验、筛查等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及资料分析方法。与同类教材相比,《预防医学(第3版)》具针对性,其临床预防服务、健康管理、健康风险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卫生保健策略、循证医学方法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将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有机地融合于临床实践中,提高临床服务的水平。 《预
本书从IPC分类的角度对电学发明审查部所属各领域进行技术梳理,为审查员提供更直观的分类工具;同时结合实际案例,使审查员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电学领域分类特点。
陈光中主编的《修改条文释义与点评》根据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对有修改的条文释义并点评,解释条文含义准确深透,点评实事求是、富有学术品味,实现先进法学理念与现实司法实践的科学结合,对新《刑事诉讼法》的学习和实施起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本文旨在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提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共同治理的设想。 公司治理之所以受到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自80年代以后,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改变,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变革,使构成公司成员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人力资本的作用得到了提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冲突变得愈加明显,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从世界各国来看,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越来越普遍。 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公司治理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但有些领域还没有触及,甚至还存在不少误区。比如对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意义认识不足。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作为当前中国公司进行治理的规范性文件,虽然
《论犯罪与刑罚》这部著作篇幅虽然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第一次翻译成中文出版以来,本书已被列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书目。当时译本依据的是原著法文译本编排次序(也称42章版,由法国学者对原著重新编排章节而成),此次再版依据的是原著的47章版,由黄风教授近期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