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生编著的《技术成熟度及其评价方法》以系统工程方法为指导,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技术成熟度及其评价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成熟度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组织和流程、评价案例、评价注意事项、在航天系统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后续发展。目的在于准确评价技术发展状态,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降低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风险。《技术成熟度及其评价方法》主要读者对象是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重点是承担国防装备科研任务的各军工集团和科研院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海上网络战的概念和内涵,海上传感器网络及其对抗,海上网络战信息网络及其对抗,海上网络战作战网络和海上网络战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主题明确,既叙述了海上网络战的体系结构、内容及其作战样式,又对近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作了详细分析,语言通俗易懂,力求使读者全面了解海上网络战。 本书可供从事C4KISR系统的科研工作者和有关军事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作为海军广大指战员的科普读物。
作战模型与模拟是应用的模型进行模拟作战实验,以揭示军事活动规律的过程。该书论述了军事活动中模型的建立与模拟开展,主要研究作战模拟概念、模型基础和作战模拟应用实践,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全书共分12章,~8章为“基础篇”,对作战模拟系统组成、作战环境、典型装备模型和作战行动计算以及模拟方法做出阐述;第9~12章为“应用篇”,从当代建模仿真技术框架、作战模拟系统设计与实验开展到作战模拟案例,论述了作战模拟的军事应用实践。《作战模型与模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的教材,亦可作为从事战争模拟、战术演练和武器装备论证研究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地空导弹发射系统及其技术》以地空导弹发射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了地空导弹发射系统的相关概念、主要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其采用的相关技术。系统介绍了导弹发射方式、发射系统、发射技术、发射场地等基本概念,发射装置的一般组成、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和典型结构,发射控制系统的工作程序、计算机控制发控系统、发控系统数据通信和发控系统配电技术,倾斜发射、弹射发射和垂直发射方式及其采用的关键技术等。《地空导弹发射系统及其技术》可作为武器发射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和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等方向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亦可供从事导弹发射系统研究、设计和试验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使用。
《舰载无人机系统及作战应用》从技术与应用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舰载无人机的各系统组成、功能、指挥控制体系及其作战应用。 《舰载无人机系统及作战应用》共分为10章,分别从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任务规划与控制系统、任务载荷、数据链路、发射与回收系统几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舰载无人机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并结合实例,对舰载无人机的作战应用、指挥控制及后勤保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说明,阐述了舰载无人机在现代海军中的重要意义及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舰载无人机系统及作战应用》内容涵盖面广,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和学习参考书,也可作为舰载无人机领域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的各类人员的参考用书。
《海军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技术》系统地介绍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展历史、系统组成、作战过程、射击方法和系统总体设计的基本问题;并通过分析海上空袭与反空袭作战态势,提出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要求,论述了舰空导弹总体结构及气动布局设计方法、火力控制系统与制导体制的设计方法、导引方法及飞行弹道设计方法、目标探测和跟踪制导系统设计方法、发射系统设计方法和编队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等内容。《海军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技术》可作为海军舰空导弹武器论证、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对于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和军事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太亮等编著的《装备保障使能技术》主要介绍了如下保障使能技术:基于性能的保障(PBL)技术、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技术、供应链管理(SCM)技术、电子标签(RFID)技术、过时淘汰和材料匮乏(DMSMS)技术、装备一体化训练技术、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持续过程改进(CPI)技术、基于状态的维修(CBM)技术和腐蚀预防与控制技术。对每项技术介绍了技术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包含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案例、发展前景等内容。《装备保障使能技术》可供装备机关、装备研究院所、军事代表系统,以及装备研制、生产、使用保障部门和单位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借鉴和参考,也可作为工程技术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共6章,章:电子战场景介绍,描述了对称与非对称的冲突场景及其电子战系统在其中的应用;第2章:信号辐射源与传感器的发展,阐述了雷达、射频和激光制导武器以及通信设备等现代系统的发展;第3章:电子战射频波段的传感器系统,描述了新型无源电子战装备架构需求及其性能;第4章:射频测向与辐射源定位技术,论述了ESM系统中的射频测向与辐射源定位技术;第5章电子对抗系统及第6章电子对抗技术和传感器反电子对抗,分别论述了对现代射频和红外有源对抗装备的需求、架构、所采用的技术以及对射频有源装备和红外/光电导弹导引头实施的主要对抗技术。本书另有5个附录,附录A:传感器接收机的信号检测;附录B:估计理论概念简介;附录C:天线与相控阵天线;附录D:模拟调制方法;附录E:BFSK通信系统中噪声与单音干扰提高误码率的估计。
信息战是一种夺取信息优势的作战手段和综合性策略,是一种全新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作战模式。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如何能占取更多的信息资源,控制和限制别国的信息,将成为和平时期各国竞争的重要内容和战争时期的重要作战手段。信息战已成为陆、海、空三维空间战争之后的第四维战线,在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交战双方都要在保护己方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去设法破坏或摧毁敌方信息系统,从而取得战争的主动权。本书是“沈伟光军事战略研究丛书”中的一册,主要介绍了信息战的起源、特征、战略思想、战术手段等。全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讲解深入透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完整性及理论性、知识性,对全面了解信息战,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普及新战略思想具有的帮助作用。
本书是作者热爱国防事业,在从事核工程工作的30多年里,坚持学习和研究核潜艇,搜集整理了丰富的手材料,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完成这本书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为了使普通读者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核潜艇的基本知识,作者在撰写此书时,以自己数十年的新身体验和深刻理解,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该书内容深入浅出、从不同角度层层掀开核潜艇的面纱,提示了核潜艇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所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军事题材参考读本。全书图文并茂,内容广泛,信息量大,可作为军内外的辅助参考读物。《走进核潜艇》的出版发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核潜艇的很好机会。对军事科普工作也是一种实际的支持。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热爱海洋,关心海防,推崇科学,为建设祖国、保卫国防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