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意见书写作与范例研究》细致论述了制作公诉意见书和出庭意见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上了十余篇涉及多种犯罪类型、风格多样的公诉意见书,集中展示了公诉人的执法水平和司法智慧,充分体现了公诉意见书在出庭支持公诉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套丛书为开放式,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批次、有计划的完成编写出版工作。首次推出7个分册,分别为:刑事卷、民事卷、商事卷、知识产权卷、行政卷(包含国家赔偿)、执行卷、立案与诉讼服务卷。每一分册围绕相应审判领域中存在的疑难、复杂、新型问题展开,给出解答精要,统一裁判尺度、指导审判实践。我们会根据司法观点的更新及实践需要对已出版书籍中观点予以修订,并适时推出刑事、民事、行政等审判领域某一专题的分册。本套丛书在编撰过程中力求达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问答为体例,内容精炼、使用,内容精炼、使用方便。二是以疑难问题为对象,统一裁判,回应需求。三是以一线法官为编写主力,上下协同,汇集智慧。
《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采用历史考察,比较,实证和功能分析的方法对民事公益诉讼进行了系统研究。不仅对公共利益,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和民事公益诉讼模式展开了深入探讨,而且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典型的民事公益诉讼类型进行了全面的比较法考察。并基于我国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结合比较法经验,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提出了相对科学、合理的设想。作者立足,放眼世界,考察历史,关注现实。全书汇集了不少补白的资料,很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可作为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研究民事公益诉讼的参考书。
本书精心甄选了形式、表述、内容均佳的,处理纠纷类型涉及建设工程、委托代理、股权转让、特许加盟、租赁、保险、承包经营等领域的30篇仲裁裁决书。根据裁决书的写作风格和zui突出的闪光点,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n1.孜孜不懈——严谨构思,规范写作; n2.水无常形——灵活思辨,巧妙运筹; n3.举重若轻——深谙法理,善用法条; n4.精益求精——遵循惯例,专业判断。 n这些精选的仲裁裁决书,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既增加了可读性,又能使读者充分领略仲裁员的个人魅力;裁决书的用语简洁、行文连贯,通篇读来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在内容上,则满足了有法有据、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实体要求。此外,每篇裁决书后都附有评注,可谓是“点睛之笔”,以期通过“裁决+评注”模式的裁决书展示,让读者感受实务与理论相结合的魅力,同时引发读者对
《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田文昌、陈瑞华对话录》是刑辩大律师田文昌与著名学者陈瑞华就中国刑事辩护领域所进行的系列对话录,两位作者回顾三十余年来中国刑事辩护的发展道路,总结中国特色下刑事辩护的问题与经验,对刑事辩护的中国模式与经验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坦言刑事辩护中的不良环境与制度缺陷,挖掘现有条件下刑事辩护的技术空间,总结刑事辩护实务中的经验与技巧,探讨刑辩律师职业风险的防范,最后分析了刑诉法修订给刑事辩护将要带来的新空间与新挑战。
本书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正确的解释。从不同角度紧紧围绕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程序与民主》是意大利政治学家、法学家皮罗 克拉玛德雷(Pierocalamandrei)(1889-1956)讨论现代诉讼程序的著作。该书篇幅虽小,但影响甚大。对该著者及其作品的介绍较少,倒是其弟子卡佩莱蒂的著作已有中文译本:《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徐昕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程序与民主》一书,并非平行地讨论程序和民主,而是从程序的视角讨论民主。这里的民主,也不是政体意义上的治理机制,而是尊重人的权利这样一种态度和行动。这是一本检讨性的著作,是对自由主义理念支撑下的形式主义程序观的一个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